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自狭义相对论发表以来,时间旅行一度成为哲学和物理学的热门话题。通常的讨论集中在时间旅行是否可能上,或期望通过时间旅行探讨其他重要的哲学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即使时间旅行是可能的,它能被证实吗?如何被证实?换言之,我们如何知道时间旅行的确发生了?

  • 标签: 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者 思想试验
  • 简介:很多人都同意:《论语》是在汉代成为经的。但是,最近有论者把《论语》成为经的时间定于宋代甚至元代。这种新鲜的看法事实上反映了他们贬低孔子地位的“非圣”心态。汉代七经之说早已确切无疑地显示《论语》是经。《汉书》的有关记载和汉代教育中《论语》的特殊地位等,也为《论语》在那时属经提供了证据。

  • 标签: 《论语》 孔子
  • 简介:<正>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人才能进行相对自由的创造,因而,人类所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历史活动便是生产社会财富。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财富的生产和积累只能靠活的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交换来达到。而直接劳动时间劳动的数量是财富的生产和积累的决定性因素。当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劳动

  • 标签: 自由时间 劳动时间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财富 生产力水平 物化劳动
  • 简介: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人的自由称为“能在”(dasSenkornnn),而人的生存在他看来就是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的自由理论是奠基于他的基础存在论的;与传统的自由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具有非形而上学的特点.非本真性与本真性被他视为自由(能在)的两种形态,在本文中将被论证的是:康德的他律与自律概念对于理解这两种形态来说是必要的.

  • 标签: 自由 他律 自律 非本真性 本真性
  • 简介:马克思实践哲学面临了从劳动逻辑向实践逻辑提升和转换的需要,以拯救易被化约于“劳动”之中的伦理一政治型“实践”范畴的独立地位。但这项工作必须自觉区别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实践”与“劳动”二分立场。马克思劳动概念中蕴含了属于它自身的伦理规范内涵,需要将这~伦理规范内涵释放出来,以完成向伦理一政治型实践范畴的过渡。

  • 标签: 劳动 实践 我思 反思
  • 简介:《资本论》商品观的内容是经济的,但商品观的概念要素却牵涉不少哲学性问题。分析涉及内外空间性的财富“表现”问题、“需要”的满足问题、作为抽象结果的“抽象人类劳动”之被表现问题、随之而来的劳动时间之“凝固”及其异化问题,构成本文的基本任务。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抽象和简化之现实性和理论性特别值得重视。在此基础上,《资本论》商品观的理论结构将得到新的哲学评估,相关的方法论自觉也将得到新的学理阐释。

  • 标签: 商品 表现 空间 时间 抽象 隐喻
  •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的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的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的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的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的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的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的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的,在根本的转变中具有非实体的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的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的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性的贯彻始终和对我执的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的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 标签: 马克思 物化关系 交换关系 资本 雇佣劳动 资本批判
  • 简介:以结构主义为支撑的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的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的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性假设,另一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的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的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的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一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性历史叙事的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的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一种立场的申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