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获得塔里木A区古近系地层中膏泥岩在声波测井20kHz频率下纵横波时差之间及与其他静力学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开展了室内1000kHz高频声波测试。根据测试声波波速值、品质因子和散方程外推20kHz频率的声波波速。2种频率下波速或声波时差对比分析表明:模拟地层条件下转换后的纵波时差(实验校正)与测井纵波时差更为接近;常温到85℃范围内相同净围压下波速和品质因子变化较小,波速变化可以忽略,品质因子变化范围为5%~7%;在不断增加净围压条件下,波速和品质因子都增加,且幅度显著;模拟地层条件下与常温、常压下相比,纵波波速增量为2.7%~8.4%,纵波品质因子增量为27%~58%,膏泥岩散度为7.4%~24.4%,平均为15.12%,散度较大。通过对散方程变形得出了一种可直观表现本区膏泥岩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品质因子与波速降低幅度之间的表达式,同时根据膏泥岩品质因子影响因素.将该区古近系地层的膏泥岩纵波按由到低划分为I,Ⅱ,Ⅲ共3个散等级,最后探讨了散效应在横波时差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1000kHz和20kHz频率下,利用纵波时差预测的横波时差在该区膏泥岩声波时差变化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仅2%,误差整体随着石膏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这2种频率下纵横波时差拟合公式都可应用到横波时差预测(ft.0用测井纵波时差值进行预测)中,但由于膏泥岩散度大,因而2种频率间声波时差值变化较大,应用时应进行频散校正。

  • 标签: 地层条件 膏泥岩 声波 波速频散 纵横波时差 品质因子
  • 简介:针对凝油含蜡、凝固点、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菌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凝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21)/w(nC22)值和w(nC21+nC22)/w(nC28+nC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mN/m降低至26.81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凝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菌剂可使凝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可在中渗(200mD)及低渗(50mD)条件下使凝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性能稳定,可使凝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标签: 高凝油 微生物采油技术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砂岩输导体系作为一种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在博兴洼陷油气运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博兴洼陷89块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岩心、地层测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地质建模方法建立该区块沙四上亚段三维空间等时地层格架模型,然后通过沉积相建模做出砂体空间展布图,并以沉积相为约束条件建立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最后结合该区块砂体连通性及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分析认为.纯下次亚段1砂组物性最好,89井、樊142井和樊5—3井附近砂体最为发育且物性好,可作为优势输导体系,通过断层封堵可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 标签: 砂岩输导体系 地质建模 砂体连通性 沙四上亚段 高89块 博兴洼陷
  • 简介:目前细分注水界限以油藏地质静态参数为主,已不能满足特含水后期油藏细分注水的要求。综合考虑油藏动静态因素对细分注水的影响,建立特含水后期细分注水级段数优化模型。研究表明,3级4段为最优层段分级策略,且段内剩余油饱和度级差应控制在1.2以内。将饱和度级差划分为1.00~1.05,1.05~1.10,1.10~1.15,1.15~1.20共4个范围,建立3种不同的模型,分别优化了段内渗透率级差、小层个数和砂岩厚度界限,并对界限标准进行了公式回归。结果表明,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级差越大,细分注水界限标准越苛刻。该研究结果为胜利油田整装油藏特含水后期细分注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细分注水 技术界限 剩余油饱和度差异 特高含水后期 胜利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