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学界对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其问题域集中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哲学基础、伦理原则价值理念等问题上。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未来旨趣表现在:首先在理论研究上,发展伦理学要强化范式意识,规范学术研究范式;其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构建中国的发展伦理学体系;最后,在发展实践上要提升人类的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细化发展伦理的指标体系,把发展伦理规范落到实处。

  • 标签: 发展伦理学 研究现状 实践探索 未来旨趣
  • 简介:政治对于政治主体而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重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对政治主体的肯定性价值应然意义。政治价值具有多维内在构成,它对政治社会的进步、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政治价值 政治发展 政治文明
  • 简介:工程伦理规范无法在根本上触及人类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行动生活的终极目的。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具体情境对规范、原则的制约,往往表现为行为者在实践过程中经由反思、认识后的调整变通。行为者主动践履"应当"责任要求的本质行为或"能力"展现为个体行为者工程实践与个人生活绵延统一的美德,即为工程生活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表现为行为者人是目的、服务意识、和谐安居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伦理卓越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其内容具体展开为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行业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

  • 标签: 工程伦理 工程生活 实践智慧 卓越 美德
  • 简介:社会舆论往往对教师有较高的道德期待,希望教师有美德,能够为人师表。但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把知识技能教育看作自己当然的职责,而放弃自己道德实践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何种意义上承担道德教化的责任,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实践的主体地位?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标签: 道德实践 教师 实践主体 社会舆论 为人师表 技能教育
  • 简介:众所周知,归纳是一种科学方法;共识则是哲学中所用的一种粗略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些近似,有很多人认为二者是指同一件事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本文的目标之一是要指出这个错误,其次是要说明共识并不理想,乃是因为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情况下不得已而用之的粗略办法。下面第一节讨论"归纳"。第二节讨论价值理论。

  • 标签: 价值理论 归纳 科学方法
  • 简介:当代生殖技术对女性的尊严可能带来双重效应:一方面可能提升女性的尊严,另一方面也可能贬损女性的尊严.女性惟有摆脱父权制文化给定的女性形象,重构女性主体性,赢得做人的尊严,才能维护自己的女性尊严.也就是说女人只有首先被当做人来尊重,然后才可能被当做女人来尊重.惟其如此,生殖技术对于女人才是福音,否则它会成为女人的梦魇.

  • 标签: 生殖技术 人的尊严 女人的尊严
  • 简介:2017年11月15日,本刊举行十九大报告专题学习研讨会,特邀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李民教授宣讲十九大报告,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社会主矛盾转变对我国道德生活的影响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专题学习 大报 湖南师范大学 党委书记 人类命运 道德生活
  • 简介: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第七卷中论述的实践推理形式排除在审思之外是不恰当的,事实上跟第三卷的所谓"手段-目的"样式一样,亚里士多德在第六第七卷中所谓"规则-案例"样式同样在讨论审思的形式。第六、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将实践理性的审思称为关于实践行动的推理,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理论三段论,称之为实践三段论有误导之嫌。区别于理论推理,实践推理的大前提都跟人的善好、规范性的"应当"、欲望有关。而人的善好幸福这个领域并不是理论思考的范围。实践理性所关涉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对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出现欲望大前提冲突、大前提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况。一个真正有实践智慧的人,会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努斯觉察到具体的道德特征,从而把握到适用的大前提。

  • 标签: 审思 手段-目的 规则-案例 实践推理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的一定形式。道德评价的重要前提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本文通过论述秋瑾冲破传统婚姻关系的事例,探讨秋瑾有关男女平权、女性自立以及女权革命与社会政治革命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以期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形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 标签: 秋瑾 近代新型女性 男女平权
  • 简介: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民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公民根基性的“生存”,二是公民尊严性的“生活”,三是公民理想性的“好的生活”。基于对中国当下民生的现状及问题的全面把握,政府在民生制度民生实践中首先应遵循刚性的公正原则,它既能够一般地解决资源供给的有限与人的欲望的无限之间的冲突,又能有效地解决当下民生中的突出问题。但公正原则的普遍性抽象性决定了它无法惠及每一特殊个体的需求,强调具体性、关系性、情境性、理解与关爱的关怀原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此,以刚性的“公正”与柔性的“关怀”为伦理原则的民生制度与民生实践,将最终引领全体公民过上他们所珍视的值得过的“好的生活”。

  • 标签: 公正 关怀 民生 伦理原则
  • 简介:市场交换原则、竞争、物化、异化、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今天人们的行为方式,并渗透进了非市场领域。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显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些挑战来自现实的经济根源,这也是一些西方学者之所以认为市场经济无助于传统美德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无法改变造成这种原因的市场经济条件。但从中国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河北沧州黄骅市的信誉楼,却努力把颠倒的生产目的再颠倒过来,中止异化劳动的红舞鞋,使劳动重新回归人本身,赋予商业、竞争、企业、生产关系市场经济以新的理解,不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为这一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伦理难题提供了平凡而伟大的创新回答。

  • 标签: 信誉楼 信誉 商业 竞争 市场经济
  • 简介:<正>中共抚顺市委、长沙市委吉林教育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这本《雷锋精神市场经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说这件事情有意义,首先是因为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能不能提倡雷锋精神,似乎成了一个大问题。一些同志认为,这两件事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时并存的。这当然本来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但既然已经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成了问题,总有一点原因,不能不认真地加以讨论研究。矛盾的产生好象同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有关。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是

  • 标签: 雷锋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雷锋 共产主义精神 美国教育 奉献精神
  • 简介:关于亚洲价值观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亚洲价值观不是所有亚洲人和亚洲国家一致认同的价值观,而是起源于亚洲的并且可能对亚洲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价值观。亚洲人的需要就是亚洲价值观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为本的亚洲价值观是否已经完成了由传统身份制国家观向现代契约论国家观的转变;亚洲价值观中,与威权主义的肯定的国家观相反相成的,无政府主义的否定的价值观的强大作用力,是否被我们认识;在儒家传统伦理所维护的"三纲"秩序被打破以后,我们能否建立不同于"丛林法则"的"园林法则"伦理新秩序。认清和解决这些问题,亚洲价值观才能成为亚洲发展的未来价值目标,反之则可能成为亚洲发展的障碍。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国家观 伦理秩序 园林法则
  • 简介:<正>在日本伦理思想史上留下划时代功绩、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家和(?)哲郎(1889—1960),他的学术地位在日本是首屈一指的,日本学者在《近代日本的伦理思想》一书中给他以很高评价,称他为“伟大的文化学家”。可以说,的伦理思想是对近代日本伦理思想的总结,是东西方伦理思想相融合的产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这正是日本明治维新、确立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军国主义、战后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历史时期。作为出生在医生之家的哲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23岁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

  • 标签: 伦理思想 伦理学 集合体 日本明治维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存在
  • 简介:体面劳动作为有尊严、文明的人类劳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根本利益,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权、以人为本的诠释。本文对体面劳动的内涵目标进行了阐释,从伦理的视角对体面劳动的精神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体面劳动实现的制度要求,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体面劳动"更多的关注,为劳动者提供体面的就业机会。

  • 标签: 体面劳动 和谐就业 制度诉求
  • 简介:黄百家认定宋朝的理学是从"宋初三先生"开始的。黄百家说:"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泰山孙先生、徂徕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1所谓的"宋初三先生"就是胡瑗、孙复石介。宋初三先生实为两个主要的学派,一个是安定学派,另一个是泰山学派。

  • 标签: 泰山学派 价值 宋朝 初三 理学 石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