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气候环境试验室飞机平台上的发动机开车试验是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对发动机及其协同工作的各子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进行的全面考核。为了保证发动机开车试验的顺利实施,实验室的宅气补偿系统与尾气排放系统必须满足发动机开车试验的用气和尾气排放需求,以保证试验持续、安全、有效的进行。本文对发动机开车空气补偿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各系统的性能要求,并对尾气排放系统中拟采用的降温、降噪方式提出建议,为系统详细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气候环境实验室 发动机环境适应性 空气补偿系统 尾气排放系统
  • 简介:基于轴流压气机逐级过失速特性和燃烧室特性,建立了带主燃烧室的多级轴流压气机过失速的分析模型。发展了分析轴流压气机过失速响应的动态滞后方法,确定了压气机过失速响应的统一时间常数。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国内某型发动机的过失速行为的分析,得到了合理的定性理论结果。

  • 标签: 主燃烧室 轴流压气机 过失速 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先进涡扇发动机空气系统与零件传热设计技术验证方面的研究情况,内容涉及发动机空气系统设计技术、零件热分析设计技术、涡轮叶片冷却设计技术及新型铸冷双层壳型高效涡轮冷却叶片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空气系统与零件传热设计技术中的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软件校核与改进、试验研究与参数测试、以及设计体系建设等问题,通过系统的模型、部件和发动机整机三个层次的试验验证,初步形成了空气系统与零件传热设计体系。

  • 标签: 空气系统设计技术 发动机零件热分析设计技术 涡轮冷却叶片设计技术 铸冷双层壳型高效涡轮冷却叶片
  • 简介:论文发展了一种预测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工作边界的数学物理模型.其中压缩系统流动过程的动态模型采用基于平行压气机理论的准一维时间相关模型方程;叶片排对流动过程的影响则应用"激盘-滞后-容积”模型;压缩系统稳定性模型则采用了对整个压缩系统统一判别的方式.计算过程与发动机非设计性能计算相关联,使得压缩系统稳定性分析在真实的发动机运行环境(调节规律)下进行.在均匀进气条件下应用这种方法,对一台九级压气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一台三级低压风扇、五级高压压气机的低涵道比、混合排气、带加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均匀进气和畸变进气条件下的稳定工作边界,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正确的反映发动机压缩系统的工作状况,用它判别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点的重复性和灵敏度都比较好.

  • 标签: 气动稳定性 数值仿真 畸变 燃气涡轮发动机 压缩系统 航空发动机
  • 简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无缺口层压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很多,不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试验方法的敏感性也使得测定的结果不尽一致,近年来随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不断扩大,高模量、高强度的新材料(如T700和T800)、新工艺不断涌现,复合材料单向性能(尤其是0°无缺口面内压缩强度)的测定也成为无缺口面内压缩试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无缺口面内压缩试验方法的对比,分析用不同试验方法所获得的单向0°无缺口面内压缩强度数据以及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为设计和试验提供一个更适用于测定单向0°无缺口面内压缩强度的试验方法。

  • 标签: 复合材料 无缺日层压板 压缩强度
  • 简介:以高温高压燃气加热高压纯空气为研究背景,用平均温差法对气-气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换热器传热进行校核计算。设计换热器为圆柱形筒壁结构,出口为渐缩型喷管结构,采用半轴比为2/1的椭圆形热管。

  • 标签: 高温高压 热管换热器 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 校核计算
  • 简介:为满足新型吸气式发动机研制对于试验系统高压大流量超声速来流模拟条件下气体流量的准确测量和现场校准的迫切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高压、大流量p.V.T.t法和比较法的流量现场校准装置(以下简称现场校准装置),通过原级p.V.T.t法与次级标准音速喷嘴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压力3~23MPa和流量1~60kg/s条件下音速喷嘴流量系数的校准、溯源和试验系统空气流量准确测量,高压空气大流量现场校准装置扩展不确定度为0.84%。

  • 标签: 高压大流量空气 现场校准技术 p.V.T.t法 校准装置
  • 简介:以高空模拟试车台空气加温炉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温炉燃烧特性、出口空气温度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空气加温炉由于采用自然进气方式,热能利用率仅为0.2左右。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空模拟试车台改造要求,对该加温炉改造方案进行了重点研究。改用三台燃烧器方案后,可有效提高加温管出口空气温度的均匀性,温差基本控制在8K内;合理选择燃烧器安装位置及炉壁辐射参数,加温炉的热能利用率可达0.4以上。

  • 标签: 高空模拟试车台 空气加温炉 燃烧器 燃烧特性 辐射换热
  • 简介:在某型发动机进口空气流量测量中,设计了一种组合测量耙,对发动机进口空气流场和附面层压力分布同时进行测量。组合测量耙的测点分布依据飞行台被试发动机附面层特性模拟计算结果,结构形式有效减少了测量耙的数量及安装空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组合测量耙测量数据计算的空气流量,与被试发动机理论设计的空气流量基本一致。介绍了组合测量耙的研制过程、附面层模拟计算、测量方案布局及试验结果,并例举出附面层测量结果及空气流量计算结果。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空气流量测量 附面层测量 组合测量耙 飞行试验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空气舵力/热联合试验,研究空气舵工作状态下气动载荷和温度载荷的试验模拟方法,达到考核空气舵综合响应特性的臼的。介绍了窄气舵气动载荷和温度载荷的试验等效模拟方法、施加方式以及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说明了试验的温度控制点、位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布置情况和位置选取的方法,对整个试验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阐述,并从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 标签: 空气舵 气动载荷 联合加载 力/热联合试验技术
  • 简介:某型飞机环控系统空气散热器性能试验的管路出口排气总声压级达到了130dB,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依据小孔喷注消声原理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小孔消声器。该消声器适用于高流速、高低温环境,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降噪性,可为其他管路气流噪声的消声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消声器 试验 噪声控制
  • 简介:提出了用基于平均应力判据的0°层纤维控制的强度破坏准则两来估算开孔缝合复合材料层压板压缩剩余强度的方法,此外,对于含冲击损伤的缝合层压板,将冲击损伤简化为椭圆孔,并采用上述的强度破坏准则来估算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估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复合材料 缝合 破坏判据 冲击后压缩
  • 简介:主要介绍了专为加筋壁板压缩稳定性试验设计的支持加载系统,可调试不同试验支持系数的夹持夹具和支持系数调试方法,以及加筋壁板在轴压及气密载荷联合作用下施加侧向气密载荷的方法。通过成功完成某机中央翼加筋壁板轴压和气密载荷的稳定性试验,验证了提出的复合载荷下的加筋壁板压缩稳定性试验技术的可行性,丰富了压缩稳定性试验技术。

  • 标签: 复杂载荷 加筋壁板 支持系数 压缩稳定性
  • 简介:本文概括了设计及工艺上的因素对膜式空气雾化喷咀喷雾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燃油流路是最重要的,包括燃油成膜均匀性,环形间隙均匀性,轴线相交,燃油旋流角以及燃油通道出口边缘形状和缺陷。空气流路对影响,但较弱些,轴线相交是重要的,空气扰流器的叶片数目(尤其内扰流器)不可大少,外空气罩边缘应为圆角。

  • 标签: 燃烧室 燃油喷咀 喷雾分布 均匀性 燃油流路 航空业
  • 简介:早在1998年,NASA航天技术部进入空间战略目标管理者就指派空间推进协作组(SPST)启动一项可使得优先推进技术发展途径明晰化的研究项目。这些技术发展一旦实现,将很好地满足战略发展目标。该项研究着重于地球轨道和行星转移技术。与NASA太空科学部联合进行的一项独立的研究则在于说明为满足星际运输要求需要解决的技术。该项工作的首要目标是确定为完成较宽范围空间发射任务要求的关键技术和提供一个允许对技术进行比较和按优先级排序的框架。该项研究的结果预计可作为支持实现NASA空间推进目标的未来技术发展基金的优先建议。系统与技术分组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候选的技术和提供评估过程,包括可用于对这些技术进行比较的白皮文件形式的资料。

  • 标签: 推进系统 空间技术 评估方法
  • 简介:进行了真空比较监测(CVM)裂纹检测系统试验研究。试验件为带预制切口铝合金模拟件,对切口裂纹进行监控,获取试验件裂纹产生的时间。通过与试验中同时使用的摄像监测系统和超声A扫描检测方法的比较,表明CVM系统有较好的测量精度,检测灵敏度。

  • 标签: CVM系统 裂纹
  • 简介:为满足飞机静力试验中位移快速测量要求,开发了大尺寸位移摄影测量分析系统。对系统进行了理论误差分析.通过在飞机结构静力试验中与拉线式电流测位移传感器进行了误差对比分析,大尺寸摄影位移测量分析系统不仅可以获取三维变形数据,而且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多次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性能指标满足飞机静力试验要求。

  • 标签: 摄影测量 大尺寸位移测量 飞机静力试验 系统校准
  • 简介:介绍了国外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上的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先进金属热防护系统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高超音速飞行器 金属热防护系统
  • 简介:本文对以前及现在世界上主要的运载火箭上面级动力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上面级推进系统,特别是主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上面级推进系统的想法及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研制适应性强的通用上面级、着手研究非化学推进上面级等建议。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上面级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