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分析是在CMP道集动校正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工区多次波的频率范围,要求多次波的剩余正常时差必须遵循下列3个原则:(1)在最小炮检距处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必须超过1/4甚至1/2的氏频周期时间;(2)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大于一个低频周期时间;(3)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的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小于(n-4)倍的高频周期时间。其中n为CMP道集的覆盖次数。只要遵守上列3条原则,就可使多次波落入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的压制区内。文中应用了精确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式,并用双曲线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绘制出一套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曲线。平均拟合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根据这一方法,在一个目的层段存在严重多次波干涉的地区进行地震采集试验,获得了压制多次波的很好效果,并在该区找到了一些新含油圈闭。

  • 标签: 衰减多次波 剩余时差分析法 叠加方向特性 多次波谐波分量 地震勘探
  • 简介:油田开发方案的优劣受众多指标的影响.在进行多方案优选时,一般做法是采用单一指标,有时即使综合权衡其它因素,也往往是凭经验定性判断,缺乏科学的运作方法和程序.本文提出用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方案相应于各指标的优劣度定量化,并在此基础上用加权平均法最终确定多指标下方案优劣度的大小.在区块方案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首次引入经济风险指标和技术风险指标.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理论可以使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优选决策建立在科学和定量的基础之上.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油田开发 综合评价 优选 开发方案 权重
  • 简介:涠10-3N石炭系“古潜山”油田,位于北部湾涠洲岛西南海域,相邻涠10-3油田.该油田1989年发现,“古潜山”分布面积8.58km~2,探井证实碳酸盐岩油藏高度>312m.溶蚀孔洞、裂缝发育不均质,正常压力,原油比重轻,油质好,单井产能高,石油地质储量1187万t.

  • 标签: 联网滚动开发 经济效益 油田开发 碳系 古潜山
  • 简介:前言卡拉库姆盆地面积42×10~4km~2,是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和我国塔里木盆地相似,两者隔帕米尔高原东西遥对。因此,了解卡拉库姆盆地中油气的富集规律无疑有借鉴意义。卡拉库姆盆地东、南、北三面分别为吉萨尔山麓、科佩特山脉和克齐尔库姆山脉,西至里海海滨,长约1000km,宽为400-500km。盆地内沙漠横亘,东北部有阿姆河流过。在卡拉库姆盆地中,天然气储量超过1000亿m~3的大气田有15个,其中苏联境内14个,伊朗境内1个。已发现的131个油气田中,油田仅18个,其余全为气田。15个大气

  • 标签: 卡拉库姆盆地 大气田 形成条件 构造分区 含油气区
  • 简介:最近,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财务部在测井公司燕郊基地举办了“石油项目评价与全球石油经济”研讨班。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开发研究所马里克博士应邀作了关于石油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及全球石油经济发展新动向的讲座。马里克博士详细介绍了基本的经济评价方法,对敏感性分析、评价参数及风险分析也作了介绍,并指出海洋石油项目评价的特点及其适用的方法。在谈到全球石油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时,马里克博士说,全世界油公司可分为国家油公司(NOC)和国际油公司(IOC)。两类公司的结构与作用都已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许多国家油公司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由单纯从事石油勘探开发上游行业向炼厂、加油站等下游行业转移,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油公司的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也称为集成化。集成化率——石油公司炼油加工总能力与原油生产总能力之比值可以用来衡量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程度。例如,1989年委内瑞拉、科威特和利比亚的集成化率分别为120%、60%和30%。

  • 标签: 石油 项目评价 石油经济 世界
  • 简介:在海上油气田从开发前期研究到废弃的全过程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始终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目标;根据每个开发阶段的工作重点,不仅制定了相应的经济目标,还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管理与监督措施,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从降低原油开发成本和生产操作成本入手,在决策、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中国近海油气田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经济效益 高效开发 海上油气田 中国 近海油气田 开发成本
  • 简介:川西地区发育的次生气藏具有丰富的储量,埋藏深度浅,勘探程度低,成本少,周期短,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川西某气田中勘探程度较好的两个气藏为目标,提出年产能4.5×10^8m^3和6.0×10^8m^3的两种开发方案,选用适当的经济评价基本参数,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并对两方案进行优选对比。

  • 标签: 气田 次生气藏 技术经济评价 川西地区 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
  • 简介:本文针对复杂小断块油区的油田数目多而调整工作量小,进行详细的经济评价时工作量大而准确度不高,提出了一种小油田开发调整井目标经济日产能力的简单估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准确性,操作简便,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油田开发 调整井 经济评价 日产能力 估算法 经济参数
  • 简介:随着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市成功三年,境外上市储量评估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本文首先介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ExchangeCommission,简称SEC)储量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此方法,本文将其与国内类似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出两种方法的异同,并结合江汉油田分公司上市储量自评估情况进行论述。

  • 标签: 境外上市 储量评估 动态评估法 剩余油 经济评价方法 可采储量
  • 简介:1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是随机发生的可能造成灾害或损失的偶然事件,世界上不存在无风险的项目,只是风险的大小有别而已.有鉴于此,风险管理就很有必要,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繁荣起来.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是一种减小风险损失的管理工作,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四大环节.风险识别是确定所可能发生的风险的类型,风险分析为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风险控制即是采取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的行为,风险转移则是通过一些正当的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也可通过合作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合作伙伴.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内,由自然、人力、设备、资金、油价等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所孕育,因此,重视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性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是搞好这类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

  • 标签: 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管理 海上油气勘探开发 项目管理
  • 简介:钻前地层压力预测资料,不但是寻找油气的具体依据,而且是确保安全钻井的重要信息。阐述了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介绍了5种计算压力的方法及压力预测分析系统(CPPAS)。CPPAS在中国海域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 标签: 地震波速 地层压力 压力预测分析系统 正常压实 欠压实 地震层速度
  • 简介: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的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从而为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 标签: 速度分析 二维地震资料处理 DMO处理 共反射点道集
  • 简介:LES测井评价系统主要由MVA,SYDA、LOFA三个程度组成。它具有如下特点:新颖的程度设计思路、较完整的裸眼井测井评价功能、多矿物解释模型、测井相判别能力、多模型并行处理、多层次的质量控制、新的渗透率计算方法、多种资料的处理能力和快速计算等。可广泛应用于储层特性研究、储量参数计算、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三个海域的2121块岩样资料证明,LES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 标签: LES测井评价系统 多模型 储层参数 测井相
  • 简介: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 标签: DMO技术 处理效果 地震勘探 倾角时差 倾角时差校正 共反射点叠加
  • 简介:渤海油气勘探九十年代将转入以开发为重点的新时期。目前已探明18个油气田,控制储量数亿吨。探井和预探构造成功率都属高效率的勘探。今后的勘探可发现的局部构造按圈闭面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目标。已探明的储量主要集中在东营组的大型三角洲砂体和沙河街组一、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油气圈闭类型为沉积期的披覆背斜和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量,可望再找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为此,必须力求高成效的勘探,掌握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同时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 标签: 渤海油气田 油气勘探前景 油田规模序列 高丰度油田 盆地含油丰度
  • 简介:AVO交汇图分析技术是AVO碳氢检测技术的一种重要分析手段.本文介绍了AVO交汇图分析技术在DF1-1构造、LT33-1构造和PL19-3构造中的首次应用.利用AVO交汇图分析技术,可以把LT33-1构造因岩性变化引起的AVO异常与DF1-1构造的含气AVO异常明显区分开;在PL19-3构造的浅层油气勘探中,利用该技术识别含气亮点和非含气亮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AVO交汇图 应用 油气勘探 亮点 PL19-3构造 LT33-1构造
  • 简介:EP11-1-1、PY4-2-1、EP20-3-1等3口井油气层的发现,证明恩平地区存在富生油凹陷,特别是PY4-2-1井的钻探成功,揭示了残留文昌组生油凹陷为富生油凹陷。文中结合1997年探井钻前钻后成果,对恩平地区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可以认为,长期活动的大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形成起控制作用,文昌组为主要油源岩,珠江组上段为良好储盖组合层段,T2以前圈闭形成是成藏的关键。

  • 标签: 恩平地区 成藏条件 富生油凹陷 成油体系
  • 简介:对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深入研究表明,裂陷盆地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半地堑。它的形成可以用'多米诺骨牌'模式和'犁式断层'模式来解释。半地堑通过不同的方式联接。各种不同形态结构的裂陷盆地都是由半地堑的复杂组合与叠合所构成。半地堑分析方法可以在油气勘探的诸多方面得到应用。

  • 标签: 裂陷盆地 油气地质 半地堑 同期半地堑 同向组合 反向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