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文探讨了血清硫化氢水平与心血疾病风险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硫化氢的生物学作用和调节机制,阐述了硫化氢在心血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别探讨了硫化氢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并讨论了硫化氢水平在心血疾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包括作为生物标志物和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体来看,硫化氢水平与心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和预防心血疾病的新靶点。

  • 标签: 硫化氢 心血管 疾病风险
  • 简介:摘要:心血疾病(CVD)属于涉及心脏或血管一类的疾病,目前临床统计发现最常见的心血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其他CVD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病、中风、主动脉瘤等,潜在的机制取决于疾病。临床认为,CVD若要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实现最优质的疾病防治,诊断检查不可或缺,既能辨别疾病的存在以及评估是否有患病风险迹象,又能给予精确的诊断结果方便提供治疗。如影像学检查技术中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是较为常用的检查手段,对心血疾病有很高的诊断和作用价值,探寻其工作原理为CVD检查应用更顺利有效有切实帮助,故阐述如下。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双源CT 应用
  • 简介:摘要 既有建筑改造与新建项目有着不同的技术特点,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电气改造工程的一些难点和不同点。文章主要从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设备一体化管理系统入手介绍改造项目的一些具体措施。

  • 标签:   变配电设计 照明系统 防雷接地 设备一体化  设计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9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参与凝血检验,详细记录其凝血检验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研究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APTT、PT、TT分别为(39.81±2.38)、(19.21±1.29)、(21.68±2.15)s,均长于对照组的(28.04±4.73)、(12.03±1.07)、(9.56±1.38)s,FIB(0.79±0.18)g/L低于对照组的(2.65±0.47)g/L,INR(2.83±0.45)高于对照组的(1.0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井下矿产开发过程中,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影响。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管理环节众多,井下矿建工程常常出现各种质量害。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害的成因,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技术和管理策略,以期为井下矿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井下矿建工程 质量症害 处理技术
  • 作者: 作者:陈丽波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创建时间:2024-06-21
  • 出处:《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4年第1期
  • 机构:编者按:我国心脑血管知名学者江俊麟教授,通过对全球药物进行深入分析,成功识别了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紧密相关的药物靶点。这些靶点覆盖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关键病理过程,这一发现为新药研发指明了新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探索药物靶点的同时,还深入研究了环状RNA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潜在作用,并成功鉴定出一批与病变密切相关的环状RNA。这些发现可能将环状RNA作为糖尿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为预测疾病发展、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江俊麟教授的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认知,也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上海大学某教学楼翻新改造的工程概况,改造过程中遇到老旧建筑结构加固的疑难问题,阐述了加固设计的总体策略和关键点,并针对现有建筑的特点采取了有效的加固措施和方法,让百年建筑能满足现有抗震设计要求,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通过“换骨不换脸”的技术,使建筑涅槃重生。本项目加固方案可为类似老建筑改造加固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百年老建筑 翻新改造 加固设计 消能减震技术 节点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