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只有以"异化劳动"而不是"异化"为核心范畴,从方法论、本体论、认识论三重维度重新阐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历史哲学,才能科学揭示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进程中的"积极过渡"作用。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出发,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问题进行批判,以"劳动"取代"绝对精神"而赋予了历史辩证法以物质性的内蕴。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史上的本体论理论混为一谈,但对于"真正的历史"而言,劳动之于自然界、人自身和社会的生成价值,使得这一关系性范畴在本体论意义上得到了确证。为论证共产主义生成这一历史之谜的答案,马克思提出了许多较为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到经济运动和其他因素的矛盾作用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

  • 标签: 异化劳动 历史辩证法 劳动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或决议)是改革开放之初党史和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决议不仅对党史和国史上若干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了符合史实的正确结论,而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之所以能够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确立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考察历史可知,在决议酝酿、发起、起草和通过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好邓小平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就抓住了《历史决议》的本质。

  • 标签: 《历史决议》 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 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