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中所提出的诸如"气韵生动"、"事绝言象"、"雅郑兼善"、"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六法"与"六品"等命题、概念与审美准则,无不源于系统中的易学思维.易学特别是王弼易学作为撰述主旨贯穿全书始终,构成了谢的画学基石.明乎此,不仅对可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亦有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澄清.

  • 标签: 王弼 易学 《周易》 述而不作 审美准则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简介:11月14~16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由意大利利玛窦研究中心、台湾辅仁大学士林哲学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承办。来自英国、意大利、瑞士、德国、荷兰、美国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与内地部分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40余人参加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世纪哲学 阿奎那 托马斯 武汉大学 大学哲学
  • 简介:对极权主义的研究,是阿伦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反犹主义和帝国主义入手,阿伦特以政治现象学的方法探讨了极权主义的起源;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探讨了极权运动和极权统治的特征.探讨阿伦的极权主义研究,不仅为我们考察极权主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是我们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阿伦政治思想的关键.

  • 标签: 阿伦特 极权主义 帝国主义 反犹主义 政治思想 国家结构
  • 简介:道德究竟根源于我们的理性还是情感?西方自柏拉图以来,主流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一直主张前者。当代著名的美德伦理学家斯洛(MichaelSlote)则主张后者。他认为人类天生的移情能力或移情反应,而不是理性或外部世界的某种原因(如幸福或效果),才是我们理解道德、辩护道德和解释道德语义的最终依据。他将这种理论称之为“道德情感主义”。

  • 标签: 情感主义 斯洛特 道德 理性主义 哲学传统 伦理学家
  • 简介: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芬格莱特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值.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 标签: 儒学 礼观念 神圣性价值 郝伯特·芬格莱特 《孔子:即凡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