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河水灌区盐碱化的原因在于灌溉用水过量,地下水位上升,使潜水蒸发表土积盐加剧。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应当对灌溉水量进行调控,使根层土壤盐渍度不超过作物耐盐度、地下水埋深在适宜动态。黄淮海平原,河南人民胜利渠、陕西泾惠渠、新疆五家渠等灌区的实践表明,实行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防治灌区盐碱化、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的根本途径。建议适当减少引黄水量,黄淮平原可不引黄发展井灌;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在灌区对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合理利用。

  • 标签: 灌区 土壤盐碱化 次生盐碱化 地下水埋深 地表水—地下水关系 防治
  • 简介:文章以辽宁省海城市为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ArcGIS9.3及结合试验分析法,对海城市土壤盐渍化改良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作用进行论述。实践结果表明,1990~2016年,海城市土壤盐渍化面积由原来的56.40×10^4hm^2减少到22.32×10^4hm^2,约有21.28%的盐渍化土壤完全脱盐化。海城市其它用地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也大大降低。通过治理、改良,海城市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大减少,并全部转化为有效耕地,提高了当地的土壤开发利用率。

  • 标签: 海城市 农田水利 土壤盐渍化 治理
  • 简介:通过分析水质情况确立水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计算水污染程度,并利用排污群落的方法实现水污染协同治理,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下水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搭建。试验数据表明,设计的水污染协同治理体系与传统治理体系相比较,治理效率提升11%、治理范围扩大13%。

  • 标签: 生态文明 水污染 协同治理 体系构建
  • 简介:目前,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为了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三江平原的粮食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诱发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可能性。因此,以挠力河流域为例,对三江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对三江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三江平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农业非点源污染 现状 防治对策 三江平原
  • 简介:针对传统水污染源辨识模型存在适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结合数学分析方法与遗传算法,基于简化的一维对流数学扩散方程构造适应度函数,从而构建了水污染源遗传算法辨识模型,并使用该模型针对多点源与单点源两种水污染状况污染源进行了辨识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易且可操作性强,可取得较好的反演效果,研究可为我国河流水污染源反演辨识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水污染源 遗传算法 辨识模型
  • 简介:坡耕地在黄土高原分布广泛,具有地面平整度差和水、肥、土流失严重等特点。为探讨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水力学特性,采用张力入渗法、压力膜仪法以及沙箱法,对黄土高原晋西北神池县坡耕地不同深度土层分别进行原位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土壤的累积入渗量与负压水头有关,表层土壤的累积入渗量最大;土壤饱和以及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低吸力阶段(h〈100cm),随吸力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逐渐下降,高吸力阶段(h〉100cm)土壤持水能力变化不大;结构性孔隙和基质性孔隙最大值所对应的负压水头分别为-37cm和-325cm。

  • 标签: 黄土高原 坡耕地 试验 土壤水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