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微博暴力植根于三个内生性逻辑:在制度层面,微博带来的话语权释放未能受到权威的有效限制导致了权力的僭越;在行为层面,主体独立性受到削弱甚至迷失在微博空间;在环境层面,私人空间公共化和公共空间私人化两种趋势共同催化了暴力行为。从过程上看,微博暴力大致经历了群体极化导致集体非理性、暴力行为出现在网络与现实空间以及公共议题迅速转移和集体责任逃避三个阶段。关于微博暴力的伦理矫治应当处理好自律与他律、自由与责任、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尤其突出主体的自律。

  • 标签: 微博暴力 权力僭越 主体迷失 群体极化 自律
  • 简介:考试政策应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要明确规定是否考试、如何考试、考试目的、考试结果及成绩构成等。研究公共政治课43份政策文本中所规定的考试政策,其中价值导向与偏离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试术语,虽将"考试"与"考查"进行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厘清其他术语之间的关系;对待考试,既普遍认同又在具体规定中出现诸多疑点;考试目的,条例规定很明确但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实现;成绩构成,强调"结合论"但结合的方式方法没有交代;文本生命时长相差20多倍,"63方案"与"87方案"中的考试政策至"10方案"时戛然而止。

  • 标签: 价值导向 偏离 考试政策 研究生 公共政治课
  • 简介: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内逻辑,其对于当下道德治理具有深远的现实观照意义。当下,以"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为主要表征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需要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为指导,构建科学而有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首先,秉持"道德批判当先"的理念,是合理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逻辑前提。在此基础上,坚持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之自觉契合,是构建当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批判范式的现实诉求。

  • 标签: 道德批判 经济批判 生成性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 内生逻辑 当代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