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意大利中部地区,马西棕熊(Marsicanbrownbear)的数量已经不足30只,这使得这种熊成为欧洲最濒危的熊。所以,保护马西棕熊,使其免遭灭绝的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 标签: 棕熊 保护 BROWN 中部地区 意大利 灭绝
  • 简介:为探索甘蔗滤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的肥效,设置不施肥、复合肥(15-15-15)、滤有机—无机复混肥(12-7-10)共3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滤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合肥处理相比,施用滤有机—无机复混肥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与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1.84%、14.17%、42.48%和17.54%;显著提高了甘蔗有效茎数,并极显著提高了甘蔗产量、销售收入和纯收入,增幅分别达25.61%、25.61%和30.82%.滤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性基施与施用复合肥相比,提高了土壤肥力,显著促进了甘蔗生长和产量、效益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甘蔗滤泥 有机-无机复混肥 施肥
  • 简介:床栽培蕹菜根际微生物中的细菌为例,分别在水箱中栽培25%、50%面积的蕹菜以及不栽培蕹菜的空白对照组,采用PFU法定期观察培养期间细菌的动态特征,以及细菌总数与水中COD含量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1)25%和50%栽培面积的细菌数比对照组高1个数量级;(2)蕹菜生长4周内,蕹菜的栽培面积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生长4周后水中细菌总数与栽培面积无明显相关;(3)50%栽培面积的COD去除率为63.54%,25%栽培面积的去除率为47.92%,对照组为25%,故床栽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有显著作用.研究从微生物角度定量地论证了床栽培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从而完善了床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图2,表3,参8.

  • 标签: 浮床栽培 根际微生物 细菌总数 COD PFU法
  • 简介: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氮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氮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氮细菌的稳定生长;2)脱氮细菌的生长与总氮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 标签: 浮床栽培 蕹菜 脱氮细菌 总氮
  • 简介:阿卡的房屋建筑风格大致可分为:东瓦房、北土掌、南栏、边境地区茅草房四种形态,也有少量受其他交叉文化影响的建筑类型。外观造型主要为正三间瓦房、三间两耳土掌房、封火房、栏房、闪片房、茅草房等形式。阿卡人居住的地区常年多雨而且潮湿,为了便于收晒食物和防止野兽的袭击,大多都建盖成了楼房。西双版纳地区的住房以竹木结构、平板瓦或茅草顶的地面建筑和栏型居多。哀牢山地区为典型的全平顶土掌房,有一部分属于茅草顶兼土掌房类型。这些房屋共同的特点是下层饲养牲禽,上层住人,而房顶的材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

  • 标签: 干栏建筑 适应自然 菇房 西双版纳地区 建筑类型 土掌房
  • 简介:为探讨截和施肥对檀香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大果紫檀(P.macrocarpus)和囊状紫檀(P.marsupium)的促萌条影响,设置4种截高度(30cm、50cm、70cm和90cm)和3种施肥方式(复合肥、尿素和复合肥+尿素)对其促萌芽条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截高度的萌芽条数量为7.4个/株-19.0个/株,芽长为26.8cm-48.7cm;3种施肥方式的萌芽条数量为8.6个/株-19.6个/株,对照组15.4个/株,芽长为26.6cm-51.6cm,对照组41.6cm.结果表明截高度对3种紫檀属树种萌芽条数量具有显著影响,截高度越高,萌芽条数量越多,但截高度对其芽长未达到显著性;施肥对萌芽条数量和芽长均无显著影响,但施用肥料一定程度可促进芽长增加.

  • 标签: 促萌 截干 施肥 紫檀属
  • 简介:近地层臭氧(O_3)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均产生一定的负效应。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不断升高的近地层O_3浓度已经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O_3主要以沉降的方式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所以需要定量确定陆地生态系统中O_3通量、沉降速率和不同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预测其对植物的潜在影响。介绍了目前O_3沉降的主要观测方法及其模拟模型,从4个方面(O_3通量和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日变化、气象因子等对O_3沉降的影响、不同O_3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重点评述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统O_3沉降观测和模拟的研究进展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O3干沉降 沉降速率 通量 陆地生态系统
  • 简介:“如果你意外地碰到了熊,带着一罐防熊喷雾可能比带着上了膛的枪更安全。”一位专家如是说。

  • 标签: 喷雾器 安全性
  • 简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的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的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的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mg·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 标签: 重金属铜 来源 平衡 农作物 安全阈值
  • 简介:海洋环境中苯系物污染主蜃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为探究苯系物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选择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考察了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6种苯系物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64.0mg·L-1暴露浓度下,6种苯系物对2种微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等鞭金藻的24h的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1707、12.88、7.58、0.55、0.36、0.27mg·L-1;对新月菱形藻的24h-EC50值分别为:1.03、0.68、0.46、0.40、0.42、0.38mg·L-1。上述研究结果勾确定苯系物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苯系物 球等鞭金藻 新月菱形藻 生长抑制 毒性作用
  • 简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采样分析并结合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对鄂尔多斯某一典型砂质基底矸场煤矸石淋滤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堆放改变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原有特征,矸石场由地下水的排泄区转变为地下水的径流区,矸石场底部煤矸石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析出并随地下水的径流向下游扩散.矸石场下游地下水及附近出露的地表水中铬、砷、氟、硝酸根、铜、锌、镍、锰等污染因子远远高出背景值.其中水源地附近地下水中砷浓度为1.013mg/l,高出背景值148倍,硫酸根浓度为602mg/l,高出背景值14倍.图4,表1,参8.

  • 标签: 煤矸石淋滤液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流动系统 大柳塔矿区
  • 简介:在建立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的数学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实验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对影响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运行效果较大的相关参数(气水比、C/N值和污泥龄)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进行了运行优化,为实现反应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依据.图6,参7.

  • 标签: 新型一体化AmOn反应器 活性污泥2D模型 运行优化
  • 简介: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已被发现具有生物毒性,氧化应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前期实验证实,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蛋白的表达,降低MnSOD活性。本文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和膜电位(Δφm)、延迟整流钾电流变化和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等变化,检测ZnO纳米粒子对小鼠光感受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小鼠光感受细胞中LDH的释放、增加线粒体内ROS水平并下调Δφm、阻断延迟整流钾电流,同时降低Na^+/K^+-ATP酶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提示ZnO纳米粒子可通过线粒体通路引起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小鼠光感受细胞Na^+/K^+-ATP酶表达和活性,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ZnO纳米粒子引起细胞毒性的作用机理。

  • 标签: ZNO纳米粒子 小鼠光感受器细胞 Na^+/K^+-ATP酶 活性氧 延迟整流钾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