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三组基本而又非常重要哲学概念:分析与综合、先天与后天、偶然与必然。按照对这三组概念一种理解(如逻辑经验主义):分析陈述=先天陈述=必然陈述。康德打破了分析与先天性之间联系,克里普克打破了先天性与必然之间联系,奎因打破了分析与综合区分。上述哲学家洞见对我们深入理解三组哲学概念以及与之相关哲学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最近三十年来,一些分析哲学家进一步研究这些概念之间关系:卡普兰打破了分析与必然之间关联,策尔塔打破了必然真与逻辑真之间关联,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分析概念。通过区分两种必然(语言必然事实必然).再根据此种区分对三组概念分分合合展开全面的梳理分析,并依据策尔塔对逻辑真的解释对分析重新给予界定,一种薄版本分析概念可得以坚持:分析命题就是逻辑为真的命题,而并非必然为真的命题。

  • 标签: 分析性 先天性 必然性 逻辑真理
  • 简介:一2017年6月29日—30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河谷大学召开了以讨论interality为主题学术会议。Interality这个词词典上还查不到,根据构词法,词干"inter-"意为"之间"加上后缀"-ality",那么interality就是关于具有"之间"性质东西,汉语译为"间"。会标表明,这次会议是关于"间第一届国际研讨会,看样子今后还要继续研讨下去。事实上,北美近年已经有杂志就这个问题出过专辑,另外还有专门论集出版。

  • 标签: 哲学 国际研讨会 学术会议 密歇根州 构词法
  • 简介:樊浩教授基于"现实伦理""伦理现实"之双重动机,以"中国伦理精神历史建构"为"一以贯之"主题,在历史地还原性建构中国古代伦理精神基础上,求证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必然,由此开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三维认知路向,并构建以心理学探本、形而上学辩证决疑论解决为基本构成"价值生态"方法,然后以此来解决中国伦理精神历史建构中决疑论问题,完成对中国传统伦理及精神逻辑还原,以为现代社会伦理建构提供传统资源,也为其打开一种认知视野并开辟出一种认知路径。

  • 标签: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心理学探本 形而上学辩证 决疑论解决
  • 简介:人类对个人行为批判反思能力往往被认为与自由责任问题相关。在哲学中,这种观点体现为对认识能动主张。然而这种主张事实上面临着多重困难。首先,这种对知识反思要求会导致无穷回归这一严重后果。第二,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反思为决断提供了可靠保证,从而有助于区分异己欲望真正属于认知者欲望,然而反思自身可靠却是有问题。此外,关于第一人称视角、谨慎思考以及认识责任感主张并不足以使认识能动讨论合法化。这些关于认识能动几种动机都不同程度地预设了某些关于反思断言,而实际上,这些断言却与现今最有用证据相左。据此,目前对认识能动概念诸多论述辩护方式都是有问题

  • 标签: 欲望 信念获得 无穷回归 反思的能动者 谨慎思考 认识的责任感
  • 简介:随着当代科学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塑造什么是信念什么是理性之人观念,因为我们相信事情多于我完全知情事情,而且,我们认知不得不依赖于知识权威,特别是专家观念,甚至依赖于权威链条。因此,存在着共同体知道知识,而不是任何一个个体认知者知道知识。

  • 标签: 信念 证据 专家-外行
  • 简介:默顿学派在科学社会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阐发了科学体制内部微观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进步关系。并对宏观社会因素影响科学发展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科学自主研究方面最先提出并阐发了科学界社会规范、科学奖励制度科学界社会分层等科学运行机制,有力地从科学体制角度揭示了科学自主,并强调了基础研究领域里科学自由重要。此外,默顿通过对多重发现现象科学天才社会学分析表明,科学发展既非完全自主因而勿需社会因素参与,也非完全社会因而全部由社会因素支配,而是社会因素科学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以及科学社会科学自主共同作用结果。尽管较之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所呈现无比丰富复杂,默顿学派关于科学性质研究仅只是初步,但该学派所取得成就是公认;从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角度说,它所给予我们启示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从精神气质分析入手”研究科学与文化关系;2.高度重视理论研究经验研究结合。

  • 标签: 科学的社会性 科学的自主性 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契合
  • 简介:传统上,马克思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德国理念论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对特定历史—社会中众多思想进行选择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康德-黑格尔 思想的本源性 思想选择机制
  • 简介:朗基诺文章《重新认识证据不完全决定性》成功地展示了建立在证据相关对不完全决定性解释(UER)重要,而这种解释要求我们在理解科学客观时引入对科学实践中社会维度考虑。这篇文章基本进路是正确,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地方。一方面,建立在经验等值对不充分传统解释(UEE),并不一定要为科学实在论进行辩护。另一方面,朗基诺对社会维度理解似乎过于狭隘,也过于乐观。

  • 标签: 海伦·朗基诺 不完全决定性 经验等值性 证据相关性 科学实践中的社会性维度
  • 简介:许多人认为共识就是归纳,其实不然。归纳是指用推理或实验来证实几个特性间关系。这关系应该是确定不变。如果一个事件二次归纳有不同结论,这不是归纳本身错误,而很可能是由于推理错误或实验不准。至于共识,则是指一件事物对一群人相当集中假设效用。如果这事物对这群人效用可以量化,共识可以界定为这群人所能获得假设效用之平均值。但如果这群人所获得效用价值是分散,那么就没有共识了。因此,有共识与无共识之间界限是模糊。这个模糊共识,可确定为一个数值,称为价值。共识模糊,从共识延伸到了价值。价值本身并不一个客体,并不存有,必须依赖一个作为载体客体之存有而存在。根据主观主义价值论,我们或可称价值为准客观

  • 标签: 归纳 共识 价值 主观主义 客观主义 准客观
  • 简介:信息基本特点是必须依赖于载体而存在,这种依赖在本体论意义上是随附于载体上,其基本理由有三点:第一,两个物理载体属性如果存在着物理意义上不可分辨,那么载体之上随附信息也是不可分辨;第二,信息与载体之间具有典型不对称;第三,从不可分辨不对称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信息具有多重实现现象。信息随附特征哲学意义在于揭示了,信息在本体论意义上是一种随附存在,在认识论意义上它是随附于科学。

  • 标签: 信息 随附性 载体 信息哲学
  • 简介:一种纯语义学意义概念是能够得到界定,因而除了与数学/或逻辑有关那些承诺,并不需要妄称其他更多东西。自然语言语义学可以充当一种逻辑分析法,而且这能为分析与综合之间严格分界提供辩护。事实上,奎因并非驳斥而只是拒绝了对于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思路,因此,分析与综合之间区分并不过时。

  • 标签: 分析性 综合性 内涵 构造 概念 语用学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可应答,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判断证成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中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作为“思维动画”,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在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图在学界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图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如镜像逻辑图像之间关系、逻辑常项意义问题、镜像逻辑认知经济、弗雷格一罗素论题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失败等。

  • 标签: 存在图 皮尔士 图式逻辑 现代符号逻辑史 镜像 认知逻辑
  • 简介:《词语对象》(WordandObject)2是蒯因最重要著作。这本书写作时间比他其他著作都要长。从1951年当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cobson)"为在他指导下一套丛书所定制并且由于秘书帮助让我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时"3开始写作。九年后这本书完成。考虑到蒯因工作习惯,这本书所花时间异常长。他通常抱以极大热情,每周工作一百个小时。

  • 标签: 蒯因 工作习惯 写作时间 JACOBSON 命题态度 ROMAN
  • 简介:康吉莱姆把"生物规范性"看作有机体在病态状态下创造新功能规范能力。从康吉莱姆这一定义出发,可进一步分析皮亚杰如何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规则意识起源,以及儿童道德规则意识在不同年龄段演化。通过分析托马塞洛如何从人类认知文化起源视角,比较文化因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儿童个体发育中不同作用,则可发现"语言建构作用"对于人类规范性意识发展基础作用。把康吉莱姆皮亚杰理论联系起来,并以儿童创造改变规范心理学研究为例,是揭示规范性概念理论内涵一种路径。

  • 标签: 规范性 规则 道德意识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需同于儒。需、儒人群在殷商频繁活动,在王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也已形成专门化、垄断化职业。《周易》需卦虽与儒有一定关联,但将它与殷商民族或儒原始发生联系在一起,则尚欠证据。汉字中。偏旁带需字,多具有柔、弱意思。儒文化性格受启发于周室勃兴。周王朝建立与发展及周初诸王事功业绩与崇高德行,为最初儒不仅提供了理想原型。也构成了儒家学派自身创生精神动力。原始祝、宗、卜、史职业已经不能满足儒者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双重需要.他们游离出祝、宗、卜职业安排.而相对保留史存在。他们要使用民间舆论工具。通过思想与文化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上层政治活动。保护弱者利益,为弱者说话,自觉地认同于弱者代言人身份。

  • 标签: 周代 文化性格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称为“民主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实在自然界是统一自然界,自然观遵守确定性因果律;反映该自然观科学理论,必须是从简单原理出发,以确凿逻辑建立起赋予美感理论。要从简单而最基础原理出发,演绎出普遍一般性理论,再将其与实际现象相联系,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理论必须建立在物理实在基础上。

  • 标签: 统一的自然观 客观的建构主义 科学的审美主义
  • 简介:论是间被当作与实体同等甚至更为基础问题来探讨学问。中国传统中同样重视"间特性,同时它是与西方传统本体论不同哲学路线。对间概念缘起及其含义、间研究范围、基本问题思考模式及其哲学意义进行了规定探讨,有望为间进一步发展完善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 标签: 间性 间性论 中国传统 西方传统 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