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哲学中的形式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形式化哲学是一个有危险的行当.它既需要得到复兴,也需要增加与其他非形式化哲学之间的互动。哲学逻辑中常见的神秘风格必须让位于对形式模型与促进其发展的哲学概念和议题之间的成问题关系的明晰讨论。

  • 标签: 理想化 形式化 哲学 逻辑
  • 简介:输入模块的计算功能作为范围特异性和封装性的基本前提,支撑了整个心理模块理论,它与中枢系统的计算差异,以及语义加载过程中的渗透问题是理论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心理模块理论中输入模块与中枢系统计算机制的比较和梳理,尝试对心理模块理论中两次计算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并指出可能的解决路径。

  • 标签: 模块 输入模块 中枢系统 表征 计算
  • 简介: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是直接反对形式语义学分析中的表象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因此,他用实质推理取代了形式推理、把说话者的信念(断言)和表征内容视为语义分析的主要内容,并运用了语用学解释和语义学分析的方法。布兰顿希望表明,如果意向性状态是一种具有内容的意向性状态,那么,语义学就是对这种内容的研究.而语用学则是对具有这种内容的意向性状态、态度和言语行为的语力或意味的研究。另一方面,布兰顿考虑了表征的内容与推理的关系.他认为表征的内容只有通过推理才能被理解。因此,在他的整个推理主义的建构中,他所要发展的是一种对信念和表征性内容进行推理主义转换的强的推理主义:这种强的推理主义在技术上是基于替换原理和回指这两种关键的语义推理的方法之上的。

  • 标签: 形式语义学 自然主义 形式推理 实质推理 表征的内容
  • 简介:应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董春雨教授的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保罗·汉弗莱斯(PaulHumphreys)于2017年9月5日至9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短期引智项目”之“复杂性与突现”国际工作坊暨当代科学哲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活动。保罗·汉弗莱斯教授是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曾任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国际部主任、弗吉尼亚大学哲学系主任等职,兼任国际著名杂志Synthese、PhilosophyofScience、AmericanPhilosophicalQuarterly等编委,近年来尤以有关突现的认识论、计算机科学哲学等方面的研究闻名于欧美哲学界。汉弗莱斯教授此次北京师范大学之行主要参加了两项学术活动:第一项是针对突现问题的最新进展(包括随附性等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概念及其方法等主题开展系列学术讲座。

  • 标签: 弗莱 学术报告 保罗 计算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发式
  • 简介:计算论者以人工智能系统模拟科学发现作为反对强纲领的经验实例.引起了一场围绕科学发现是否完全由社会因素因果决定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是众多对SSK的批评之一,但它的发生视角不同以往,它关注科学发现这个主题。争论中出现的社会学主义的科学发现观和心智主义的科学发现观分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内部社会情境和外部社会情境区分开来。AI系统的重新发现证明了区分两种社会因素而不是模糊两种社会情境的合理性,示例了哲学史上某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的一些结果以及社会学的限度。

  • 标签: 科学发现 强纲领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