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医学资料,探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该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前5年组和后5年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恶性肿瘤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结果耳鼻喉恶性肿瘤发病率无显着个体差异,但45~55岁及≥55岁患者的肿瘤比例较高;肿瘤患病率低,喉部恶性变与良性肿瘤之比为23:13;耳鼻喉良性肿瘤的关键是鳞状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神经纤维瘤,肿瘤的关键是鳞状上皮癌、腺癌、横纹肌瘤和纤维肉瘤。前5年的肿瘤比例小于后5年。结果耳鼻喉肿瘤有年轻化和恶性趋势,但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变化。

  • 标签: 耳鼻喉肿瘤 病理特点 发病规律 发病趋势
  • 简介:摘要:发霉的饲料或者牧草中含有较多的霉菌,养殖人员将发霉饲料和牧草喂养给羊之后,可能会造成羊群发生霉菌中毒。此疾病常常在雨水季节发生,主要是由于雨水季节天气潮湿,容易造成饲料或者牧草发生霉变,并且此病常常是舍饲养羊发生。当养殖场内羊患病时,会出现腹泻、神经异常等临床表现,如果疾病发生后未及时被发现或者控制,可能会造成养殖场内病羊死亡,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羊霉变饲料中毒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羊霉变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进行论述,希望可以给养羊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羊霉变饲料中毒 防治措施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110例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变化迅速等特点,及时而有效治疗时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而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安全而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急诊患者 临床特点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00例急性腹痛患儿,研究患儿的病史资料,参考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时诊断与治疗。结果我院收治的 100例患儿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并无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治疗后,患儿的疼痛感从治疗之前的疼痛感( 80.3±2.4)下降至( 48.1±1.9),治疗前后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后得知,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肠痉挛、粪便堵塞等疾病会引发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致病因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接诊时,腹痛患儿难以提供详细、可靠的病史给医师。全面分析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 标签: 急性腹痛 小儿内科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疾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和迅速。猪圆环病毒病(PRRS)作为一种传染力极强的猪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疾病无国界,对于PRRS及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猪圆环病毒病 临床特点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奶牛分娩后无法正常站立被称为奶牛产后瘫痪,又名奶牛生产瘫痪。这种病会导致牛的血钙水平迅速下降,体温下降,吞咽困难,无法站立,四肢麻痹和失去知觉等症状。通常情况下,多胎次或高产奶牛更容易患上这种病,特别是3到7胎次的高产奶牛最容易发病,而初产奶牛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奶牛产后瘫痪在临床上相对较常见,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给养牛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的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有一定帮助。

  • 标签: 奶牛生产瘫痪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疾病防治是蛋鸡养殖中的重要环节,腺胃炎是一类常见的传染疾病,对蛋鸡生长发育、养殖经济效益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蛋鸡腺胃炎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症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在高效防治过程中最大化降低腺胃炎发生率,确保蛋鸡正常发育、健康生长的同时持续提升养殖经济利润。

  • 标签: 蛋鸡腺胃炎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防治 分析
  • 简介:【摘要】禽白血病也可称之为血管瘤,其是一种慢性传染性淋巴样肿瘤病,鸡白血病给家禽业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对禽白血病的病因进行了解,当前很多专家与企业都深入研究鸡白血病,并将有效的防控方案予以制定,以此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鸡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之后探究了鸡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 标签: 鸡白血病 临床特点 防控措施
  • 简介: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改变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为学生由浅学向深学转变提供了资源、环境和思想上的支持[1]。本文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 SPOC 、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适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 SPOC 、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新模式,对提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线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POC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特点和生存率的多因素。方法 选择一所医院742例浸润性导管癌全部为九十年代新发病例。采用观察生存率、死亡危险比、Log rank检验和拟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各种预后因素与乳腺癌的联系强度。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占女性乳腺癌的82.5%,腋淋巴结转移率44.2%。外上象限发病最多,占47.7%。肿块位中央区,腋淋巴结阳性率最高,占61.7%。Ⅰ、Ⅱ、Ⅲ、Ⅳ期病例分别占30.0%,59.4%,9.4%,1.2%;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78.1%;48.1%,8.6%和87.2%,67.1%;31.2%,0.0%。单因素分析:发病年龄、肿块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ER、PR、Her-2/neu、手术类型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数、治疗方式与生存率有关。结论 腋淋巴结状况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最主要指标。50 岁以下发病的患者以及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较高。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动物疫病的临床诊断应用中较为普遍,具有成本低、准确率高的显著特点,要保证该技术应用效果最佳,需要兽医人员具备专业的诊断水平,可以对疫病病理表现进行准确判断,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降低疫病发生和传染风险,为牲畜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牲畜养殖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 作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法医病理学尸检分析急性猝死死因分布规律以及与损伤或者疾病间的关联。方法:对120例死因不明或者存在争议的尸体进行系统性尸体解剖与病理学观察。结果:在120例死者中死因明确的有116例,不确定的有4例。死于疾病的有95例,疾病类型有心脑血管疾病52例,神经系统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产科类6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25例死于外伤,多以机械性损伤为主,有23例,其余两例因电击、中毒等导致死亡。结论:通过有序推进法医病理学尸检,可为分析死因提供良好的依据。值得广泛推行与实施。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尸检 死因
  • 简介:摘要:鸡传染性贫血是一种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影响鸡类的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及其防治的研究进行综述。病理学方面,鸡传染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和脾脏的萎缩、红细胞减少和贫血、淋巴组织的变性等。防治方面,针对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等。综合来看,加强对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鸡传染性贫血 病理学 防治
  • 简介:摘要:在当今畜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动物疫病的诊治显得尤为重要。而兽医病理技术,作为疫病诊治的核心手段,其准确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动物健康与畜牧业的稳定。通过深入剖析病变组织,兽医病理技术不仅能明确疾病类型,更能为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兽医病理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治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兽医病理技术 动物疫病诊治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速,电网工程建设拉开序幕,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多,投资大且回收期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造价管理与控制是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重点内容,本文就对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电网工程 造价管理 成本控制
  • 简介:摘要:石油化工产品在生产、储运、装卸环节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程度的油气挥发,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对油气进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冷凝法等油气回收技术特点和优缺点。通过介绍了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所采用的油气回收技术认为多级集成油气回收技术是未来油气回收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油气回收技术 吸收法 吸附法 膜分离法 冷凝法 多级集成
  • 简介:摘要: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兽医通过病理诊断技术为患病动物进行诊治,能够缩短诊治时间,找出动物患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症诊治,从而提高动物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兽医病理诊断技术的内涵和意义,探究该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相关的应用示例,以便更好地将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应用在动物疾病诊治的过程之中,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兽医病理 诊断技术 动物疾病 诊治 应用
  • 简介:摘要: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是畜禽疾病诊疗中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将兽医疫病诊疗技术和实验室诊断技术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理顺疫病诊疗的方向,为实验室诊断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保证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当前随着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动物养殖数量增加的同时,各类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很多传染性疾病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经常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各类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将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应用到畜禽疾病诊疗当中,能够根据各个脏器器官的病变情况初步判定病情,为接下来的疾病诊断提供相应的支撑,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就畜牧兽医病理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兽医病理诊断技术在常见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 标签: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 畜禽疾病 诊治 应用
  • 简介:摘要:在兽医病理诊断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趋势以及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的应用,都为兽医学家和病理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资源。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对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提供了更深刻地了解动物健康的机会。随着高级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兴起,兽医病理学正不断演进,为动物的健康和福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和趋势使兽医能够更加精确地诊断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以及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机制和传播方式。

  • 标签: 兽医病理诊断技术 动物疾病诊治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