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LDH指标对淋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淋巴患者共计125例,对患者的外周血清中LDH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不同LDH水平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同时对不同危险程度的淋巴患者LDH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125例淋巴患者中107例患者LDH有升高,18例患者LDH指标正常。在LDH水平增高患者的两年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5.42%(70/107)、29.91%(32/107),LDH指标处于正常水平的患者两年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16/18)、77.78%(14/18),LDH水平增高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指标正常患者,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淋巴患者的LDH指标明显低于高危淋巴患者,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淋巴的预后评估中血清LDH指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估指标,LDH水平越高,患者的治疗预后越差。

  • 标签: 血清LDH 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在B细胞淋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B细胞淋巴患者,研究例数一共60例,B细胞淋巴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10日-2017年1月5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30例实施美罗华联合化疗)、对照组一组(30例实施化疗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B细胞淋巴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完全缓解患者10例、部分缓解患者15例、稳定患者2例、无效患者3例)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B细胞淋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在B细胞淋巴治疗中应用美罗华联合化疗后,取得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美罗华 化疗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淋巴(H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 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同期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接受治疗的HL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影响HL患者无肿瘤进展生存(FFP)的因素。收集同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复发/难治HL(r/rHL)患者的治疗及生存数据,分析解救治疗的效果。结果共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64例HL患者,其中男424例,女340例,中位年龄30岁(14~83岁)。截至2022年2月26日,中位随访111个月(0.3~262.0个月),10年淋巴特异性生存(LS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91.7%(95%CI:89.5%~93.9%)和87.1%(95%CI:84.5%~89.8%)。SEER数据库中HL患者10年LSS率和OS率分别为86.8%(95%CI:86.3%~87.2%)和79.0%(95%CI:78.5%~79.5%)。校正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HL患者10年LSS率及OS率均高于SEER数据库的患者(均P<0.001),校正后两组10年LS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期(早期预后不良型:HR=2.35,95%CI:1.13~4.89,P=0.023;进展期:HR=5.44,95%CI:2.62~11.30,P<0.001)和血清β2微球蛋白(HR=1.67,95%CI:1.08~2.58,P=0.021)是HL患者FFP的影响因素。116例r/rHL患者解救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37.9%(95%CI:29.6%~47.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5.0个月(95%CI:9.9~20.1个月),5年PFS率为29.9%(95%CI:20.9%~38.9%),5年OS率为62.9%(95%CI:54.1%~71.7%)。结论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或进展后治疗效果不理想。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标准治疗模式 生存 预后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PD-1/PD-L1)信号通路是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的途径之一,针对该机制的PD-1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选择。但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免疫系统会过度激活导致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其中肾脏方面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出现肾病综合征者少见。本文报道1例使用PD-1抑制剂治疗淋巴期间出现肾病综合征,停药并予激素治疗后缓解的病例。

  • 标签: PD-1抑制剂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肾病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是来自滤泡外套的B细胞,从生发中心出来B细胞有归巢的特性,这使它们通过细胞表面的整合态回到原发受抗原刺激的组织,所以来自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会回到原来的结外淋巴组织,而来自淋巴结的也会归巢回到淋巴结2。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归巢 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颈淋巴样病变与淋巴临床分别采用PCR、FISH技术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1-2017.9期间收治的5例子宫颈淋巴样病变、8例原发性子宫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分别以FISH检查、PCR-IgH重排检测诊断情况。结果DLBCL者均发生IgH基因重排,同时间期FISH检测IgH、bcl-6基因断裂,bcl-2、myc基因未断裂;子宫颈淋巴样病变PCR—IgH检测,2例出现单克隆重排;间期FISH检测无IgH、bcl-2、myc、bcl-6基因断裂,1例myc基因多拷贝现象。结论FISH检测能帮助临床鉴别、诊断子宫颈淋巴样病变、淋巴疾病,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FISH 淋巴瘤 PCR 淋巴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61岁男性双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病理确诊讨论后,给予免疫化疗联合放疗及中枢神经系统预防综合治疗,目前在定期化疗中。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 原发 双侧
  • 作者: 赵林俊 刘芳勋 王小沛 刘卫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2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3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淋巴瘤科,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淋巴瘤肿瘤内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2019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效果、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男女比例为0.6∶1.0。早期患者约占76%(52/68)。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其次为放疗和化疗。总有效率为94%(60/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2%(46/64)。中位随访4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3%,总生存(OS)率为83%。预后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P=0.011)和国际预后指数(IPI)(P=0.017)是PFS的独立预后指标,白蛋白正常和降低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77%和50%,IPI评分<2分和IPI≥2分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0%和48%;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6)和白蛋白水平(P=0.025)是OS的独立预后指标,LDH正常和升高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87%和67%。白蛋白正常和降低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2%和73%。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对治疗敏感,预后佳,患者白蛋白及LDH水平是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PTCL)是一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疾病,常规化疗疗效不佳,复发或进展(R/R)率高。近年来,新药治疗R/R PTCL取得了良好进展。单克隆抗体、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信号通路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药单药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疗效,总体反应率(ORR)可达20%~30%,在某些亚型中甚至更高。不同作用机制新药的联合进一步提高了单药疗效,例如罗米地辛联合5-氮杂胞苷、罗米地辛联合普拉曲沙等。未来期待更好的药物组合方式以及新药和传统化疗的联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笔者就PTCL的新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δ型肝脾T细胞淋巴(HSTCL)的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09至2014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例γδ型HS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外院形态学均误诊为急性白血病(A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并与本院的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比例为7.6%~40.0%;仅有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9%和10%,γδ型HSTCL肿瘤细胞的瑞氏染色形态有很高相似度:细胞中等大小,胞浆较丰富;大部分细胞核仁1个,大而明显;形态似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尤其是原始单核细胞;但是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比原始单核细胞致密;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相比,HSTCL细胞较大,形状相对不规则,胞浆较丰富,核型不规则更加明显。细胞化学染色具有鉴别诊断意义:HSTCL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阴性或者点状弱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糖原(PAS)染色阴性或者呈粗颗粒状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结论γδ型HSTCL细胞具有独特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形态学特征。瑞氏染色质量和未做完整的细胞化学染色、缺乏此罕见疾病的形态学识别、部分病例伴随AL或MDS表现,极易误认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可能是导致HSTCLγδ型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淋巴瘤 T淋巴细胞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误诊为结核病的淋巴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5-2010年17例误诊为结核病的淋巴病人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诊断和治疗结果。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约3例无症状,发热10例,咳嗽2例,淋巴结肿大9例,其中单一部位3例,多部位9例,其影像学特点是肿块结节样病变6例,弥漫性病变3例,肺门增大3例,胸腔积液3例。确诊方式淋巴结摘除病理活检14例,经纤支镜肺活检3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病5例,病12例。结论二者临床特征相似、易误诊、早期获得组织病理标本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尽管淋巴国际预后评分(IPI)能够将患者很好地分层,但由于淋巴患者疾病的异质性,评分相同的患者预后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近来出现了肿瘤患者免疫预后分层概念,它表明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在各个阶段都存在复杂而动态的相互作用来调控患者预后。本文将对淋巴免疫预后指标及最新技术应用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肿瘤微环境 预后指标 最新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