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以霍·巴巴为代表的典型后殖民理论对民族主义认同进行了深刻解构。霍·巴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民族叙事的解构:其一,在总体上揭示民族认同的内部混杂与矛盾性;其二,揭示在民族叙事上富于差异性的表演性策略构成了对于寻求统一性的训导性策略的对抗;其三,进一步以后殖民少数族裔、移民的解构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但民族的想象建构及其认同心理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绝不是单一的理性叙事拆解就能够破除得了的。

  • 标签: 民族认同 叙事 后殖民 解构
  • 简介:文本意义不只在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中生成,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构中生成。阅读构是一套交叉的话语,它以特定的方式生产性地激活了一组给定的文本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大众文本研究必须从组织了大众阅读的社会关系的阅读构开始。

  • 标签: 文本 读者 阅读型构 生产性激活
  • 简介:卡米尔·艾里一穆阿里受《对话·狂欢·时空体》杂志编辑部委托,在巴黎对朱莉亚·克里斯蒂娃进行采访,谈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克里斯蒂娃接受和在西方传播巴赫金思想的缘起,讲述了巴赫金对其影响,以及给出了巴赫金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本评价。她认为巴赫金对于欧洲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在研究和介绍巴赫金的同时,她也将巴赫金"写入"她自己的那些思索的语境。巴赫金提出的对话、对话主义、互文性、他者和无意识等概念一直在发挥重大影响。巴赫金不仅仅是一名专家,更是一位创造者,充满灵感的创造者,富有神采的创造者。他是文学中两大新的重要的维度之源头:一是"他者"之维度,二是体裁的历史与演变之维度。存在着两种巴赫金的遗产:一方面是文化学的与符号学的遗产,另一方面是狭窄的意义上的文学的遗产,即围绕着对话主义这一概念与这一概念之变体——互文性而得以建构起来的那份遗产。

  • 标签: 巴赫金 朱莉亚·克里斯蒂娃 他者性 巴赫金遗产
  • 简介:共享发展是"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和"共享"的价值合理性的有机融合,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特殊蕴涵。补齐共享发展的短板,实现共享发展的均衡普惠理念,满足共享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内容,都亟需构建共享政府。共享政府是大数据推动下顺应共享发展需要的政府改革的新模式,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强互惠性等特点。构建共享政府,需要在行政文化上向以人为本和公平转变,在组织设计上向多中心治理结构转变,在治理机制上向参与式治理转变,在治理方式上向精细化治理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

  • 标签: 共享发展 共享型政府 构建
  • 简介:一、对博的认识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传播马克思主义是自马克思主义学说建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继承者、研究者的使命。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只有掌握群众,为群众所认识、所接受、所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物质力量,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终目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传播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主义学说 高校 物质力量 传播能力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到来的'时代'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环境。'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行为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模糊性,凸显出新的价值问题和价值困境。文化、社会、技术、教育等因素叠合交织在一起,影响、塑造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新环境的要求,进行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发展。

  • 标签: 微时代 大学生 价值观
  • 简介:哈伊尔·里夫希茨是乔治·卢卡奇的苏联朋友和战友。考虑到里夫希茨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阐释,他本该在俄罗斯或世界其他地方非常出名并为人尊重,但是没有:卢卡奇享誉全球,而里夫希茨却被人遗忘。近来,情况明显有所变化,他的门徒和追随者设法再版了其著述。里夫希茨的立场有些让人费解:尽管他反对德波林学派,但他既不是斯大林主义者,也不是反黑格尔主义者;他也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批判学派的追随者。在对现代主义的评论中,他不想做出妥协,虽然他也不认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官方教义。里夫希茨认为自己的特征是'三十年代的人'。

  • 标签: 米哈伊尔·里夫希茨 乔治·卢卡奇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具有"实践"与"理论"双重面相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历史进程应当包含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两个方面。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问题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很好实现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协同。界定这一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二元互动关系格局出发,深刻把握结合是关键、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中介、以解决中国具体重大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的"三重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维度从建党后就逐渐由非自觉向自觉展开,在推进实践化的进程中也逐步迈开了理论化步伐。从理论与实践双位叠合的视角而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整逻辑起点的生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 六届六中全会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服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基层服务党组织的战略部署。服务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服务理念的培育,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三是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四是抓好服务党支部建设。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的转换,即以伦理道德及理想化人格为中心的传统范价值观的式微,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的逐渐生成。一种不同于传统价值观的具有新的范特征的价值观已初步确立。这种转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价值观范的转换要全面彰显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 标签: 当代 中国 社会价值观 范型转换 以人为本 伦理道德
  • 简介:“学习政府”源于“学习组织”,“学习组织”是世界最前沿的管理学理念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1990年出版的专著《第五项修炼一学习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指出:学习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或系统),在其中大家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 标签: 学习型政府 和谐社会构建 引领作用 “学习型组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第五项修炼
  • 简介: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政治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从深层次系统地揭示了执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表明我们党开始站在执政党的高度认识和解决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 标签: 邓小平同志 执政党 服务型 政治勇气 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他们提出了“两次提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设、“两个和解”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原则、“两种尺度”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等有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是理解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重要思想平台。

  • 标签: 马克思 思格斯 可持续发展思想 社会发展理论 实践原则 评价标准
  • 简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如何才能建设好学习政党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胡锦涛同志非常关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对此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文章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的重要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胡锦涛同志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胡锦涛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毛泽东,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也对"一五"期间中国资源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及其实施推动着资源城市的演进、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决定着资源城市的演进路径、工业化体制的思想规定着资源城市演进的模式。这些影响在推动资源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资源城市的发展。

  • 标签: “一五”期间 毛泽东 工业化 城市化 资源型城市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的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的基础工程和组织保障。建设学习党组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从党的基层组织抓起。

  • 标签: 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设问 关子 党的基层组织
  • 简介:一本讲述政治家观点的书,20世纪末世界所发生的最重大变化都离不开他的名字,不能不引起有兴趣的读者的热切关注。·戈尔巴乔夫与鲍·斯拉文的访谈录第二版增补版探讨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本国历史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代政治问题。这是世界级政治家与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一场生动坦诚、时而也是尖锐的对话,在读者面前展示出苏联第一位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侧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开始在苏联实行改革时所遵循的观点和动机。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政治学 21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 重大变化 政治问题
  • 简介:学习政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需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包含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积累了如何有效学习、自觉运用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邓小平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即“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离开了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解决了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学习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观 学习型政党
  • 简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服务型政府建设 社会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体制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正确把握这四个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科学理论武装就是要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有世界眼光就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善于把握规律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富有创新精神就是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回答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建设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