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迄今为止,哲学家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不仅那些自然科学理论以及那些依靠自然科学(例如数学)建立起来因而能够定量分析社会科学理论属于理论模型,而且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是理论模型。对于这一重要事实忽视严重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甚至导致了很多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哲学理论)长期处于永无结果虚假争论之中。本文试图依据哲学思辨,探讨社会科学理论模型本质。

  • 标签: 社会科学理论 经济学模型 哲学思辨 伦理学 自然科学理论 定量分析
  • 简介: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试图从人性本质和意义中寻找道德哲学基石,解决道德何以可能问题,目的是为人类道德寻找坚实基础。细读这本真正伟大小书,从严谨论证和思辨的话语中读出了康德内心无比焦虑心情。细细玩味,深感康德:焦之也深,言之也切;虑之也远,说之也详。哲学植根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因此它必然关注生活。每个时代哲学家,都在关注着他生活时代,并关注着那个生活时代问题。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 原理 焦虑 生活时代 道德哲学
  • 简介:我国当前往往将医疗差错归因于医务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够等主观方面并按照“谁出错、谁负责”原则对医务人员进行惩戒。这种归因和治理模式对医疗差错发生根源系统性和复杂性认知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度组织化、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归因上偏倚取决于用以观察、评估医疗差错知识框架。这种以个人负责为特征归因和治理模式源于当前以个体理性为基础临床伦理学,它将焦点集中在医务人员个人道德修养上,忽视了组织结构等因素伦理性。应当适时更新医学伦理观念,通过引入组织伦理视角,将关注对象转向医疗服务组织、系统、制度和结构,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医疗差错治理路径。

  • 标签: 医疗差错 临床伦理 组织伦理
  • 简介:一问题提出:道德治理究竟"治什么"?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歪风邪气"。此后,道德治理问题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党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由此,道德治理问题更成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部门共同关注和探讨热点问题。

  • 标签: 道德治理 内在统一 范式 伦理 经济 极端个人主义
  • 简介: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意识到先验自由实在性不能从一个思辨理性设想理知世界获取,康德于是先肯定道德律令存在,再以此出发去设定自由。康德直接肯定道德律客观有效性,认为我们理性可以直接意识到这一点,具有自明性。阿多诺指出,康德这种严格道德命令,这种简单绝对应当,绝不是自明,康德绝对应当其实是一种压制,是对复杂现实条件归约。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批判,是为他设想伦理寻求第三条道路做铺垫。

  • 标签: 阿多诺 康德 道德律 自明性
  • 简介: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和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美德和良知;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公正则是人们获得理想社会秩序手段。

  • 标签: 公正思想 理想状态 德里达 社会秩序 反思 制度层
  • 简介:校园暴力现象伦理病灶在于“你我共生”伦理同一性被消解,表现为个体无法在学校及宿舍的人伦关系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无归属感个体在精神世界处于孤独状态,在生活世界中个体行为完全听命于任性与冲动。如何使个体在实体中找到归属感并使个体冲动具有伦理合理性成为解决问题关键。其应对策略为:一是恢复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伦理身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塑学校、教师对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双重保障与呵护,使学校、宿舍成为学生“生活之家”与“精神之家”,唤醒学生“集体记忆”和“同根意识”;二是彰显教育伦理本性,通过教育使个体行为超越人自然冲动状态,实现个体自然,中动义务幸福转化,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

  • 标签: 校园暴力 伦理同一性 任性与冲动 认同感
  • 简介:一德性本身乃是关于德性理念曼诺说:"男子德性即在于他有能力治理城邦事物,管理它们,使朋友获益,使敌人受害。而他自己却能注意免受其害。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女人德性,那说起来也并不难:她职责是必须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看管好家中财物,听从丈夫。如果你想知道,那么除了男性和女性外,还有孩子德性、老人德性、自由人德性和奴隶德性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德性存在。

  • 标签: 德性 幸福 性存在 自由人 事物 城邦
  • 简介:在当代,价值冲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在更为广阔、更为深远、更为复杂意义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何来看待价值冲突?这不仅是一个关涉价值冲突有无价值或价值冲突效应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事关对价值冲突双重效应如何调适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人类社会实践中价值冲突问题,弄清价值冲突含义、效应与调适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价值冲突 人类社会实践 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 价值立场 冲突问题
  • 简介:作为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之一,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正常基因导入病变部位目标细胞,使之有效地表达为相应蛋白质而发挥其生物效应,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增强人体某些性状目的。因此,它也被称为"分子外科手术"。按照学术界当前较为一致划分方法,根据运作细胞对象不同,基因治疗可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和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基因治疗又可分为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狭义基因治疗和以增强人类性状与能力为目的基因增强。

  • 标签: 基因治疗 伦理反思 基因工程技术 体细胞 转移技术 病变部位
  • 简介:江苏宜兴"双独"夫妻身亡,通过试管婴儿遗留四枚冷冻胚胎应该如何处置引发争议。人生育权应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权和人格权,胚胎应该具有"准人格"道德地位。"宜兴案例"判决启示我们,应该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反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儒家家庭主义价值决定着生育主体具有家庭性。因此,应该赋予家庭处置遗留胚胎权利。

  • 标签: 遗留胚胎 自然权利 人权和人格权 “准人格” 儒家家庭主义 处置权
  • 简介:当前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出现了诸多引发道德焦虑与道德滑坡论社会现象,实际上主要源于伦理规范缺位与道德评价错位。前者指人们面临新社会生活中道德情境,相应伦理规范缺位现象;后者指社会转型时生活方式与道德价值多元格局中,不同道德观念与行为之间相互评价错位现象;对这两种机制分析与阐明,有助于清醒认识当前道德生活变化,理性面对道德焦虑与道德滑坡论,预防焦虑心理与滑坡评价引发负面的道德情绪与行为预期。

  • 标签: 社会转型 血缘伦理 陌生人社会 伦理规范缺位 道德评价错位
  • 简介:2010年"养老保险"首次成为关注热词排行第一。2013年"两会"前夕,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与人民网第十二次联合推出两会"十大热点"问题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以18%支持率、142501张选票高居选项热度排行榜第一位。有关社会保障的话题已经连续四年独占鳌头,成为社会公众对两会议题中最为关注内容。这说明社会保障牵动着每一位社会成员内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民心所向。

  • 标签: 社会保障制度 伦理 2010年 养老保险 人民日报 社会公众
  • 简介:康德批判哲学真正贡献在于区分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从而确定了人类理性认识界限,同时开启了人类理性道德可能性。康德对人类政治问题思考,同样没有离开批判哲学所制定思维方向和道路,因此,对康德政治哲学正确理解和阐释,唯有将其置于康德批判哲学所开创总体视野内才是可能

  • 标签: 政治哲学 康德 道德 批判哲学 人类理性 本体世界
  • 简介:正义诉求是从需要和主体方面对正义欲求与预期,当其由心理愿望转变为社会事实时,就成为社会结构和体制必须面对实践性要求。正义诉求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普遍事实,社会运行矛盾表现都与正义有关。本文要考察:正义诉求对象——对什么发出诉求;正义诉求内容——诉求什么;正义诉求起因——原因分析。

  • 标签: 正义诉求 当代中国 社会事实 社会结构 社会运行 原因分析
  • 简介:教师作为师德主体,只有通过对规范领悟反思、理性认识和心灵对话,在心目中牢固树立道德理念,方--r~_成浓烈道德情感并自觉地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实现道德理念与道德践行统一,从而根本摒弃道德伪善与虚假,还原道德本真,最终实现道德修炼理性超越。内省一反思机理奠定了未来师德建设理性基础,对于改变师德建设中道德教化与道德实践相分离现状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师德 内省一反思 践行
  • 简介:人们通常从"敬鬼神而远之"认为孔子不相信鬼神,从"未知生,焉知死"认为孔子否定"人死为鬼"。那么,孔子鬼神观真的是这样吗?通过对《论语》中有关孔子鬼神观内容细致探究,我们得以重新诠释孔子鬼神观及其宗教情怀。一到底有没有鬼神?在孔子看来,鬼神到底有没有呢?我们来看《论语》里相关内容。其一,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标签: 《论语》 鬼神观 孔子 宗教情怀 内容 知生
  • 简介:博弈困境为探究社会合作秩序和道德(正义)准则从一种缺乏伦理引导状态中缘起,提供了一种富有启示性类比。而与博弈论通过重复博弈实验来解释合作演化机制所不同是,伦理学家们在分享“博弈玩具”兴趣同时,通过对博弈境遇中人类互动合作条件以及道德(正义)原则获得和服从问题诠释,力图为这一困境提供某种“道德解”。

  • 标签: 博弈困境 合作 正义 服从问题
  • 简介:科尔斯戈德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四种方案中,以“实践同一性”基础上“目的王国”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正当性,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对科尔斯戈德质疑。

  • 标签: 规范 正当性 康德 伦理学 先验逻辑 政治哲学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全面发展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性主体道德理想基础。现代社会寻求正义社会制度所需要道德能力,是一种超越了心理学意义上能力,是一种更为高级道德哲学意义上能力,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中确立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培养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构成了公共行政道德能力内涵。

  • 标签: 公共行政 道德能力 价值观 正义感 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