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在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规划中,重构“领导”概念可以说是他们的核心策略。在他们看来,“领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内部产生的、具有消解其本质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逻辑之潜质的重要范畴,对它加以批判性重构,可以使之成为“激进、自由和多元的民主斗争形式的有用工具”。为了清除经典马克思主义“领导”概念中的经济决定论的本质主义残迹,他们引入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缝合理论来对领导的连接逻辑进行重新阐述,试图建构一种符合激进民主的社会组织原则,此原则既要杜绝任何导致本质主义一极权主义的可能性,又要避免陷入放任无序的无政府状态。保持领导连接的偶然性和开放性,是民主革命得以深化的惟一有效途径。

  • 标签: 领导权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 缝合
  • 简介:埃里克·奥·怀特论不平等王列编译对平等的诉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反应。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着经济上的不平等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不平等主要并非他们个人的特性(智力的、教育的或者动机上...

  • 标签: 成就模式 价值属性 联系性 收入不平等 平等分配 收入分配
  • 简介:文化领导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葛兰西的重要思想和革命战略,是对经济决定论、传统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红色经典改编是当前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牵动着官方、市场、民间、大众和知识分子的神经。红色经典改编引发的论争,不仅是一个文学研究、影视理论研究和传播学研究中面临的公共话题,也是一个与当前文化领导建构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如何面对过去的革命和历史文本,如何进行选择和重释并加以吸纳和利用,在新形势下,红色经典是继续巩固加强文化领导需要依靠的"传统"和"有意义的过去"。

  • 标签: 红色经典 文化领导权 革命 历史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首先,构建2l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否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关乎国家的安定团结、党的执政合法地位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其次,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科学价值。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思想体系,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无产阶级带领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创新,要树立意识形态工作新理念,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强化互联网思维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阵地。习近平对构建意识形态话语问题的深刻论述形成了整体性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成为新时代指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和基本原则。

  • 标签: 习近平 意识形态话语权 国家安全
  • 简介:自20世纪初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宁在与反对派的争论中逐步深入地阐明了民族自决理论的含义、实质,在指导俄国革命、苏联的建立以及多民族国家制度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民族自决成为重要的国际法原则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等国家内部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行分裂国家之实,这也给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蒙上了一层阴影。深入分析研究这一理论对指导多民族国家的建设,打击国际上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民族自决权 国家主权 民族主义
  • 简介:布哈是联共党和共产国际著名的活动家,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掀起j'布哈思想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主要是关于布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对于上述这些相关内容,学者们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心血,提供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和书籍,而这些相关资料正是本文研究综述得以展开的基础。下面,本文就学者们对布哈思想研究所涉及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布哈林 综述 学者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 简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平等、正义现的批判,对于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正义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首先,恩格斯的批判一改西方政治哲学惯用的通过自然状态假设和社会契约论研究正义问题的理路,确立了研究平等、正义问题的科学方法,开辟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新范式;其次,恩格斯的批判实现了在平等、正义问题上研究视域的转换,把人们的关注中心从道德和法的领域引向物质生产领域。

  • 标签: 杜林 平等 正义
  • 简介:意识形态话语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首先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引起学术界对意识形态话语研究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从研究概况、热点问题、现存不足与研究展望四个层面作一评析,以期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研究工作。

  • 标签: 党的十八大 意识形态话语权 评析
  • 简介:卢梭、席勒和荷尔德的诗性之思处于逐步深化的关系中。卢梭的著作以自由为主要动机。《社会契约论》阐明了人如何能够作为公民而重新赢得他作为自然之人而无法挽回地失去了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为什么通往自由的路须经过美。人为了完成他的政治自由的事业,必须首先通过美的艺术而进入道德教化和感性的和谐,从而获得完整的人性的自由。荷尔德的诗性思想完成了深化的最后一步,美的创造只能实现在神性的当下。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

  • 标签: 自然 主与奴 人格 共和国 完整的人性 祖国
  • 简介:王炳,男,1961年lO月19日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列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在职攻读博士,2000年1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 标签: 法学 党史 党委 青年 政治 晋升
  • 简介:“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近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和近7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而且来源于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多来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近4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相比较而言,文化自信显得更深厚。”要实现文化自信,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则必不可少,一个政党合法性地位的确立,亦与意识形态话语以及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在文化自信框架下如何实现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 标签: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文化自信 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实践
  • 简介:葛兰西没有机会阅读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但他却从文化领导的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和葛兰西之间存在着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哲学对话,这场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予以深度发掘并进行充分思考。

  • 标签: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 简介:<正>为了回答曾簇教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再说》一文对我的批评,我最近撰写了《三论"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问题》与其再商榷;但当时文章还未及发表,就看到了她又一篇批评我的长文《三说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并致朱立元同志》(以下简称《三说》)。仔细拜读了她的文章,觉得新意不多,基本上是对她前一篇文章《再说》的复述,只是论述更为繁琐、庞杂些,逻辑也似乎更为混乱些。本不拟另写文章回应,但考虑到: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曾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我,我若置之不理,有拂她的苦心;第二,《三说》毕竟在论述

  • 标签: 本体论问题 曾先生 林教授 实践范畴 朱立元 存在和思维
  • 简介: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在革命和国内战争年代把最高国家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削弱了苏维埃和政府机关)。有关政治、经济和干部方面的大多数最重要决策都出自该委员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尔什维克政权具有明显的“寡头统治”性质。与此同时它也留有一些党内民主成分:中央委员会集体作决定。强调个人有发表意见的权力。此外。党的代表大会也是一种民主制度。

  • 标签: 党内民主 社会民主工党 领导权 布尔什维克党 中央委员会 俄国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具有成为国际话语和拥有国际话语的内在规定性。但是,自苏联解体后,在“两制共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存在着被削弱的情况,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是一个严肃而急迫的任务。“两制共存”背景下存在着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的价值诉求,无论是解决资本主义全球性问题,还是回应对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挑战,都需要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国际 共存 内在规定性 苏联解体后 全球性问题
  • 简介: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发展的理路与中国革命文化领导的争夺与实施的历史逻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葛兰西的文化领导争夺的主体是市民,中国文化领导的争夺对象却走出了一条从平民到以农民为主的工农兵的嬗变之路。于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文艺模式最终形成;为了适应工农兵的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又形成了文艺的民族化诉求及理论。"文艺大众化"与"文艺民族化"又建构了"文艺政治化"所内含的文艺与政治的结构模式。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化领导权 40年代中国 大众化 民族化 政治化
  • 简介:<正>一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又发生了一些争鸣,与19世纪50~60年代和80年代一样,论争的焦点还是集中在:1.内在尺度是属于主体(人)的尺度还是属于客体的尺度?2.怎样理解"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以学界前辈陆梅林先生为代表,他承接蔡仪先生的美学观点,认为"即使某某人或某些人感知不到,美仍然客观地存

  • 标签: 哲学手稿 马克思文本 学界前辈 陆梅林 林教授 《手稿》
  • 简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虽然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但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有者的收益。表现在国家仅收取了矿产资源相关税费,而对矿产资源本身以零对价方式出让,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政府公共事业支出资金短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只注重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者身份,忽视了矿产资源所有者身份;只注重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忽视了民事收益职能;只注重矿产资源收入二次分配,忽视了矿产资源收入一次分配。因此,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收益,必须促成矿产资源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的转变,改革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在矿产资源出让一级市场实现国家收益,建立矿产资源流转二级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标签: 矿产资源 国家收益权 民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