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1前言自动气象站作为专门用于气象数据的自动采集、计算处理和存储的综合观测仪器,能连续自动观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地表温度、浅层温度和深层温度等气象要素,目前,在我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广泛使用。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观测的降水值有误差的情况,本文分析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 标签: 成因分析 降水 误差 自动站 自动气象站 地表温度
  • 简介:通过分析高度误差形成机理,结合大连探空站2011年7月26日雷达高度误差报警个例,分析高度误差报警机理,总结高度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产生高度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气压“飞点”引起的误差、距离跟踪不正确引起的误差、雷达旁瓣跟踪引起的误差、频偏引起的增益降低产生的“飞点”、天气因素引起的误差和天线水平引起的误差等。本文从经常性误差报警、偶尔性误差报警和特殊天气引起的误差报警3个方面分析高度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期为高空气象探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L波段雷达 气压高度 球坐标高度 高度误差
  • 简介:研究了Lorenz非线性系统中使用的集合平均方法来减小计算误差的效果,通过检查5组数值试验(每组20个样本)的结果发现:集合平均对计算误差的减小和消除不如高精度算法有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普通的算法和双精度的计算环境中,若截断误差是主导误差(当初值误差很小时),各集合的平均结果并不收敛于真值,而是收敛于含截断误差的数值解;2)若初值误差为主导时,系统受到初值误差增长规律的影响,数值解收敛于由初值误差主导的误差解;3)这两种误差量级接近的时候,两种误差都无法消除掉。对解的统计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可信的数值解与含计算误差的数值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与集合平均的数值解有很大不同,同样说明了集合平均不适用于减小计算误差这样的问题。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即使数值解的概率分布形式基本正确,也不能保证数值解是正确的。

  • 标签: 集合平均 计算误差 统计特征 LYAPUNOV指数
  • 简介:辐射误差订正是探空观测过程中最重要的误差订正之一,辐射误差订正方法的引入和订正方法的修改是造成中国探空温度资料非均一性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利用加拿大环境部开发的惩罚最大F检验(PMFT)方法,结合详细的元数据信息对中国区域123个探空台站的温度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探空台站均存在由于辐射误差订正方法改变造成的资料不连续问题。由于辐射误差订正方法改变造成中国探空温度序列产生的间断点数占总间断点数的46.17%。从订正幅度可知,00时统计得到的温度订正量值随高度增加,订正量均为负值,较高层次的温度订正量值明显大于低层的温度订正量值。

  • 标签: 辐射误差订正方法 探空温度资料 均一性检验 PMFT
  • 简介:1引言彭曼(Penman,1948)建立的蒸发方程,起初用来估计开敞水面的蒸发。该方程可表示为:E0=[(△Rn)+(γEa)]/(△+γ)(1)式中E0为开敞水面的蒸发(mmd-1);Rn为净辐射(mm/天)。若不直接观测净辐射,则可用下式估计:

  • 标签: 随机误差 净辐射 蒸散量 Penman 估计值 饱和水汽压
  • 简介:辐射观测是气象观测的主要观测项目之一。辐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多年来对辐射资料的审核发现,因电磁干扰,辐射观测数据正点出现缺测、野值的情况经常发生。通过对数据缺测、野值及其他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旨在预审、审核工作中减少错误,提高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质量。

  • 标签: 辐射 记录 异常 处理 探讨
  • 简介:面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是实时和历史资料加工处理与应用一体化业务系统,台站主要工作任务是反馈MDOS平台中省级查询的疑误信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MDOS平台一些常见疑误信息的处理方法,帮助台站业务人员更好地适应一体化业务流程,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对气象资料在完整性、时效性、一致性和高质量方面的要求。

  • 标签: MDOS平台 疑误信息 处理方法
  • 简介:对浅层地温及相对湿度误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由于曲管地温表安装不当引起的地温误差是非常显著的,并提出了正确安装的办法。在相对湿度误差分析中提出了仪器误差和计算误差两个概念,指出了两种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误差的办法。

  • 标签: 浅层地温 相对湿度 误差 分析
  • 简介:主要分析了自动气象站进行气象探测所产生的误差,确定这些气象资料的准确性状况。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误差 分析
  • 简介:新型自动站ISOS主要是在自动化观测和自动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实现目前还不能完全由设备自动观测的相关业务。本文通过试运行到升级至V3.0.0.2版本中存在的问题,得出新型自动站ISOS数据处理方法;重点对天气现象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08时发报时次现在天气码的编写,自动采集的大风现象起止时间重叠等问题。

  • 标签: 新型自动站 天气现象 Z文件 数据处理
  • 简介: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在气候资料服务中,需从原始观测数据中,提取某一时间范围内所需气象要素,并经过计算、筛选及格式化,输出新文件以方便用户使用。Microsoft的.NET开发工具C#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语法简洁、类型安全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 标签: 气候演变规律 观测资料 批量处理 C# MICROSOFT .NET开发工具
  • 简介:气象记录是进行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获取准确的记录,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但是为准确作出天气预报打好基础,更是我们测报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记录的误差。常见的记录误差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偶然性误差两类,而偶然性误差,主要是仪器设计制造时本身的不完美和气象测报一时疏忽造成的。判断记录误差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

  • 标签: 系统性误差 实测 天气预报 记录误差 气象测报 气候分析
  • 简介:针对2009年2月12—13日沈阳暴雪过程,运用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大尺度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场。结果表明:500hPa南北两支槽在辽宁的叠加和地面蒙古气旋及江淮气旋的合并是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成因。强降雪出现在850hPa涡度和200hPa散度大值区内,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为暴雪区水汽来源,亦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源,暴雪区还具备上干冷下暖湿的热力不稳定条件;降水性质的转换与850hPa的温度、温度平流和地面气温有直接联系;暴雪过程无论从量级,还是降水起止、雨转雪时间均预报得较为准确,但对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估计不足。

  • 标签: 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 诊断分析 雨雪转换 预报误差
  • 简介:1引言计算机在气象测报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终端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时效,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由于计算机的应用,高空温度、气压、湿度的检定证数据由原来的手工处理变成了计算机处理,这就产生了获得的温、压、湿检定证数据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手工查算在排除检定证本身连线误差和视差外,只要细字当头,基本能保证检

  • 标签: 温度检定 模拟曲线 检定证 探空仪 节点 计算机模拟
  • 简介:在分析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产生误差的现象与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具体的调整和维护方法,并认为雨量调整涉及的问题较多,也比较复杂,只有在确定是由于传感器基点位置不正确而造成的雨量误差时,才做基点调整,且一般不提倡台站自行进行调整.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雨量 误差 分析 维护.
  • 简介:1引言青海省恢复高空资料审核已有十三年,通过对高空记录及报表的审核,纠正了大量计算、抄录和技术性错误,从而使高空气象资料得到全面提高。在大量的错情中,技术性错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台站很少组织业务学习,在值班中偶尔迁到一些较为特殊记录无法独立处理;二是上级业务部门在各个时期下发的业务文件保管不善,以至丢失不全,处理技术问题时无章可依;三是探空员调动频繁和不断的新老交替,使原本执行正确的规定不能延续下去,所以造成了一些混乱。另外,由于规范和技术问题解答的条文是原则性的东西,有时不可能阐述得详细、具体,所以在执行中由于理解不同,各执一词,无法统一。但是,应该说正确的结论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去正确理解。现

  • 标签: 对流层顶 技术问题 处理方法 空记录 全面提高 正确理解
  • 简介:气候作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之一.气候资料作为气候的一个分支和基础,对它的分析处理十分重要.气候表征的是一种多年的均值状态,对于这种资料的分析处理有多种方法,从资料的获取、分析处理都存在一定的技巧,最终实现业务应用.文章论述一种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应用及资料处理输出的过程,其结果可减轻广大天气气候预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且有一定的业务应用意义.

  • 标签: 气候资料 处理 气候表征 短期气候预测
  • 简介: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2004)应用于业务工作一年多来,在软件重装、校准采集器时间、大风数据整理、拨号连接工作中遇到了几个问题,通过处理,保证了软件的正常运行和记录的完整。现将问题和处理方法作一介绍,供地面气象工作者参考。

  • 标签: 软件使用 地面气象测报 气象工作者 业务工作 业务软件 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