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从产品标准基本特性出发,对候钢合金设计以及目前使用的产品标准现状做了研究分析,为广大候钢用户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耐候钢 合金 标准
  • 简介:唐钢一钢轧厂1810产线FTSC薄板坯连铸在浇铸候钢Q355GNH时时常出现冷齿黏结现象,不仅造成大量的废品和次品的出现,也增加了漏钢风险。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关数据的统计验证,找到了影响候钢浇铸状态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实施后唐钢1810产线薄板坯连铸在浇铸候钢时浇铸状态明显改善,冷齿黏结率大幅下降,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

  • 标签: 薄板坯 耐候钢 冷齿 浇铸状态
  • 简介:江西普矿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制造、销售、服务”于—体的橡胶渣浆泵及选矿没备橡胶备件的专业制造商。

  • 标签: 股份 江西 制造商 新材料 渣浆泵 橡胶
  • 简介:针对硫酸露点腐蚀用钢09CrCuSb连铸时出现的铸坯表面裂纹缺陷,通过实验室高温热塑性分析,研究了其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连铸机二冷区持续保持强冷,铸坯表面金相组织晶粒度明显细化,板坯的热塑性得到改善,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耐硫酸露点腐蚀用钢 09CrCuSb 表面裂纹
  • 简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研究和不可行研究均是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科学决策的基础,建设项目进行“不可行研究”,可以预知项目存在各种风险、预知项目实施过程的难度、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只有把事前“不可行研究”真正做扎实与事后决策评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遏制盲目决策,所以,进行建设项目不可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建设项目不可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并就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建设项目 不可行性研究 必要性
  • 简介:针对某锌硫矿,从工艺矿物学研究着手,查明矿石性质,通过试验,确定与该矿浮选相适宜的工艺参数的两种选矿方案,取得较好的选矿指标.分别获得含锌品位为57.97%,回收率为98.10%及含锌品位为56.43%,回收率为90.07%的合格锌精矿.

  • 标签: 闪锌矿 浮选 锌精矿
  • 简介:本文分析了传统矿石可选研究方法的严重弊端,介绍了近年来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在矿石可选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提出了建立矿石可选预测专家系统的新设想,认为这是改革传统矿石可选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矿石可选性研究 数学模型 计算机技术
  • 简介:本文采用实验室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冬瓜山高温高硫矿床开采中炸药的自爆危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并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同时本研究成果对炸药自爆理论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高温高硫矿床 炸药自爆 危险性评价 铜矿床
  • 简介:本文对影响高梯度磁选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途径。为提高高梯度磁选的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高梯度磁选 选择性 磁介质
  • 简介:本文介绍了信息系统项目监理产生的原因和信息系统项目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分别从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角度对其必要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信息系统 监理 风险控制 协调关系
  • 简介:以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作用为前提,根据国内外高炉用焦质量标准,通过对焦炭生产过程中的熄焦、运焦方式的分析以及焦炭试验对比数据,论证高炉用焦整粒的必要,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整粒装置。

  • 标签: 高炉用焦 整粒 必要性
  • 简介:通过对国内氯碱生产现状和发展、市场情况的分析,以及化工厂氯碱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十五”期间产品市场情况分析,提出了将化工厂烧碱的生产能力扩大到4万t/a。

  • 标签: 化工厂 氯碱系统 可行性分析 扩产改造 生产能力
  • 简介:7月16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包钢合作开展稀土钢研究技术交流会。会议指出,经过近一年合作研究,包钢稀土钢研究工作取得阶段重大突破。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依依,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魏栓师参加会议并讲话。公司总工程师、党委常委孟繁英主持交流会,包钢公司副三总师、首席专家,技术中心、炼钢厂、薄板厂等相关单位领导汇报科研进展。包钢白云鄂博矿铁、稀土共生特性世界独一无二,

  • 标签: 稀土钢 包钢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技术交流会 党委书记
  • 简介:根据矿物性质的差异,对某选矿尾矿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可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选、磁选、重选-磁选流程均能获得含量大于90%的石榴子石精矿。

  • 标签: 选矿尾矿 石榴子石 工艺流程
  • 简介:采用Lix984萃取剂,对含铜铁锌酸性浸出液进行选择萃取铜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剂浓度为3%时,铜的萃取率可达到99%,且锌和铁共萃率低;萃取混合时间>2min时,铜的萃取率达96%,而铁和锌的萃取率<5%;当相比(O/A)为1:1时,铜的萃取效果最佳;随萃取值的增大,铜的萃取率升高,但为了避免萃取污物的大量产生,应控制萃取pH<2.5.反萃试验结果表明,铜和铁的反萃率随着反萃剂浓度、反萃相比、反萃时间的增大而升高.

  • 标签: 酸性液 溶剂萃取 反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