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发展和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油气运研究的重要性。近10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在油气运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在我国,中国石油学会地质委员会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1987年成立了油气运学组,并分别于1987年、1991年和1994年召开了三届全国油气运学术研讨会,从而为我国油气运的研究尽快赶上国际水平提供了契机。我国油气运研究的现状是:

  • 标签: 油气运移 研究 现状 中国 基础理论 实验室模拟
  • 简介:琼东南盆地的异常高压主要是在上新世和第四纪时盆地快速沉降产生压实与排液不均衡形成的,水热增压和新生流体对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有辅助作用,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受沉积中心、埋深和岩性变化控制。用地震速度可以计算地下流体压力。各时期各组段沉积地层都有自己相应的正常压实趋势线。速度稳定段主要分布在富含泥质的上新统中,在压力预测时必须进行校正。油气聚集带是在纵向上相对低势层段和平面上相对低势区的结合部位。在气势图中,相对稳定的低势区,实际上就是相对低势等值线的闭合区和挠曲带。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地压场 油气运移 速度稳定段 过剩压力 油气聚集
  • 简介:莺歌海盆地具有烃类水相运特征:它生成并聚集的油气(崖13-1气田)有高含量的联苯系列,具水相运的化学组成特征:经物质平衡计算有足够的烃类水相运效率。烃类水相运机制必须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以充裕的水源和气源;存在一个温度、压力和渗透率骤降的物理界面;有一垂直断层或裂缝带,起“垂向高速”运的作用。崖13-1气田诸多的地质和地化异常,如油气的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和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都是水相运的佐证.饱含天然气的地质水从盆地高温高压的深部通过断层向上运,抵崖13-1气田储层时有大规模的气水分离,烃类在储层聚集,而地层水继续沿上倾方向运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烃类 水相运移 物质平衡 计算
  • 简介:莺-琼盆地快速沉降和沉积的地质背景,导致盆地具高温高压的特征。高温高压环境是盆地内油气生成、运和聚集的重要地质因素,高温高压油气水以间歇式混相运方式进行。当“深部高温高压包”增压到接近或超过上覆地层负荷压力时,地压流体(油气水)突发性地沿①号大断层上升,并在断层附近聚集成藏,形成了崖13-1气田。

  • 标签: 莺-琼盆地 高温高压环境 油气运移机制 间歇式混相运移 高温高压包
  • 简介:以声波测井及地震勘探所得速度谱资料为基础,通过泥岩压实研究,探索研究区流体古压力相对分布及其与已知含油性间的关系。进而为预测有利远景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研究区油气运聚起着比较重要作用的水动力条件有:(1)三段式压力曲线中过剩压力递增段对油,特别是气的遮挡作用;(2)二段式压力曲线过剩压力递增段与正常式压力曲线的正常压力段中油的聚集作用;(3)平面上过剩压力低值区对油气运聚集的控制作用:(4)外来压力源、烃源的注入作用。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泥岩压实 油气运移 研究
  • 简介:油气成藏动力学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下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的含油气系统,也可以是多个相关含油气系统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与某一油气藏形成有关的某些地质单元,三维烃源体与油气输导体系的建立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温度,压力(势),应力等物理,化学场是流体运的动力,在不同物理,化学场和不同流体输导条件下,烃类运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核心,有了各种边条件下烃类运运动学模型,就可以在三维流体输导体系构造发育历史模拟的基础上,实现烃类生,排,运聚历史的模拟,从而揭示各种成藏规律,将石油地质研究提高到追踪油气运路径,估算运聚量的新高度,为油气勘探提供全新的概念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手段,文内提出了宏观油气运的概念模型,并由此导出了重要的油气运概念。

  • 标签: 油气成藏动力学 油气运移 模型 油气输导体系
  • 简介:用TSQ-70GC/MS/MS色质仪分析了珠江口盆地100余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发现部分原油样品具有异常丰富的ααα-C29甾烷(20S)异构体。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是最有效的成熟度指标,只与成熟度有关,其热成熟平衡值为0.50-0.55。珠江口盆地有部分油样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异常之高,最高达0.67,已超过其热平衡值,已超过了当地成熟、过成熟生油岩样品值。确认油源之后,发现离生油凹陷越远,运移距离越大的原油,其甾烷ααα-C2920S/(20S+20R)值越大。因此,ααα-C2920S(20S+20R)不仅与成熟度有关,还与运移距离有关。

  • 标签: 原油 ααα-C29甾烷 20S 运移效应 珠江口盆地
  • 简介:莺歌海盆地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它在盆地沉积中心的厚度达2000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层有机质丰度高,且完全成熟;它处在深,热、封闭、含水和高压系统中。这种系统有利于烃类的生成、保存和运,并且形成独特的模式——石油的深热成因和水相运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梅山组 石油 深热成因 水相运移
  • 简介:通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单个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中烃类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琼海凸起系由文昌A、B两凹陷双重供油,其中文昌A凹陷是琼海凸起的主要油源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文昌A凹陷有过两期油气运,第一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第二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0-170℃,两期有机包裹体在成分,烃类成熟度以及分布特征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文昌B凹陷经历了一期油气运,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0-140摄氏度,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方昌A凹陷两期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均有所不相同。

  • 标签: 珠三坳陷 有机包裹体 特征 油源 油气运移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