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 标签: 战争目的 马克思主义 文明发展 先进思想 学说
  • 简介:本文探讨了全球化、空间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全球化意味着空间障碍的不断被克服,而战争是克服空间障碍的主要形式。

  • 标签: 全球化 空间 战争
  • 简介:毛泽东提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精髓,体现了毛泽东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并蕴涵了夺取战争主动权的一系列重要方法,至今仍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 标签: 毛泽东 战争指导艺术 战略思想 战术 主动权 战争形式
  • 简介:今年是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回想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尤其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我国百废待兴的巨大困难面前,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笔者试图从当时的中苏美国际战略出发,重温中国出兵援朝的决策,加深其认识,对于21世纪正确处理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启示。

  • 标签: 中国 美国 苏联 朝鲜战争 国家安全 国际战略
  • 简介:尹韵公在《党的文献》2015年第5期撰文认为,1939年9月下旬,斯诺再次采访毛泽东和红色边区政府。相对于斯诺对陕北第一次采访的轰动,这一次的造访少见提及。斯诺是1939年9月23日到达延安开始采访的,他离开延安的时间,应不超过9月30日。

  • 标签: 毛泽东 斯诺 抗日战争 1939年 《党的文献》 边区政府
  • 简介:陈晋在《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9期撰文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近代以后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历次战争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不分党派政见,团结对外;二是不分军队百姓,全民参与;三是不分国内国际,相互影响。这种局面,要求抗日战争必须有全局和局部相结合的战略领导;要维持和发展这样的抗战局面,更需要正确的战略领导。

  • 标签: 抗日战争 战略领导 毛泽东 中共党史研究 中华民族 全民参与
  • 简介:欧阳军喜、张牧云在《党的文献》2018年第4期撰文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中日两国的互相认知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各自对战争走向和结果的预判。全面抗战初期,日本出于其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忽视中国的实力和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最终却越陷越深。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观 毛泽东 《党的文献》 中国人民 抗战初期
  • 简介:恩格斯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卓著,不仅表现在他们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刻一致性上,而且突出地表现在各自的特殊性上。把他们的战争方法论进行比较,无论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还是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这门科学,都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方法论 恩格斯 毛泽东 战争 军事科学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邓小平的战争与和平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的战争与和平观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和平力量的增长、国际社会的迫切任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阐发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观点,为我国顺利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调整和制定新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国际战略 外交政策 战争与和平观 霸权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和陈云虽然不在一起共事,但却是他们革命历程中共同点较多的时期。他们都处在军事斗争第一线,这是邓小平和陈云少有的同时从事军事工作的时期。他们都在地方工作,邓小平从晋冀鲁豫中央局转战到中原局,后又到西南局并主政西南,而陈云除解放战争时期之外,其他时期基本在中央高层工作。这一时期他们都在党的建设、土地改革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可见,这是邓小平和陈云少有的都在地方工作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云主动请缨去南满,坚决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二人都表现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邓小平 陈云 解放战争时期
  • 简介:齐平、周振声主编,四川社科院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来第一本系统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专著,全书分没八章。第一章概述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对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第二章从毛泽东哲学的代表作《实践论》、《矛盾论》的分析入手,论证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 《矛盾论》 《实践论》 “三大法宝” 现代化建设
  • 简介: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从失败到胜利的伟大转折,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画上了句号,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开端。经过战争烽火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成为中国顶天立地的伟大砥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战略致胜。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持久战战略思想、游击战争战略思想及其战略运筹、战略决断和战略指导,起了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战争 战略思想
  • 简介:毛泽东最早提出抗击日本侵略者,并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主导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明确指出了抗日战争的前途,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主导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开辟了敌后根据地;毛泽东思想在领导抗战中成熟,领袖地位在领导抗日战争中确立。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共产党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毛泽东是伟大领袖"这一不容辩驳的历史事实。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战争 伟大作用
  • 简介:<正>今天,全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从事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应该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和平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改变我们国家的落后状况。但是,当前国际上争霸愈演愈烈,战争不断,我们国家还受到战争的威胁。要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就要居安思危,对战争的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战争观。本文试就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问题的唯物论思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 标签: 中国革命战争 武器装备 国家安全 战争观 军事运输 军队
  • 简介:建立在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基础上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也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毛泽东提出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等理论,不仅直接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成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把握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真学习“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人民战争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 标签: 毛泽东 唯物史观 人民战争
  • 简介:在抗战时期国际战略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毛泽东一直遵循并坚持运用"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的方法。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制定了对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外建立反对日本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把国际战略的着力点放到了揭露并防范美英等国牺牲中国利益与日本媾和的阴谋,与苏联和世界人民共同建立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统一战线上;当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二战性质转化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之时,他又适时提出了联合苏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张;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显,世界两极格局初露端倪,美国对华政策由扶蒋容共转为扶蒋反共之时,他在批评美国对华政策转向的同时,提醒中国人民防止斯科比事件在中国的重演,将联合苏美英的战略实际上调整为侧重联苏的战略。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战争 国际战略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如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问题,毛泽东论述了战略上"以一当十"和战术上"以十当一"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并研究了人民战争战略、持久战战略、游击战争战略,以及战略预见和战略转变等重大战略问题,分析了由战术到战略的方法及具体战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抗日战争 战略 战术
  • 简介: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刘少奇按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系列指示精神,多次临危受命,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和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领导和指挥了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大本营、重组新四军、指导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减租减息"群众运动等,开创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新局面,实现了华北和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八路军和新四军两支抗日武装力量形成合力,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建立了辉煌业绩、谱写了不朽篇章。

  • 标签: 刘少奇 抗日战争 贡献
  • 简介:在人类20世纪所经历的悲剧事件中,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外还有许多次武装冲突。其中的一次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就是55年前的1950年6月在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与世界第三大国——共产主义中国在这里发生了战略利益冲突。

  • 标签: 朝鲜战争 斯大林 毛泽东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 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