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Varieocele,VC)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单侧VC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腹膜后高位结扎组45例,腹腔镜组52例,显微镜组38例,就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手术前后精液质量对比等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显微镜组比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在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显微外科组分别为33.3%、25.0%和10.5%.6个月后复查精索彩超及精液常规,显微镜组精液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并未见有术后复发.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为治疗VC的安全有效方法,推荐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表2,参6.

  • 标签: 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 显微镜
  • 简介: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测定遗传毒性的方法之一。彗星实验的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裂解液的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的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的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 标签: 彗星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遗传毒性
  • 简介:小孢子育种具有能缩短育种周期、便于发现有利隐性突变、能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比常规育种途径有很大的优势.介绍了小孢子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茄子花药培养及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相关茄科作物的小孢子培养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参34.

  • 标签: 茄子 花药培养 小孢子培养 单倍体 育种
  • 简介:为研究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场的除臭效果,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喷洒生物复合剂,检测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填埋中NH3和H2S的浓度变化的影响.对作业面填埋气中NH3、H2S浓度的检测,19∶00时的NH3浓度相对于7∶00时的NH3浓度降低了90%左右,19∶00时的H2S浓度相对于7∶00时的H2S浓度降低了95%以上.结果表明,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填埋气中的NH3和H2S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 标签: 生物复合剂 NH3 H2S 填埋作业面 填埋气
  • 简介: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脂质化合物及脂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而鉴定生物标志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阐明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的机制。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脂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脂质组学及多组学联用技术在环境胁迫耐受性及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 标签: 脂质组学 多组学 环境胁迫 环境毒性评价
  • 简介:随着经济需求的不断加强和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提高,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多位点吸附及可调变的酸碱性质,使其在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等方面倍受关注.该文综述了羟基磷灰石在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重金属 吸附 污染处理
  • 简介:中国不断发生的重大环境突发事故使得环境风险管理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有效和实用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风险地图已成为环境风险管理中迅速崛起的新领域。风险地图不但可以探讨污染物效应的空间特征,而且可作为风险可视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调研和分析大量文献,在描述了环境风险地图的功能、重要的风险地图类型基础上,以一个城市为例展示了风险图制作流程,最后,对环境风险地图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环境风险地图 风险管理 政策建议
  • 简介:针对欧洲化学品管理系统REACH的数据要求,本文提出许多改进建议.要实施根据物质的有害作用进行分类的当前标准,这些数据要求显得不足.在数据收集中以产量作为优先制定的标准,这是成问题的.提出了优先制定机制的三项替代建议:物质的化学性质:低层次检测的结果;对自动检测的激励.一个新的分类办法(未充分研究)亦被提出.在这个办法里,物质将根据警示标识予以鉴别.

  • 标签: 为基础化学品 化学品管理 科学为基础
  • 简介:由以往和化学品安全相关的国际活动发展而来的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SAICM)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UNEP)理事会的支持.全球化学品行业认为SAICM应该被作为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议定目标的路线图.全球在化学品安全使用问题上的不断进步将要求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生产链各有关环节责任分担的基础上采取共同协调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一个全球战略提供了通过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来实现化学品安全的机会.但是,如果SAICM成为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附加的更严格的调控手段的基础,则其可能达不到期望的影响.

  • 标签: 全球化学品 化学品管理 战略机遇
  • 简介:水生生物基准已成为生态风险评价和水环境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在水污染治理、控制和管理以及水生生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和生物学参数对基于水体或沉积物等外暴露浓度的毒性阈值和环境基准存在影响,使其具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而基于组织残留的毒性剂量指标可以减少毒性值的变异性以及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生物累积性物质而言,在毒性效应及环境基准研究中存在显著优势.针对组织残留法在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中的应用,对组织残留法的概念、优势、应用,以及组织残留基准的推导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组织残留法在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建议,旨在推动环境基准、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为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水生生物 环境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组织残留法
  • 简介:选择合适的尤其是本土生物种进行化学品生态毒性评估,对于各国化学品的环境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选择我国本土两栖种黑斑蛙的胚胎为试验生物,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TC50、致畸指数TI及最小抑制生长浓度MCIG为终点指标,建立了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方法。以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重铬酸钾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的敏感性,并以五氯酚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的可重复性。结果显示: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和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的LC50分别为572.3μg·L-1、54.8μg·L^-1、6.8mg·L^-1和97.5mg·L^-1。五氯酚、视磺酸和氯化镉对黑斑蛙胚胎的TC50分别为246.5μg·L^-1、18.7μg·L^-1和3.4mg·L-1,TI分别为2.3、2.9和2.0,MCIG分别为160.0μg·L-1、10.1μg·L-1和2.4mg·L^-1。重复性试验发现,五氯酚的LC50、TC50、TI及MCIG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6%、18.0%、23.0%和18.6%。与文献中非洲爪蟾胚胎试验的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显示黑斑蛙胚胎与非洲爪蟾胚胎对测试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个终点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当。因此,本文建立的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可以用于化学品的发育毒性评价,为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黑斑蛙胚胎 发育毒性 化学品管理
  • 简介:频发的污染事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危害人群健康,事故的源解析和修复成为了关键问题。而传统的靶向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需求。因此,本研究建立了1)有毒有害物质清单;2)一种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鉴别方法。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场地污染事件,成功筛查鉴定出30种环境高关注度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进一步鉴定了6种危废物质,通过购买标准样品成功验证了4种物质。同时,还通过文献查阅与标样比对确认了另外2种有毒物质。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筛查方法为实际环境中的污染物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可行的方法。

  • 标签: 有毒有害物质 可疑物 快速鉴别
  • 简介:水质基准研究主要是基于物种的实验室测试的毒性数据开展的.对于一些毒性数据相对缺乏的化学品,水质基准研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质基准研究方法的角度,阐述了种间关系预测(ICE)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系统介绍了ICE模型的毒性预测方法在水质基准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锌的ICE案例研究证明了模型在中国的可利用性.同时,对ICE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ICE模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 标签: 水生生物 种间关系预测(ICE)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毒性预测
  • 简介:代谢组学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有机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化学物风险评价和野生动物的疾病诊断,成为环境科学,特别是生态毒理学中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的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2种检测技术,着重讨论了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在生物标志物的发掘和毒性评价,以及有机体对环境影响因子的代谢响应、野生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这些代谢组学在生态毒理学领域的应用将促进对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 标签: 代谢组学 生态毒理学 毒性评价 环境胁迫因素 疾病监测
  • 简介: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的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逐渐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评估方面发挥出优势。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主要研究手段,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发展历程和优点,以及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重点讨论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性评价中的应用

  • 标签: 代谢组学 环境毒理学 NMR LC/GC-MS 环境胁迫
  • 简介:为选育杉木优良无性系,量化选育的参数指标,以湖南省金洞林场的131个杉木无性系4a、6a、8a、10a、15a、20a和25a测定数据为基础,对其生长性状采用采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并估算不同无性系林分遗传力、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同时,对木材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25a优良无性系的变异增幅较大,平均树高、胸径、立木蓄积分别大于对照(实生苗林)16.02%、27.58%、84.86%,各生长因子的遗传力(重复力)h2>0.85且木材力学特性与对照的木材材质没有差异;以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为指标,筛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为4.58%.研究表明,25a杉木性状较优,优良无性系的入选率较高.

  • 标签: 杉木 优良无性系 量化指标
  • 简介: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并推行.在结合国内施工阶段现状的基础上,寻找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与施工阶段的契合点,针对相关要求采取措施,最终达到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目的.表1,参6.

  • 标签: LEED 绿色建筑 节能环保 可持续施工
  • 简介:学科具有协同性、适应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复杂的生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其进化、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进化的规律.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学科的生态特性,该文阐述了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理论层面及实施操作层面提出了学科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标签: 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生态 生态发展
  • 简介:水体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沉积物污染将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全面的水体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为环境污染修复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其中,证据权重法通过对不同的证据进行测定与整合,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对沉积物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本文对证据权重法中化学分析、生物毒性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3种证据的测量方法、赋权方法、证据整合与信息解译方法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以淡水河为例介绍了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整合数据进行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

  • 标签: 沉积物质量评价 沉积物质量三元法 信息整合方法 证据权重法 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