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不同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主要组成部分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关系、关怀与正义关系、关怀伦理学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女性主义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关怀 正义 性别 道德
  • 简介:"国家中心主义"在主流范式理论建构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主流范式假定,世界秩序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理性国家——逐利行为副产品。以"理性自主"男人为原型,主流范式塑就了理性国家身份特质,并就此割裂了性别要素与世界秩序之间关联,划清了国家道德与普遍道德界限。理性与道德对立导致了世界秩序范畴对道德和性别的排除,最终将国际关系塑造成真正"无女人世界"。

  • 标签: 女性主义 国家中心主义 理性国家 国家道德
  • 简介:母婴关系是精神分析学与女性主义交叉一个关键课题。对于这一问题探讨不仅有助于说明个体人格、身份和道德意识形成,也可以展示当代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研究成果,因为在女性主义学者看来,母婴关系不仅是人性最原初形式,也是任何社会、宗教和文化形成关键。

  • 标签: 母婴关系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规范伦理学复归是伦理学理论一个发展,从存在主义角度看,规范伦理学必然会碰到这样一些理论困境:道德规范根源如何确认?道德规范的确证是否可能?道德规范约束力如何保证?道德规范如何适用于人之外世界?

  • 标签: 规范伦理 存在哲学 约束力
  • 简介:效用主义作为一种后果论是具有目的性,这与人性相符合。新自然主义进一步认为,人类不但具有目的性,并且还意识到他们目的性。统合效用主义对伦理学研究使用决策论方法。决策论描述一规范双重性使得跨越实然/应然之鸿沟成为可能。生存、进步和繁荣是人类追求目标,这是“实然”;这一目标也是人们所应当追求,这是“应然”。

  • 标签: 自然主义 效用主义 伦理学 实然/应然鸿沟 高层次目的性 道德行动
  • 简介:尼采对道德价值重估不仅批判了柏拉图一基督教道德基于神目观形而上学道德实在论(“自在善”),而且驳斥了康德和功利主义立足于抽象道德规则伦理学,他认为它们都是以外在权威和标准压制生命本能条件,本质上都是虚无主义。他道德视角主义否定了道德绝对价值和客观标准,认为没有道德事实,只有对现象道德解释。一方面,解释总是多元、多视角,因而道德是多元化;另一方面,一切道德要求都必然关联着内在根据即生命本能条件,没有无奈件道德要求。尼采道德视角主义在我们今天道德话语(比如“内在理由”伦理学)中仍有活力。

  • 标签: 尼采 道德 视角主义 柏拉图-基督教道德 功利主义
  • 简介:阴阳"是传统中国哲学古老学说。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基础,但事实上,中国阴阳思想为18世纪欧洲情感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情感主义伦理学中,"阴"可以理解为潜在能力,"阳"可以理解为理性目标,二者具有必然补充性。阴阳可以视为个体和整体意义上道德情感论基础,并有可能通过阴阳范畴将情感主义伦理学加以规范化。

  • 标签: 道德情感主义
  • 简介:近现代西方主流伦理学所关注主要是人际伦理义务,种际伦理义务被作为某种无需关注问题暂时被置于伦理思考后台;一些伦理学家甚至否认人对人之外自然存在物负有伦理义务。因此,当现代环境伦理学开始探讨人对自然伦理义务时,就不得不首先清理近现代主流伦理学中那些根深蒂固错误伦理观念,为确认和阐释人对自然伦理义务扫除理论障碍。在现代环境伦理学看来,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就是这类需要加以批判和扫除错误观念和理论障碍。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物种歧视主义 人类沙文主义
  • 简介:传统价值观是典型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立场上的人种主义价值观。它错误地理解了价值关系本质并割裂了客观世界事实关系与价值关系统一,是极其片面、错误与不合理价值观。物道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物道主义世界观立场上物道存在主义价值观。它是正确地反映万物彼此之间事实关系和价值关系及其二者统一关系价值观,是全面、正确与合理价值观,是对传统人种主义价值观颠覆和超越。

  • 标签: 价值观 物道主义 物道存在主义 物道-物种主义 人种主义 颠覆和超越
  • 简介:<正>由于某种机缘,当延边大学潘龙海等同志编著《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尚在校样时,我们就有幸先读到了它。先睹为快,这总是令人庆幸;然而,当我们掩卷沉思,特别是当我们想诚恳地把这本书推

  • 标签: 爱国主义 《通论》 中华民族 新成果 历史主体 刻意求新
  • 简介:众所周知,由于克里普克工作,弗雷格涵义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无效。但事实上,弗雷格理论真的被克里普克决定性地反驳了吗?这是一个有趣而富于挑战问题。本文认为,克里普克对涵义理论典型反驳并没有击中涵义理论关键;毋宁说,克里普克树立了一个反驳目标并将其归到弗雷格身上,但问题在于,这个被设想目标并不能恰当地归于弗雷格。本文通过对弗雷格涵义理论之所以被提出论证重构,以及对克里普克反驳评述,来解释为什么克里普克并未真正击倒弗雷格。以之为基础,本文论证了涵义概念是可以辩护,但不是在"新弗雷格主义路径上去辩护,而必须以"约定"概念为核心来对其给予辩护。

  • 标签: 涵义 克里普克 新弗雷格主义 约定
  • 简介:<正>胡耀邦同志说:“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性质。它主要内容,是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27页)。所以,树立共产主义坚强信念,是思想建设主要任务之一。信念是人们进行道德活动理性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活动必要性和合理性

  • 标签: 共产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要任务 新局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简介:<正>王海明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撰文,剖析了历史上合理利己主义论者思想,指出公认合理利己主义巨匠有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们合理利己主义体系由行为观和道德观构成。合理利己主义是这样一种错误伦理观,一方面,从行为本性来说,每个人行为目的只能利己,却又不可能依靠自己单独实现,而只有依靠社会,通

  • 标签: 合理利己主义 无私利他 道德目的 伦理观 霍尔巴赫 行为目的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上主要存在"对立说"、"并存说"和"融合说"三种观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和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内容,也是儒学现代化必经之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超越则使其有能力对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儒学现代化,从而为和合提供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儒学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求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和合。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儒学
  • 简介:<正>由林建初、王伟和戴扬毅三同志合写《简明共产主义道德原理》一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明原理》),在建设精神文明不息热潮中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于向群众普及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促进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将发挥着积极作用。通俗化、大众化,是《简明原理》一个重要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在广大人民和青少年中普及,就需要有大众化、通俗化读物。而《简明原理》一书正是与现实生活紧

  • 标签: 共产主义道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 道德理论 现实生活
  • 简介:集体主义话语权的确立受着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同时也与自身内在张力有着密切关系。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多元文化、集体主义逐渐回落到社会道德层面,都对其话语权形成了极大挑战。集体主义话语权重构在于其理论科学性和实践指向性统一、坚实利益基础和正确衡量标准。集体主义话语权重构是一个集体和个人双向作用过程,需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需要不断实现由社会到个人、理论到实践、外在到内在转化过程。

  • 标签: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话语权 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
  • 简介: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打倒“旧道德”和提倡“新道德”思想先锋,他“无后主义”是其反传统伦理一个极端表现。这种主张虽然在“五四”时期尽显新异,但是却包含着难以克服内在困难。胡适以似是而非理由批评儒家“后代”观念,通过否定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观念提倡社会不朽论,以一个娶妻生子并且躬行孝道形象宣扬无后主义和否定孝道。无论胡适无后主义还是非孝思想都是一种错位思考,不仅他学说本身内含无法化解矛盾,而且他理论与实践也相互冲突。

  • 标签: 胡适 无后主义 非孝 不朽
  • 简介:马克思之所以批判正义,乃是因为其矛头无处不是指向资本主义正义。资本主义正义以普遍性掩盖阶级性、以永恒性掩盖暂时性,是妨碍工人进行革命斗争麻醉剂。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正义观念系统表述,但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正义内涵。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表现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等方面。按劳分配合理依据不是人对自身劳动能力所有权,而是人对自身劳动能力使用权。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是共时性而非历时性分配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正义 社会所有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
  • 简介:道德相对主义既非一个独立学术流派,亦非某一时代道德思潮,而是伦理思想史上长期出现一种思想倾向。学者们围绕道德相对主义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在充满敌意、对立和冲突中推动了道德相对主义发展,由此产生了众多道德理论。当代学者不再拘泥于知识论意义上相对主义研究,而是转向发掘道德相对主义多样性与情境性特点,进而重视道德相对主义在不同实践领域中重要价值。

  • 标签: 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多样性 论争 价值
  • 简介:<正>胡汝泉著《共产主义基本知识》一书于1985年4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紧扣时代脉膊,密切结合当前改革和人们思想实际,针对十年内乱中搞乱了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共书共分五章,重点论述了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是科学

  • 标签: 共产主义理想 理论问题 时代脉膊 基本知识 出版社 思想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