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对外援助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萌发、建构和成熟完善的过程。邓小平对外援助思想主要包括:对外援助是弘扬国际主义道义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客观需要;对外援助政策制定应以国际形势和国情国力为基本依据;对外援助应平等相待,尊重受援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对外援助要拓展功能、优化结构、丰富形式、提升效益。邓小平对外援助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援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援外工作的基本指引,是驳斥西方不实指控的有力话语武器,也是开展援外工作宣讲教育的宝贵资源。

  • 标签: 邓小平 对外援助思想
  • 简介:邓小平对外党际关系思想是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和国家外交战略调整为实践动因,以中共处理对外党际关系的经验教训为历史借鉴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他从不同角度对"四项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独立自主"原则。他认为各党有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党事务和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权利;关于"完全平等"原则。他主张各党不论历史长短、实力大小、执政与否,一律地位平等,反对任何大党、老党以真理的化身垄断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关于"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邓小平主张各政党之间相互尊重,不干涉他党内部事务,同时要对霸权主义行径进行揭露和斗争。此外,邓小平的党际关系思想还包括正确处理党际关系中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法、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发展党际关系以及明确区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等思想,主张在政党交往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 标签: 邓小平 对外党际关系 “四项原则”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性经济集团不断涌现,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到目前为止,在世贸组织登记的区域经济集团已有上百个。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贸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我国经贸政...

  • 标签: 区域经济集团化 对外经贸政策 北美自由贸易区 加入世贸组织 集团组织 成员国
  • 简介:世界是从多个国际体系和多样文明共存演变到西方文明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再向一个多样文明比较平等共存的全球性世界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紧密相连,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以中华文明的复兴为旨归,要以文明的方式克服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实现中华文明的跨越式发展。国际体系是文明发展的产物,文明的兴衰决定着国际体系的兴衰和转型。中华文明的复兴将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会对国际体系转型产生重要影响:将给国际体系带来新的理念,引起国际力量结构的调整,促进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 标签: 文明对话 中华文明复兴 中国对外战略
  • 简介:本文对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对外工作的主要目标;站稳民族立场,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方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工作的基础;反对大国主义与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对第一、第二中间地带国家的态度和方针;对战争、和平问题的估计与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向外国学习与发展对外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

  • 标签: 毛泽东 国际战略 对外工作 思想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研究热潮,研究的论题广泛,包括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价值、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面临的困境、实施策略、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个案影响分析研究等。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期反映当前研究概况,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中国特色 对外话语体系 构建 研究述评
  • 简介:广交会本身就是为了打破封锁、实现对外交往而产生而存在的。周恩来通过广交会平台展示了他的对外交往意识。我国正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周恩来的对外交往意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周恩来 广交会 对外交往 对外开放
  • 简介:全球化以前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或者说闭关自守的状态。因为,在全球化以前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生产只能在狭隘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分工和内部交往也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这种状况使得各民族、国家之间只能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中。

  • 标签: 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 全球化 经济政策 先进生产力
  • 简介:本文在对四川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四川省对外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对四川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灰色关联效应,FDI与外贸出口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四川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和进口增长促进了四川FDI的进入。因此,四川需要通过优化FDI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来增强其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体对策建议:鼓励外资投资优势产业,形成出口竞争力;鼓励外资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四川服务贸易竞争力;鼓励外资引领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低;鼓励外资对欠发达区域投资,优化区域布局。

  • 标签: FDI 对外贸易 灰色关联度 格兰杰因果关系
  • 简介:《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领导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基本经验,对党领导农业互助合作的历史及基本指导方针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报告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坚守,希望通过农业合作化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但也体现了他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存在某种认识偏差,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当时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的积极性,对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贫富差距看得过于严重。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 简介:为落实习近平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特别是关于“切实推进民心相通”的要求,了解我国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交往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赴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研讨中,课题组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要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必须用“文化一带一路”推进“民心相通”,支撑“经贸一带一路”。

  • 标签: 文化一带一路 经贸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 简介: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新世纪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改革,使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因而,对我国对外开放的有关理论与实践进行再认识,是有必要的。

  • 标签: 党的三代领导人 中国 新阶段 理论与实践 改革开放 再认识
  • 简介:祖国统一后,由于国共合作将重新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问题;由于维护祖国独立、统一和促进祖国繁荣富强将成为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由于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别是台湾将保留很大的独立性,所以,统一战线应当采取新的形式。

  • 标签: 国共合作 协商 谈判 对等 祖国统一 统一战线
  • 简介: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形成,客观上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主观上与毛泽东的大力推动分不开。毛泽东亲自指导这场运动,并选编《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高潮》,对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合作化尽管后期过急过快,但在当时既有需要也有可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自信心。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改造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正确义利观支撑的大国外交新理念,并秉持新理念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它紧密地将中国与世界、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辩证法思想,超越了霸权主义的思维和国强必霸的逻辑,具有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特点。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塞尔维亚与中国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中塞合作成为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样本和模范,积极践行了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外交义利观。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需要回顾梳理中塞合作的成果,同时总结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 标签: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塞合作 义利观
  • 简介:2011年,免费午餐计划和营养午餐计划的同年"登台"为探讨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了良好的案例。从理论上来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符合多元合作治理模式的理论要求,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有了合作,就会出现责任分担。但责任分担应该建立在对责任内涵和合作模式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通过理论概括和实践证实,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当中的责任有三种:不可转移性责任、共同责任和可转变性责任。

  • 标签: 政府 社会组织 公共物品供给 合作治理 责任分担
  • 简介:毛泽东关于农民合作的思想并非仅仅是对于某种意识形态的固守,更不是对苏联集体农庄模式的照搬,而是基于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具体国情,对如何实现农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这一思想的实践后来虽因受到“去工业化”的对待以及实行农业统购统销政策等而归于失败,但幸存下来的华西村、刘庄、南街村和周家庄等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功,却在新的条件下印证着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可行性与深刻性。这一思想及其实践的魅力和现实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澄清。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去工业化 统购统销
  • 简介: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已较为丰富。在抗日战争时期,围绕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对多党合作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积极探索,并集中体现在他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实践和理论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他提出要让非党人士有职有权,打造多党合作平台,团结各民主党派完成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关心和保护党外人士,明确了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进一步完善,他强调坚持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矛盾,维护党外人士的利益;复出后,他又积极推进多党合作方面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统一战线,积极发挥政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多党合作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展现出多党合作必须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基本经验。

  • 标签: 改革开放前 邓小平 多党合作
  • 简介:1944年8月,美国战时情报局派遣费舍尔与中国共产党初步接触,考察中共日本战俘工作。1944年10月,埃默森与有吉幸治访问延安,对延安日本工农学校进行深度调查研究,并与叶剑英就解决日本战俘问题见面会谈。其间,中共改造日本战俘的工作逐渐赢得战时情报局心理战部门的价值认同,该机构派驻人员在1944—1945年共完成71份《延安报告》,总结中共给美军对日心理战提供的启发与建议。中共与美国关于日本战俘问题的初步合作,不仅体现出中共对日本人民统一战线的促进与支持,同时反映了这一阶段中共对美国统战工作的加强。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美国战时情报局 日本战俘问题 《延安报告》 国际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