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某厂镍渣还原铁精炼脱硫后的软钢作原料,添加Ni元素,采用高压水雾化快速冷凝技术制备FeNilO水雾化预合金粉末的研制方法。关键技术包括:高压水雾化技术、生粉高温还原技术和粉饼无加工硬化、无氧破碎技术,并用标准漏斗法测定FeNil0水雾化预合金钢粉末的松装密度为3.2g/cm^3,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符合瑞典HVA标准电解铁粉和GB/T19743—2005中牌号FYH150·30B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SEM结果表明FeNi10水雾化预合金粉末呈不规则状,压制性能好,成分均匀。试验样品试用效果良好。从此为某厂镍渣还原铁精炼脱硫后的软钢的应用开辟了一新途径。

  • 标签: 镍渣 软钢 铁基合金 水雾化 预合金粉末
  • 简介:美国宇航局在加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成功了一种制造YBa2Cu3O7-α高温超导电缆(封装在金属套管内)的新方法。据称,这种方法成本较低,过程易于控制,且对各种前体材料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该法分4个步骤:生产具有化学(配)比的前体(Precursor)粉;将前体粉包封在金属套管内;用轧制的方法使前体粉固结;在液态锂金属浴槽内进行处理,使之转变成超导组

  • 标签: 粉末冶金 金属套管 高温超导电缆 锂金属 实验室研究 喷气推进
  • 简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来制备ITO纳米粉末,探讨了反应终点pH值(分别为7,8及9)和煅烧温度(分别为350℃,650℃,750cc及850℃)对ITO粉体性能的影响,借助TG—DSC、XRD、SEM、HRTEM、FT-IR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得到如下结论: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为8,老化制度为60min,煅烧制度为750℃/2h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不含SnO2相,呈显著的单相结构,是一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体粒径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3/g,形貌为近球形,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能良好,在波数840—3164cm。范围内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达66%~94%。

  • 标签: 纳米粉末 化学共沉淀 前驱体 ITO
  • 简介:金属注射成形(MIM)用的金属粉末,采用不同的制备工艺生产的粉末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对雾化法和挟基法制备MIM用的粉末工艺流程进行解析,重点介绍了金属粉末密度、粒度分布、化学成分、形貌、含氧量对MIM工艺的影响。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生产工艺 粉末性能
  • 简介:在不同温度下对用金属锰法制得Mn3O4粉末和含有部分Mn(OH)2的Mn3O4粉末分别进行除气处理,然后用静态氮吸附法对其进行对比实验,测试其在各自温度处理后的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在金属锰法制取高纯Mn3O4粉末时,应使部分Mn(OH)2保留下来,然后对其进行高温(如200℃)处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高Mn3O4粉末的比表面积。

  • 标签: Mn3O4 Mn(OH)2 比表面积 金属锰法
  • 简介:文章利用新颖的浓缩析出加煅烧工艺、制备了微米级ITO棒状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XRD)对棒状粉末进行了相结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棒状粉末形貌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用能量分散谱仪(EDS)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对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分析仪(TG-DTA,TG-DTG)对粉末的受热行为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ITO棒的直径位于2~9μm,而且约95%的棒的长径比大于6;ITO棒中的Sn含量主要富集于表面,而且由棒的表面向核心区逐渐递减,这与Sn的引入方式有关;In(OH)3棒中应该存在含In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In(OH)3强烈的脱水发生在260~280℃,随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形成ITO固溶体。

  • 标签: 铟锡氧化物 浓缩 相结构 微米棒
  • 简介:文章提出了采用多层次数值模型来考察粉末注射成形过程中复杂行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考察粉末特性(粒度、粒径分布、密度和形状等)对流动过程的影响。为了简化三维问题中的计算,还在基于修正颗粒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充模流动 计算机模拟 两相理论 颗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