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战国末期,封建大一统的趋势即将到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道”治国,这是关系到国家胜败存亡的大问题。长期居于齐国,深谙齐国历史、关心齐国政事的荀子,或在稷下学宫的讲坛上以齐人齐事为据,或直谏齐国统治者,竭力阐发自己的治国之道,为封建统一局面的到来,提供理论根据。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人之道 齐国 统治者 理论根据
  • 简介: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道”去解释“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到底.而是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 标签: 重卦 相错 一分为二 重道 刚柔相推
  • 简介:寻微探幽古树华──喜读《周易述论》崔波刘太恒先生的《周易述论》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它既是一部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又是一部通俗易懂、见解新颖且可读性强的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讨。...

  • 标签: 《易经》 《周易》研究 《易传》 述论 六十四卦 《易》
  • 简介:《大学》原是《礼记》中一篇通论礼意或与礼有关的学术思想的篇章。朱熹经过“移文补传”的工作,对原本《大学》进行文本改造和诠解读,不仅使《大学》离经独立,自成一书,且赋予了它全新的生命力,把它改造成了“为学次第之书,即物穷理之学”,使之获得了“四书之首”的地位。朱熹对《大学》文本的改造和解读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学理根据,但同时更是他建构理学体系的需要,也是一次重要的学术创新过程。从经典诠释学视角看,朱熹这种文本改造的意义和影响在于:为传统儒学的发展开出了新的命题,实现了经学和礼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也为理学体系的最终建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契机。

  • 标签: 《大学》 礼学 理学 文本诠释 范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