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质量互变是辩证法的一条重要规律。过去,它通常只是作为“事物”的普遍规律而加以研究和论述。现在,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系统”的普遍规律加以研究和论述。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将会发现质量互变作为系统的辩证有自己的特点,从而使我们对质量互变有更明确和更深刻的理解,并将纠正某些错误的传统观点。

  • 标签: 恩格斯 关节点 互变律 爆发式质变 相互联系 结构形式
  • 简介:东汉时期,以经注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有以注经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注经,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何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注《公羊传》则为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经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经注与以注经是二而一、一而三的,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的进程,并共同促进了经融合。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何休 以律注经 经律互注 法律儒家化
  • 简介:在当前与心一身问题相关的众多讨论中,非还原物理主义无疑是个备受争议的亮点。非还原物理主义的类型之一即无则一元论,它认为心灵与身体之间是殊型同一关系,因而不存在严格的心理一物理规律。戴维森在《心理事件》一文中首次将随附性引人心灵哲学来解释心一身殊型同一关系。心灵与身体之间的随附关系目前甚至成为不同类型的非还原物理主义所共同接受的一个基本前提。然而戴维森并未提供将随附性引入心灵哲学的充分理由。我们认为,随附性其实并不适合用来探讨心一身问题。

  • 标签: 随附性 一元论 同一论 心灵哲学 物理主义 同一关系
  • 简介: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制定了“适应”儒家文化的传教政策,他们解读《易经》并竭力从中寻找基督教与儒家学说的契合点。晚清新教传教士继承了“适应”政策,并提出“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易经》麦格基英译本是“适应”政策和“孔子加耶稣”传教策略的产物,译本具有明显的《圣经》色彩。

  • 标签: 《易经》 传教士 适应 麦格基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