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地震地貌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出的振幅属性,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成图,结合地貌学知识以促进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知和研究。该学科地震岩性学一起共同构成了地震沉积学的主体部分。文章拟从介绍和探讨的角度出发,概述该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列出一套可供参考的工作流程。在对沉积要素和其它重要的地质特征成图和可视化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项分析技术,包括多种切片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目前,该学科正处于其发展早期,尚未形成完备的学科体系,相信今后将会随着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地震地貌学 切片 地震属性 相干体 三维可视化
  • 简介: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和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和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成藏条件的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的"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古潜山 内幕结构 油气圈闭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 简介:南海A油田珠江组内部发育多套钙质层,它是控制底水上升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了不同钙质层的岩石组分,并确定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阶段;结合沉积特征,探讨了钙质层的沉积主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钙质层在微观成因上具有一致性,即主要由成岩过程中孔隙流体的化学沉淀而形成;物质来源上具有多源性,主要来源于同生碳酸盐的结晶、生物碎屑的溶蚀及黏土矿物的转化。宏观上钙质层的分布受构造深度、钙质层泥岩厚度比及沉积旋回等沉积因素的控制,平面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突变性;底钙层分布面积大的区域剩余油富集程度高。

  • 标签: 钙质层 碳、氧同位素 成因分析 控制因素 珠江组 南海A油田
  • 简介:针对狭长的双断式断陷盆地伊通盆地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该文在区域构造分析、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级、三级层序界面的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认为:Tf界面虽然不具有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但是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最终认定Tf界面属于二级层序界面;通过对Tc和Td不整合面级次的比较,最终确定了永一段地层的归属问题。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测井-地震相结合,总结了各层序地层的特征,对伊通盆地的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对比,建立了各个标志层的划分对比标准。

  • 标签: 层序地层 地层对比 伊通盆地
  • 简介:表征复杂岩性的测井曲线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在岩性识别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冗余,造成测井曲线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相关性,干扰识别过程,导致识别效果不理想。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测井数据为例,采用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模糊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方法首先提取声波时差(AC)、自然伽马(GR)、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补偿中子(CNL)、补偿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LLD)等对岩性变化反映比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出3个综合变量Y1,Y2和Y3,再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研究区的岩性进行识别。传统识别方法相比,主成分分析模糊识别相结合的岩性识别方法能有效消除特征曲线间的模糊性相关性,并使岩性识别的正确率达到86%,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识别复杂岩性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模糊识别 主成分分析 岩性识别 测井参数 苏里格气田
  • 简介:AY地区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缓构造区中部,为一南东一北西向倾斜的单斜..综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展开了地震层序地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同相轴的上超方向、层序等T0厚度、下切河谷走向等信息指示了物源区可能位于研究区的南部或东南部..据薄片资料的岩屑成分排除了紧邻研究区东南部的泸州古隆起作为物源区的可能性。推测研究区须家河组物源区位于研究区南部或东南部的“黔中古陆”或“江南古陆”。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层序 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 简介:龙门山四川盆地结合部位横跨川西坳陷和龙门山两大构造单元,包括龙门山前山带和龙门山前缘,二者以灌县—江油(关口)断裂为界。由于龙门山自北西向南东的多期逆冲推覆,使得盆山结合部位断裂发育,且地层隆升遭受剥蚀,因此,油气保存条件对该区油气探勘至关重要。文中主要利用盖层、压力和沥青分布特征,并结合龙门山天然地震分布,对盆山结合部位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县—江油断裂上盘区域隆升剥蚀作用强烈,大面积出露下古生界地层,油气保存条件遭到破坏;其下盘深部海相层系则存在膏泥岩的保护,是将来深部勘探有利区;龙门山前缘地层发育完全,油气保存条件好。

  • 标签: 油气保存条件 盆山结合部位 龙门山 四川盆地
  • 简介:对分别代表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气藏特征的潼南、八角场和广安3个气藏进行了解剖分析描述。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均系近源成藏.北部以构造气藏和构造-岩性气藏为主;中部和南部受古残丘、古盐体底辟拱升的影响,以岩性气藏和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西部斜坡带以裂缝-岩性气藏为主。良好的烃源岩为天然气近源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大规模断层的存在是决定天然气保存的关键因素,古构造、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研究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气藏 气藏解剖 成藏模式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 简介:以钻井、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从中识别出4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地层单元,在连井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资料,对砂体的分布规律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今后的精细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高精度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 简介:该文阐述了叠前AVA反演储层预测软件系统的核心技术、设计实现及主要功能。该系统应用现代软件工程理论.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特点.采用结构化数据管理及构件化软件架构方案设计而成,是一套面向油气储集层岩性、物性、合油气性参数预测的叠前反演及储层预测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拟退火叠前AVA同时反演方法、地震属性优选融合方法、Kohonen自组织储层聚类分析MLP多层感知器的非线性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等方法,实现了储集层空间展布的精细刻画物性参数的定量分析,因此可用来解决非均质储层预测问题。该系统已在多个研究区得到应用。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率较高。系统提供的界面开发库基础算法库也为新技术、新方法的集成提供了基础平台。

  • 标签: 模拟退火 AVA反演 储层参数预测 神经网络 属性融合 聚类分析
  • 简介:煤层气井开采时一般先排水后采气,且见气时的产量不是缓慢而是突然升高。为了弄清煤层气井突然产气的机理,从煤储层的结构、产气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储层微观上为双重介质,由割理(裂缝)和基质岩块2个系统组成;割理和基质孔隙中均充满了地层水,煤层气为赋存在基质中的吸附气,需排水降压解吸后才能被采出;刚解吸出的少量气体饱和程度较小,多以气泡的形式分散在基质孔隙水中,由于受到基质毛管压力的限制,这些气体无法流动;随着解吸气量增多,气泡逐渐变成连续相,气体的饱和程度增加,压力升高,流动性也有所增强,但是煤岩基质孔隙一般较小,毛管压力较高,很多气体仍被限制在基质孔隙中,只有当气体压力升高到突破毛管压力之后,大量的解吸气才会倾泻到割理中,致使煤层气井产气量突然升高。煤层气井的产气压力低于解吸压力,而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其实就是地层水的饱和压力或泡点压力。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节流措施来控制煤层气井的产量变化,以达到稳产及保护煤层和生产管柱的效果。

  • 标签: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煤岩 双重介质 割理
  • 简介:冀中坳陷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含油层系少、勘探程度低的特点。对潜山油源、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圈闭类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发育有潜山风化壳和潜山内幕2种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特征。分析认为,牛驼镇凸起南段潜山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中雄11井北潜山残丘圈闭和霸28井潜山内幕圈闭是该区下步扩大潜山残丘勘探规模和获得潜山内幕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

  • 标签: 潜山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牛驼镇凸起南段 冀中坳陷
  • 简介:研究并分析了地震波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对地面地震、井中地震及井间地震这3种地震观测方式采集的数据进行偏移成像的适用性。以含不同倾角的速度模型和Marmousi速度模型为例,合成了对应观测方式的若干共炮点道集,并进行了逆时偏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逆时偏移方法适用于这3种地震观9n,4方式,且均能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通过低频噪声压制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其中,地面地震观测方式须对直达波和折射波波场进行精细切除.井中地震和井间地震观测方式则须保留初至波波场(下行直达波),才能不破坏反射和透射这种波场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并最大程度地刻画地质构造的细节特征。

  • 标签: 地面地震 井中地震 井间地震 逆时偏移 噪声压制
  • 简介:地震波正演数值模拟是实现井间弹性波波场分析的重要手段。文中采用弹性波波场分离数值模拟技术对层状含孔洞的速度模型进行了井间波场观测和波场特征分析,通过改变孔洞尺寸及其纵横波速度来研究井间地震波波场的散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洞的存在增加了井间地震波波场的复杂性,且其尺寸纵横波波长之间的差异将产生诸如以多次散射和反射等为主的复杂波场特征;横波波长较短,比纵波更易引起波场散射。

  • 标签: 井间地震 波场特征 正演数值模拟 波场分离 弹性波波动方程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推动地震储层学的快速发展,有必要进一步阐述地震储层学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提出的背景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地震储层学是一门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地震地质交叉学科,是储层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适用于从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地震储层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思想,又在此基础之上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即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储层的岩性、空间几何形态、储集空间、物性、所含流体进行研究,半定量、定量化描述储层的三维空间特征,使井间的储层和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储层的三维空间特征得到更精细、更准确的描述。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储层学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储层地质学 地震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地震沉积学 地震储层学
  • 简介:在对板桥凹陷钱圈三维工区沙三段、沙二段、沙一下段、沙一中段、沙一上段和东营组底界6个层面断层系统的解释基础之上,分析了钱圈地区断层平面分布特征,并综合运用生长指数、活动速率和古落差3种指标定量研究断层活动性。结果表明:钱圈地区主要发育2组走向为NE和NW近似于垂直的正断层及3级断裂,其中沧东断裂为一级断裂,大张坨断裂和G39断层为二级断裂,其余为三级断裂,倾角大多为55°~70°。3种活动性指标揭示了研究区内的主干断层大多为长期活动的控制沉积断层,断层发育经历了2幕演化,而且每一幕都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过程。

  • 标签: 古落差 活动速率 生长指数 断层活动性 钱圈地区
  • 简介:通过砾岩成分、古流向、碎屑组成、重矿物、主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西沟群进行物源分析。砾岩成分组合特征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期.伊林哈比尔尕山、北天山和中天山北缘断裂一线为物源区。古流分析数据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古流以北东、西向为主。表明伊林哈比尔尕山应为其主物源区;三工河组古流向主要为南南西和南东向,表明当时博格达山和伊林哈比尔尕山并非物源区。盆地南缘西段和东段为基性岩浆岩的重矿物组合显示物源可能来自北天山。而中段存在中酸性岩浆岩一基性岩物源显示博格达山为物源区。

  • 标签: 物源分析 古流向 重矿物 砾岩成分 准噶尔盆地
  • 简介:注水油田开发需要确定多个指标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油田实际开发效果只受到注水油田开发密切相关的少数指标的影响,这样就要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指标优选问题。该文从多元回归分析理论和复相关原理出发,并根据注水油田开发指标采收率的依存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优选注水油田开发过程的重要指标。最终,选出了依存性好、相关性弱(独立性强)的指标作为优选指标。

  • 标签: 开发指标优选 科学原则 依存性 复相关性 多元回归
  • 简介: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中剩余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核心是火山岩岩性、岩相分类和命名的规范化,以及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机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等,其中,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关键。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研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构造环境、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储层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的提出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可指导勘探开发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储层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火山岩岩性特征分布、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风化壳型内幕型及裂缝型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火山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火山岩储层地质建模开发储层评价等。

  • 标签: 火山岩 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 成因机理 评价预测技术 火山岩油气储层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