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道”、“人”、“”三个维度展开:其一,道为《淮南子》论治的基础,道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的中心,人有可治之性;其三,为《淮南子》论治的起点,有证治之用。其书对“道”、“人”、“”概念的理解与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的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的倾向。

  • 标签: 淮南子
  • 简介:儒学是积极人世的学问,每个时代的儒学都是在回应那个时代的问题,从而在观念上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学术形态。然而,一方面,现有的儒学的叙述,例如所谓“宋明理学”研究,往往脱离了儒学的历史时代性质,成为一种纯粹的概念游戏,遮蔽了儒学的时代特征真相,有鉴于此,我们提出“重写儒学”问题;另一方面,当代儒学面临着中国的现代化、现代性的生活方式、全球化等问题,需要建构儒学的现代化的学术形态,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这是“续写儒学”,即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儒学”。

  • 标签: 儒学 重写儒学史 儒学现代化版本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运动,提出一条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新路径。我将重点描述,在共产党统治下,“知识分子”这个社会范畴是如何具体化的。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被一般化、普遍化,各种各样的人群被纳入这一范畴,并在此范畴内确立了多元主体的立场(multiplesubjectpositions)。这一具体化过程持续到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对中央政策、地方组织和个体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国家一知识分子”关系以及所谓“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历。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 具体化
  • 简介: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 标签: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逻各斯 努斯 迷狂 柏拉图
  • 简介:<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雄县积极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特别是1984年以后,在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程中,致力于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把具有300多年种植历史的黄烟生产作为发展南雄商品经济的突破口,确立

  • 标签: 主导产业 市场调节 计划经济 协调发展 资源优势 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