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世界主义要求一种新的一体化方式,一种新的认同概念,这种新的方式和概念使一种跨越界线的共同生活变得可能并得到肯定,使他性和差异不必牺牲在人们假想的(民族)平等的祭坛。“同一性”和“一体化”将不再是一些人对于他者的霸权或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霸权的代名词。世界主义承认他性,但并不将其绝对化,而是寻找一条使其得到普遍容忍的途径。

  • 标签: 世界主义 普世主义 民族主义
  • 简介:一般意义上的党际交流就是指不同国家政党之间开展的交往活动,包括访问、参会、互致信函等多种形式。作为国际政治主体的一种动态行为,它体现了政党之间互动的出发点、内容、过程及结果。党际交流不同于政党外交。政党外交是主权国家政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间关系而展开的对外交往活动。党际交流的外延要比政党外交大得多。党际交流泛指一国政党与他国政党进行的一切形式的往来活动,交往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关系,交往对象可以包含他国非法政党,交往方式不受外交礼仪、外交原则限制。

  • 标签: 党际交流 建国前 政党外交 经验 中共 交往活动
  • 简介:《论大关系》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表的重要理论著述之一,得到毛泽东本人和党内其他领导人的较高评价。但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并未在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认为理论的正确与否要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论大关系》经过了数次整理和修改,直到1975年才得到毛泽东的肯定。

  • 标签: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整理
  • 简介:浅议《论大关系》产生的动因和条件范建明一、动因首先,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总结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对别人经验的盲从。因此在《论大关系》中,他说:“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 动因 独立自主 《毛泽东选集》 三峡经济
  • 简介: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影响既深刻又长远。毛泽东认为,月革命不仅促使他本人"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更为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月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他山之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月革命开辟道路的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之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轨道。今天,我们如何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行,仍然可以从毛泽东对于月革命的认知之中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十月革命 启示
  • 简介:长时间以来,一些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认为在"社会主义"之前加上"中国特色"四个,就改变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就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了,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者是什么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并列的一个社会主义流派,等等。其实,在"社会主义"之前加上"中国特色"四个正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统一、一般规律和民族特点相统一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和要求。这些原则和要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理论根源和实践依据,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

  • 标签: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理论依据
  • 简介: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加快了苏维埃俄国迈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步伐,现今多数俄罗斯人对此认可。在月革命影响下,中东欧和亚非拉等国被压迫者爆发一系列革命运动,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既竞争、又共处的新格局。月革命后苏共、中共和共产国际等率先发起抵御法西斯的号召,并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为消灭法西斯、捍卫世界和平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苏联解体并非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月革命的结果,又使月革命伟大意义得以升华。

  • 标签: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毛泽东《论大关系》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其重要性,体现在他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中,而且也蕴含在活跃其中的辩证思维的方法论上。在今天面临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发展方向和哲学思维,会更加突显它的现实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十大关系 另辟蹊径
  • 简介:在挺进大别山、建立巩固根据地过程中,刘邓大军深刻领会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灵活地运用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军事指导原则,特别是"大军事原则",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预先提出的战略任务。究其原因,大军事原则有着独特的意境:极强的实践效用、清晰的理论来源和科学的思想基础,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的大军事原则突出地反映了从实际出发把握战争规律、从全局出发寻找灵活机动、从人民出发获得取胜之道的思想内核,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唯物论和军事辩证法的诸多深刻道理。

  • 标签: 刘邓大军 毛泽东 军事原则 人民战争
  • 简介:毛泽东在建国曾经有过五次出国机会,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非常可惜。如青年时期的二次留学机会放弃或落空,1929年主动求去苏联学习及休养未成行,1934年拟被送去苏联治病未被同意,解放战争时期访问苏联的计划被多次推迟。

  • 标签: 建国前 毛泽东 出国机会
  • 简介: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已较为丰富。在抗日战争时期,围绕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对多党合作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积极探索,并集中体现在他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实践和理论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他提出要让非党人士有职有权,打造多党合作平台,团结各民主党派完成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关心和保护党外人士,明确了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进一步完善,他强调坚持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矛盾,维护党外人士的利益;复出后,他又积极推进多党合作方面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统一战线,积极发挥政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多党合作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展现出多党合作必须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基本经验。

  • 标签: 改革开放前 邓小平 多党合作
  • 简介:2017年5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六届全国俄罗斯哲学学会年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俄罗斯哲学 十月革命 研讨会综述 对外经贸大学
  • 简介:年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经过多年来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哲学界一些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论断,使我国辩证唯物

  • 标签: 实践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真理观 现存世界 新质要素 渐变论
  • 简介:年来,理论界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历史演变、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转变等问题的研究中达成了很多共识,但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大大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关系的认识.但是,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相比,这些研究还仅仅是个开端,因此,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还要进一步拓宽、深化和创新.

  • 标签: 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 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执政方式
  •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以俄国月革命胜利经验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从历史维度来看,俄国月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丰富借鉴经验,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产生着深刻影响。从理论维度来看,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俄国月革命经验,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使其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化,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从现实维度来看,毛泽东继承发展俄国月革命的创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毛泽东 十月革命 继承发展
  • 简介:月革命及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围绕着月革命应不应爆发、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如何认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共识是主流,分歧是细节;无论是那种恶意制造列宁和卢森堡的思想对立,还是借助于卢森堡批判和全盘否定列宁的言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而站在历史的视角对卢森堡和列宁在月革命问题上的思想对话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全面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列宁 十月革命问题 思想比较
  • 简介:任何一个政党,都是秉承一定的价值理念而聚集成的政治组织,因此,政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第一次提出并使用"政治文化"的概念,为研究政党文化提供了学术支撑。政党文化研究是20世纪下半叶逐步兴起的一种崭新研究范式,伴随着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和政党政治的实践演进而不断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 标签: 政党文化 文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 综述 政治学理论 政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