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在石油勘探,地理底图数据是计算机绘图的重要基础数据,文中介绍了在地理底图数据库建立过程,使用一种通过数字采集把地图转换为数据的实用方法。

  • 标签: 地理底图数据 地图 数字化 投影 经度 纬度
  • 简介:本文根据南海莺歌海、琼东南、北部湾盆地以及珠三坳陷等4个地区的150个油田水样分析数据,综合研究其中一些地参数,发现各参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中从理论和实践个方面阐明了总矿化度密度及电阻率的关系,重碳酸根、碳酸根pH值的关系,水型含油的关系,硫酸根油藏之间关系的普遍规律,总结出一些经验计算公式,可以用数学计算方法求出各参数值。因此,减少了繁杂的测定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研究各参数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含油气构造的封闭程度及含油前景。

  • 标签: 油田水 地化指标 研究 水型 总矿化度
  • 简介: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半地堑及坳陷发育、沉降曲线的分段性、沉降中心迁移的阶段性等进行分析,把莺歌海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盆地经历了张裂阶段和裂后阶段,其演化和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具独特的发育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盆地内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中央泥底壁构造带分布众多的泥拱背斜及鼻状构造并邻近油气源,是最有利的构造带。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盆地演化 天然气分布 张裂阶段 裂后阶段
  • 简介:推导探测半径和井至断层距离的计算公式,是个重要的方法。本文利用矿场不稳定试井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推导,同时,应用一口新井附近有一条封闭断层测试的压力恢复资料,确定出井至断层的距离。

  • 标签: 不稳定试井 油气井 探测半径 井至断层距离 压降 压力恢复
  • 简介:分别由南海西部、东部石油公司承担的'七五''南海北部大陆架生物礁(滩)成因、分布、油气聚集条件及评价'的研究项目,于1990年11月1日—4日在湛江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参加评审会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共16人,专家们对曾鼎乾高级工程师为首完成的'礁型油气藏研究'和东部石油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南海北部大陆架生物礁(滩)成因、分布、油气聚集条件及评价'个课题给予较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这些研究成果是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而成的,它的研究基础扎实、立论依据充分、技术思路先进。其特点是:

  • 标签: 海洋石油总公司 科研成果 验收 部级 通过评审 成因
  • 简介:凹陷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低含蜡和饱芳比小于3的特征,非生物降解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和饱芳比大于3的特征.大部分原油的正构烷烃没有奇碳或偶碳优势,具有弱的姥鲛烷优势,三环萜烷和甾烷丰度较低,藿烷丰度较高,甾、藿比小于1,但不同类型原油伽马蜡烷和C24四环萜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生物降解原油均可检测出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的绝对浓度以凝析油最低,生物降解原油最高,正常原油介于者之间.依据原油伽马蜡烷指数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可把渤凹陷原油分成富C24四环萜烷原油(A类原油)和贫C24四环萜烷原油(B类原油),贫C24四环萜烷原油又可分为高伽马蜡烷原油(B1亚类原油)和贫伽马蜡烷原油(B2亚类原油).

  • 标签: 渤中凹陷 原油 生物标志物 特征 成因 类型
  • 简介:区域构造应力场、营潍断裂右旋走滑扭动、重力差异压实、热沉降以及地幔拆沉引起的均衡调整作用共同控制和影响了渤海浅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构造变形和沉降沉积中心的形成.渤海新生代叠加复合的盆地性质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周边板块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浅层圈闭在渤海油气勘探占据重要地位,晚期断层对渤海浅层大油气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浅层背斜圈闭对油气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据此归纳出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

  • 标签: 渤海 浅层构造变形 特征 成因机理 渤中坳陷 油气富集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进行地层研究,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研究陆相地层的烃源岩分布,要以二级层序为基本单元;研究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的储盖组合,要以三级层序为基本单元;在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包括开发区)寻找地导圈闭,要以四级或更高频层序为基本单元。层序地层学的主要贡献是它能够提供统一的、比传统的地层单元组更细的年代地层单元,从而提高了年代地层对比的精度和沉积相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预测 勘探目标 层序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
  • 简介: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描述,首先要求地震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反Q滤波能去掉时变的吸收作用影响,用极大似然反褶积则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子波。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地震速度反演,获得较好的速度剖面。用速度剖面结合井中资料,估算孔隙度、净毛比等油藏参数,最后估算出石油地质储量。已编制出“储层地球物理软件(RGS)”并在实际应用。

  • 标签: 地震反演 储层描述 油气勘探 分辨率
  • 简介:1992年我国油气勘探成果表现为三大突破和一个持续发展。1新疆三大盆地油气勘探有新的突破1992年在新疆发现了9个新油气田。其中,塔4号大型背斜带石炭系发现高产油流,对塔里木盆地腹部的油气勘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背斜带面积116km~2。塔已发现有三排构造,圈闭面积达520km~2,一旦钻探得手,

  • 标签: 油气勘探 中国 新疆 渤海湾海滩 陕甘宁盆地
  • 简介: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性油藏勘探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技术 复杂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应用 涠洲12-1油田北块
  • 简介:通过对北康盆地20000余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盆地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演化史.北康盆地为陆块裂离后的被动边缘断坳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E1-E22),中期断拗-走滑、挤压隆升(E32-N21)和晚期区域沉降(N31-Q)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之相对应的Tg、T5、T3等3个主要不整合界面.

  • 标签: 北康盆地 形成演化史 成因类型 油气地质
  • 简介:埕北油田为中日合作开发的我国海上第一个稠油油田.该油田生产15年来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在未打一口调整井的情况下,油田的开发效果达到海上和陆上一类油田开发标准,与国内稠油油田相比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文中重点介绍了该油田的开发特点、开发规律及开发效果,并全面总结了油田的开发经验,以期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以及海上其它稠油油田开发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埕北油田开发 特点 稠油油田 中国 日本 合作开发
  • 简介:由于各地质构造单元结晶基底软硬程度不同,反映在布格重力异常图和磁力△Ta异常图上的差异明显.硬性地块布格图反映为区域性开阔平缓的重力高区,磁力图也是宽缓的磁力高区或磁场平静区;软性地带布格图反映为等异常线距较紧密,具明显走向的重力低带,磁力图是磁场变化区或磁场剧烈变化区.硬性地块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地区,软性地带远不如硬性地块有利.

  • 标签: 区域重磁力场 油气地质 硬性地块 软性地带
  • 简介:琼东南盆地的异常高压主要是在上新世和第四纪时盆地快速沉降产生压实排液不均衡形成的,水热增压和新生流体对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有辅助作用,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受沉积中心、埋深和岩性变化控制。用地震速度可以计算地下流体压力。各时期各组段沉积地层都有自己相应的正常压实趋势线。速度稳定段主要分布在富含泥质的上新统,在压力预测时必须进行校正。油气聚集带是在纵向上相对低势层段和平面上相对低势区的结合部位。在气势图中,相对稳定的低势区,实际上就是相对低势等值线的闭合区和挠曲带。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地压场 油气运移 速度稳定段 过剩压力 油气聚集
  • 简介:1前言渤海勘探数据库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的子项目之一,建立渤海勘探数据库的目的是,丰富并完善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并在数据库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勘探数据库是渤海研究院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渤海勘探数据库的建立,经历了几代数据库人的不懈努力,从早期的VAX计算机到目前的微机,从Access平台到Sybase多用户系统平台,目前勘探数据库已拥有渤海全海域探井资料的电子文档,并在科研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渤海 勘探数据库 建立 应用 电子文档 查询系统
  • 简介:为寻求油田开发后期合理有效的开发方式,充分利用油藏的亲水特点和断块油藏陡构造特征,合理利用注水开发阶段积累下来的能量,在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降压开采的驱油机理、合理压力界限,以及降压开采的适宜条件、时机和工艺要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压开采的实施阶段和发展方向,论证了开发后期实行降压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降压开采成功地应用于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 标签: 油田开发 降压开采 开发方式 王场油田 采收率 压力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