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十分强调非理性因素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也很重视非理性因素对创新的作用。而这正是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传统教育所忽视的。传统教育以对象性尺度为目标,舍本逐末,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教学从实践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受教育主体的主动学习,使教育过程真正实现人的内在尺度和对象尺度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情感、意志、志趣、直觉、灵感等正向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极高的审美体验,这充分展示了教育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 标签: 非理性因素 发现教学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简介:美学意味着一种感性的分配。康德的去功利的审美判断,以理解力与感受力之间等级关系的中立化确立了审美维度的核心,即以一种审美分离为前提的平等的'歧见',由此带来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此乃'美学的政治'。存在两种试图取消审美的政治潜力的伦理模式:其一是以'习性'为基准的社会学批判,其二是以'崇高'为中心的绝对他者原则。'政治的美学'则表现为'民主'政治乃一种'仿佛'的操作,是任何人之共同权力的平等展演。柏拉图式的共识性的'仿佛'导致了以社会分化为前提的伦理秩序的循环,德里达式的异质性的'到来的民主'则排除了人民主体的歧见力量。总之,为了强调美学的政治和政治的美学,一种蕴含了知识的美学的思考方式和话语实践势在必行。

  • 标签: 感性的分配 美学的政治 政治的美学 知识的美学 伦理 歧见
  • 简介:在西方思想史的演进中,霍布斯和洛克开创的政治个人主义曾经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大成就,并成为近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卢梭的重要性在于,他率先发动了对政治个人主义的批判,提倡重建社会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以此重新唤醒人们对共同体和公共精神的重视。马克思深受卢梭的影响,对政治个人主义及奠基其上的资本主义积累原则展开了双重批判,提出通过“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联合”来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体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马克思把卢梭的普遍性形式落到了实处。

  • 标签: 个人 社会 卢梭 马克思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将不存在单一的知识,一切知识,现在的,将来的,甚至也包括过去的,都将是球域性的。说到“国学”,“球域化”将不是它的终结,相反,它将在“球域化”中成为世界性的和全人类的公共财富。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知识 球域感
  • 简介:虽然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在最近十几年的政治及哲学界(不论是从社会民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从女性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广泛翻译、争论和引用,但是从总体的角度去理解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在历史及现代的作用无疑仍是十分重要的。即将出版的中文及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无疑为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 标签: 总体性 自发性 组织性
  • 简介:第四个伟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①话虽不多,却对我们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重要。政治理论研究者不能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

  • 标签: 空想社会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史考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关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教科书都归之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殊不知,这一提法的首倡者恩格斯只是在举例子的语境中才这样说的。因为,马克思自我认定的一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在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说中占有位置。所以,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盖棺论定的评价是,有“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而言,马克思至少有七个伟大发现:(一)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路径;(二)劳动;(三)人类社会历史的工艺学基础;(四)无产阶级专政;(五)劳动人道主义;(六)剩余价值;(七)唯物史观。这七个伟大发现的实现,有着历时性先后顺序,在内容上也存在着逻辑层次关系。而在七个伟大发现中,处于核心、基础和本质地位的,是马克思对“劳动”的发现

  • 标签: 伟大发现 研究路径 劳动 工艺学基础 无产阶级专政 劳动人道主义
  • 简介:陈锡喜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发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一文中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同样是矛盾。要善于从以下四个矛盾场域中,发现足以支撑理论创新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知识分子”一词的最初使用,是作为一种指称意义上的称呼,指受过良好教育的,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士。知识社会学的创立人曼海姆,从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想的关系出发,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提出了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迄今为止,除了那些实际上代表各个阶级的直接利益的人以外,所有各个阶级都一直包含着一个更多地取向我们也许可以称之为精神领域的那个领域的阶层。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来看,我们可以称他们是‘知识分子’。

  • 标签: 知识分子群体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知识社会学 现代 社会责任感 指称意义
  • 简介:知识生产力是以知识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创新为灵魂和核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形态。知识生产力的相关研究,克服了过去仅从物质生产力的视角界定生产力的做法,扩展了生产力的涵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容,具有重大理论及实践价值。

  • 标签: 知识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唯物史观
  •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将马、恩、列、斯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特色和理论创新的知识分子理论。当然,他们的理论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研究这种前后相承与发展的轨迹,对于党在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确立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知识分子理论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革命和建设 知识分子问题 知识分子政策
  • 简介:本访谈围绕刘康教授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国家形象建设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展开,探讨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如何成为一名具有行动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 标签: 公共知识分子 刘康 当代传媒
  • 简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毛泽东所以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领袖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和他的经历以及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分不开的。毛泽东出生于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受着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熏陶和严父慈母的传

  • 标签: 阶级属性 革命根据地 思想改造 社会主义史 中华苏维埃 人民群众
  • 简介:知识产业及其组成具有强渗透性,它将通过双向互动并首先有力推动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型,来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同时通过先导性知识产业群的形成,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新的升级优化,从而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与率先实现现代化、进入信息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上海 知识产业 发展前景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知识服务
  • 简介:发展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极为重要的新课题。作为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的高等学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应切实加强对知识经济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培养能够担当得起21世纪社会重任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一、知识经济带给高校人才...

  • 标签: 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生产 自学能力
  • 简介:知识分子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自新民主义革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与国家建设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领导人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态度及观点,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影响深远。本文从比较的角度研究邓小平与毛泽东的有关知识分子理论。

  • 标签: 邓小平 毛泽东 知识分子理论 衡量标准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改造工作
  • 简介: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以唯物史观和生命哲学为理论武器,呈现出在比较基础上批判、批判与认同的结合、强烈的革命性、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以启蒙为取向的显著特征。梳理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批判,有助于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并为当代中国处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 标签: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西方社会 批判
  • 简介:自20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应用使得大量图像被数字化,使得图像具有了新的属性、特征和施用范围,图像得以在数字环境中被调整、修改、编辑和再使用。同时,大量新的数字图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认知视野中的图像生成方式、呈现方式和其功能。由此,图像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依托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视觉语言系统及认知方式,被称为'视觉认识论'(visualepistemology)。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借鉴乔安娜·朱可的'图形发生论'(graphesis)理论,从数字媒介转型这个特定语境中去探讨数字语境中的图像、图像数字化以及图像语言元数据化等问题,试图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去探讨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具有的可能性。

  • 标签: 数字媒介 数字图像 视觉知识生产 数字化 元数据化
  • 简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增加节约运动一起被毛泽东称为建国初期的“五大运动”。然而,有关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与其地位极不相称,研究成果较为薄弱。

  • 标签: 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 建国初期 述评 镇压反革命 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