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政治哲学:现代社会结构的公共转型哲学研究的主题转变李义天:万老师,您好!这次想就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些话题向您请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近年来政治哲学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这股热潮不仅流行于国外学界,而且深深影响到中国学者的思考方向。这使我很有兴趣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政治哲学研究成为全球现象,这意味着什么?另一个原因是,

  • 标签: 哲学研究 政治哲学 历史 社会结构 中国学者 原因
  • 简介:马克思的和谐观是自由秩序、共性个性的辩证统一。和谐社会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呈现为从和谐到斗争再到和谐的历史辩证法,并且以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统一为现实基础。原始共同体是无个体独立自由的整体内部和谐。阶级社会中自由秩序并存,和谐冲突相伴。资本主义关系在单纯流通即交换价值领域确实是自由、平等、和谐的,但深入到价值形成即生产过程中就会发现劳动所有权相互分离,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建立在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历史辩证法 劳动所有权
  • 简介:纵观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演进和显著成就,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简称建国后十七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中绕不过去的"十七年",至少在四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第一次作为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哲学大众化运动;二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有益尝试;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第一次实现从"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历史性转变;四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整体进程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标签: 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十七年
  • 简介:[受访者简介]童世骏,男,1958年9月生于上海,1982年、1984年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中共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书记,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暨哲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哲学分析》(双月刊)总编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实践哲学和社会理论,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

  • 标签: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自信 问题 解决
  • 简介:这两本书是国外最新出版的毛泽东50年代著作的英译本和注释本,它们不仅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前者集中理论,后者反映实践。就学术的基础工作而言,这两本书不仅翻译精确,注释丰富,而且前面的导言相当有价值。他们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共产主义运动 注释本 《毛泽东选集》 毛著 农村调查
  • 简介:中西文论思想的既有成果表明,文学具有审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从文化研究角度着手,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和审美话语,审美文化文学研究各自为对方提供了新的沟通和对话的思路。文学研究应该把审美话语的组织形式及其文化意义作为研究的核心,进行多学科的批评性探讨。

  • 标签: 审美文化 文学研究 沟通 对话
  • 简介:为什么评论资本主义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反常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经验)和现代性的理解。本文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并不排斥其他传统,通过动力学的分析,表明我们的人类意识受束缚于人道主义观念的程度,从而有助于解释或支持更为普遍的性自由。

  • 标签: 性倾向 马克思主义 同性恋 家庭
  • 简介:今年是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七十周年,亦是国家确定的"红色旅游"年.纵观国内红色旅游区的开发,概念化和图像化的倾向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在四川的红色旅游开发进程中,长征精神是其灵魂和精髓,"红色旅游"提供了现代人长征精神近距离遇合的可能,而能否从这种遇合的过程中挽留住当代人已经失去或渐渐失落的精神魂魄,才是四川"红色旅游"开发值得关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 标签: 长征精神 红色旅游 遇合 转化
  • 简介:马克思区分直接现实、抽象的本质现实、具体的本质现实不同,卢卡奇强调直接现实真正本质现实的截然二分。主客对立论,主体屈从于物化体系,是卢卡奇物化论的基本框架。通过辩证方法构筑一个超越性的意识主体,是克服物化现实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物化论的亮点在于物化现实是失去崇高性的存在物组成的物体系;是被分割的、失去总体性的存在,在思想方法上对应着实证思维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对物化现实的激进批判和深重忧虑反映了卢卡奇深受俄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 标签: 物化 现实 直接现实 本质现实
  • 简介: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提出的关键时期。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毛泽东思想提出过程中的理论阐述主要贡献是:首提“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标志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进入自觉升华的阶段;宣传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推动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论述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深化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他的理论阐述及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开拓性探索,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张如心 毛泽东思想 理论阐述
  • 简介:杨明伟在2018年7月4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这就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规定的初心和使命,他自己也完完全全是这样去实践的。

  • 标签: 毛泽东 《学习时报》 中国共产党人 共产党员 人民 民族
  • 简介:《学习探索》1985年第6期)一、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这种反应特性要成为信息须具备两个条件:1.信息不能脱离物质和能量而单独

  • 标签: 反应特性 动态性 还都 中才 外部世界
  • 简介:"历史画"这个西方美术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用来考察中国的近现代绘画创作,难免遭遇界定相关作品属性的学理性问题。若不能厘清"历史画"这一概念,很可能导致人们对素材的选取,及至后续的深化研究等陷入混乱状况。从"历史画"的概念辨析出发,以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为例,对"历史画"中所包含的"大"的(重大的、官方的)历史、"小"的(民间的)历史,以及"没有历史"的(看似没有历史叙事)历史这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尝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画"研究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历史画 傅抱石 红色经典 学者型画家
  • 简介:真正的哲学从不拒绝批判。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澄清事情的真相和边界。所以,哲学确立自己的批判意识就是确立自己的边界意识。我们当下的哲学也有边界意识,这种边界意识主要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之间划分边界。其实,哲学的边界意识更重要的是确立人生在“世”的边“界”,在真假、善恶、美丑之间进行批判性的划界。

  • 标签: 哲学 批判 世界 边界
  • 简介:毛泽东的哲学论文长期以来备受争议。通过毛泽东哲学苏联新哲学代表性文本的深度比较,厘清了两者的科学关系,即苏联新哲学是毛泽东哲学的来源和基础,毛泽东哲学是对苏联新哲学的发展和继承。尤其是毛泽东的哲学批注集,不仅阐明了其哲学思想的来源,而且指明,为了创造独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特殊性普遍性有相结合的必要性。这一发现,有利于澄清中西方学界对毛泽东哲学文本原创性的误解、质疑乃至否定。

  • 标签: 毛泽东 苏联 新哲学
  • 简介:王征国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学界在诸多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见解和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毛泽东在平民教育方面的贡献和见解的研究,迄今为止还不多见,一方面关注的学者不多,一方面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实际上,平民教育是毛泽东一生都高度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平民教育 毛泽东 研究成果 干部学院 井冈山
  • 简介:本文试图以延安木刻为参照,以《讲话》前延安木刻活动——《讲话》——《讲话》后延安木刻活动为思路,探讨《讲话》延安木刻之间的互动,从而体现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艺思想。

  • 标签: 《讲话》 毛泽东文艺思想 延安木刻
  • 简介:人原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物。当人作为一种纯粹自然存在时,他并不比其他动物种群拥有更多的优越性。只是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人才从自然界中分离提升出来,成为文明人。文明是生成的,也是发展的,文明的生成发展表现为对自然状态的疏远游离的过程。在文明生成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规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文明也是被规范出来的,没有规范就没有文明。文明的生成发展离不开社会规范,但并不是任何性质形式的规范都能无条件地促进文明的发展,因为社会规范也有一个合理与否的问题。社会规范的制定确立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 标签: 文明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