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界面隐喻是指导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思想。隐喻作为普遍的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图形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从分析界面和隐喻的概念入手,结合用户心理需求,分析了界面设计中隐喻产生的基础,隐喻在界面使用中的优势,以及对界面设计师的建议和启发。

  • 标签: 图形界面设计 隐喻 认知心理
  • 简介:通过分析北京地铁2条线路典型的地铁列车人机接口界面的差异,说明北京现有地铁列车人机接口界面具有通用性较差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人机接口的界面结构框架和界面布局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种标;住化的人机接口界面方案。

  • 标签: 地铁列车 人机接口 标准化界面
  • 简介:众所周知,纤维增强聚合物塑料(FRP)可以有效增强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是对于其界面剥离破坏却很少有人研究。因此,我们对采用GFRP加固的梁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弯曲裂缝宽度临界值和非线性分析得出了一个半经验公式。此公式不仅可以用来预测相关试件的剥离破坏荷载,还可以用于G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分析和设计。

  • 标签: GFRP 界面剥离破坏 经验模型 应力 应变
  • 简介:露石处理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新建C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刚柔界面的处理方式。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露石剂喷洒量、喷洒时间、冲洗时间及混凝土级配等对露石高度的影响。采用室内拉拔和剪切试验对经过露石处理的刚柔界面强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从露石效果考虑,建议露石剂喷洒量在0.25~0.3kg/m2左右为宜;2)喷洒时间应参考环境温度确定,当环境温度在25℃以下时,喷洒时间在40~60min;环境温度在25~35℃时,喷洒时间在10~40min;环境温度在5~40℃时,冲洗时间为10~33h不等,且温度越高,冲洗时间越短;3)级配较粗的混凝土,其露石处理的界面粗糙程度更好,露石高度较大;与未处理相比,经过露石处理的刚柔复合界面破坏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内部,层间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均得到很大提升。

  • 标签: 复合式路面 露石技术 露石高度 影响因素 界面强度
  • 简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常采用单向、双向拉伸土工格栅作为筋材进行路基加筋,路基填料多为移挖作填的粗粒土。以此为背景,采用大型直剪试验方法,就影响筋土界面特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压实度、含水量、土工格栅孔径、粗粒土粒径)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界面摩擦角随着填土压实度增加而增加,随着填土含水量的增加降低幅度逐渐增大;界面摩擦角与土工格栅孔径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存在一个最佳孔径;界面摩擦系数比呈现出随填料中粗颗粒P5含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 标签: 土工格栅 直剪试验 筋土界面
  • 简介: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混合动力轻轨车(Hi-Tram),能够在直流600V或1.5kV高架供电线路上运行,也可以用车载直流600V锂离子蓄电池提供动力运行。在转换到蓄电池供电时,列车最多可运行30km。70km/h车辆在日本札幌一段25.8km线路上的商业运营中已经成功完成了试验。

  • 标签: 混合动力 轻轨车 日本 开发 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 锂离子蓄电池
  • 简介:以花清高速公路SMA混合料拌和施工为例,结合SMA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拌和设备的性能特点分析了改性沥青制备,SMA拌和时间、温度、级配控制,木质纤维的添加等因素对SMA改性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

  • 标签: SMA 花清高速公路 质量控制 拌和时间 拌和温度 级配控制
  • 简介:为研究现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沥青混合料的掺配比例,对比分析了0%、5%、15%和25%新沥青混合料掺量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新沥青混合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逐渐下降;低温性能在新沥青混合料加入5%时大幅上升,然后随着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改变不明显。冻融劈裂强度比随着新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增加而增大,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新沥青混合料掺量的关联性较小。以5%新沥青混合料掺量在广惠高速公路进行了试验段摊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新沥青混合料 再生 路用性能 掺量
  • 简介:将温拌技术和再生技术相结合,试验研究了厂拌温再生沥青混合料,并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工程。结果表明:GAC-16+20%RAP的温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在施工温度降低15℃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施工。厂拌温再生混合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 标签: 道路工程 厂拌温再生 应用研究 老化 性能
  • 简介:采用华盛顿大学的化学染色法,用3种不同色粉浓度和4种不同染布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进行评价,并采用普渡大学的分段回收法来评价新沥青对旧沥青的软化效率。结果表明:化学染色法能较好地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其可用于指导拌和设备的选择;分段回收法能较好地评价新沥青或再生剂对旧沥青的软化效率,其可用于指导新沥青或再生剂的选择。

  • 标签: 公路工程 再生沥青混合料 拌和效率 均匀性
  • 简介:通过对现有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对比,提出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是较为经济可行的试验方法。破坏能是较好的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指标。应用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所得数据.给出了破坏能的简单计算方法。

  • 标签: 沥青混合料 低温性能 评价指标 破坏能
  • 简介:在CTCS-3级列控系统中,人机界面(DriverMachineInterface,DMI)实时接收车载设备的列车位置、速度等信息,并以图像、文字等形式显示在界面上。同时,DMI将司机操作DMI产生的按键信息传递给车载设备,以调整列车的运行状态。介绍人机界面的主要功能、软件结构和部分关键技术,对设计和实现人机界面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车载设备 人机界面
  • 简介:废旧沥青混合料(RAP)的再生利用一方面体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大量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废料堆积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结合2014年广州107国道养护维修工程试验段,通过室内试验探究100%RAP的再生应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RK高模量改性剂对于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耐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坏性能方面有明显效果,100%RAP的RK高模量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满足普通沥青道路的使用要求。

  • 标签: 废旧沥青混合料 再生 RK RAP
  • 简介:微表处技术是一种经济、快捷、高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微表处混合料噪音较大,严重影响了行驶的舒适性。本文通过在微表处混合料中添加纤维,优化其配合比以及油石比掺量三方面对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入手,优化设计参数,为微表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微表处 混合料性能 热拌沥青混合料 预防性养护技术 油石比 磨耗值
  • 简介:混合箱梁斜拉桥在铁路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文以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项目中跨某水道桥主跨(60+60+70+448+70+60+60)m混合箱梁斜拉桥为例,探讨其主跨结构型式、总体施工方案,同时研究边跨钢梁架设方案,提出整节段纵横向移动、节段顶推2种施工方案,并对边跨2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条件比较,拟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标签: 斜拉桥 混合箱梁 纵横向移动 节段顶推 架设 造价
  • 简介:本文对SMA沥青马蹄脂路面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研究分析了其强度原理、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剂的种类和特点等产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SMA混合料 强度 级配 稳定剂 筑路材料
  • 简介:以国内最大的混合梁轨道专用斜拉桥重庆高家花园大桥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进行动力分析,得出该桥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结构参数对桥梁低阶频率和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双塔混合梁轨道专用斜拉桥辅助墩的设置对桥梁结构刚度分配十分有限,低阶自振频率及振型影响较小;主梁横向刚度对主梁侧弯的振动频率影响较大;半漂浮体系和固结体系振动频率基本相同,漂浮体系主梁侧弯振动频率较前两者小,且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十分显著;主梁及2期恒载对主梁低阶频率和地震响应较为显著,而对索塔的低阶振动频率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斜拉桥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混合梁 轨道专用斜拉桥 自振特性 地震响应 参数分析
  • 简介:对Domix沥青混合料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疲劳性能进行对比试验,探讨2种混合料在极端温度、重载下不发生车辙时的动稳定度控制标准,分析2种混合料对其动稳定度控制标准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上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对沥青路面整体的抗车辙性能影响最明显;Domix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低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平衡Domix沥青混合料低温及疲劳性能,基于其高温性能,提出Domix复掺改性的建议。

  • 标签: 沥青路面 Domix 动稳定度控制标准 弯曲应变能密度 疲劳性能
  • 简介:利用自主研发的基本型沥青路面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再生后的常规理化性质和抗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利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车辙试验等考察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研发的沥青路面再生剂再生效果理想,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应用要求。

  • 标签: 再生沥青 混合料 路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