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试图从人性的本质意义中寻找道德哲学的基石,解决道德何以可能的问题,目的是为人类的道德寻找坚实的基础。细读这本真正伟大的小书,从严谨的论证思辨的话语中读出了康德内心无比焦虑的心情。细细玩味,深感康德:焦之也深,言之也切;虑之也远,说之也详。哲学植根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因此它必然关注生活。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在关注着他生活的时代,并关注着那个生活时代的问题。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 原理 焦虑 生活时代 道德哲学
  • 简介:民族道德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人类道德的真空-前人类社会的道德失误;民族道德的雏型--氏族道德;氏族道德向民族道德过渡的桥梁-部落道德;民族道德的形成-民族道德几个阶段。在人类民族道德史上,氏施道德是起点,部落道德是中间环节,民族道德是基于氏族道德部落道德而生发出来的。抑或说,民族道德是踩着氏族道德部落道德的肩膀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氏族道德 部落道德 民族道德
  • 简介:对于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论资源的“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著的《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 标签: 现代西方 伦理思潮 伦理研究 教授 杨明 力作
  • 简介:正确理解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的特征对于理解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体系至关重要。判定正义原则与利己主义之间关系的关键在于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是否将自利原则视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价值,我们不能因为该理论承认立约人的理性选择的自利考虑而判定其是利己主义。任何企图从立约人合理性选择推出理性选择的思考进路,都是对原初状态的误解。

  • 标签: 罗尔斯 公平的正义 利己主义 理性选择
  • 简介:众所周知,归纳是一种科学方法;共识则是哲学中所用的一种粗略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些近似,有很多人认为二者是指同一件事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本文的目标之一是要指出这个错误,其次是要说明共识并不理想,乃是因为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情况下不得已而用之的粗略办法。下面第一节讨论"归纳"。第二节讨论价值理论。

  • 标签: 价值理论 归纳 科学方法
  • 简介:当代生殖技术对女性的尊严可能带来双重效应:一方面可能提升女性的尊严,另一方面也可能贬损女性的尊严.女性惟有摆脱父权制文化给定的女性形象,重构女性主体性,赢得做人的尊严,才能维护自己的女性尊严.也就是说女人只有首先被当做人来尊重,然后才可能被当做女人来尊重.惟其如此,生殖技术对于女人才是福音,否则它会成为女人的梦魇.

  • 标签: 生殖技术 人的尊严 女人的尊严
  • 简介:放弃治疗与积极安乐死消极安乐死不同,它所放弃的是包括针对病因的根治性措施及维持生命的一切支持措施,是病人在特定情形下享有的具有请求性或选择性质的权利。医务人员实施放弃治疗的责任义务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意愿、病人的病情密切相关。一般性的医疗决策授权不应成为放弃治疗代理的理由,放弃治疗及其知情同意权的代理必须基于严格的程序条件。只有在既符合临床标准又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利的情形下,放弃治疗才能得到伦理辩护。

  • 标签: 放弃治疗 死亡权 代理知情同意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形式。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的一定形式。道德评价的重要前提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作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之一,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正常基因导入病变部位的目标细胞,使之有效地表达为相应的蛋白质而发挥其生物效应,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增强人体某些性状的目的。因此,它也被称为"分子外科手术"。按照学术界当前较为一致的划分方法,根据运作细胞对象的不同,基因治疗可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基因治疗又可分为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狭义基因治疗以增强人类性状与能力为目的的基因增强。

  • 标签: 基因治疗 伦理反思 基因工程技术 体细胞 转移技术 病变部位
  • 简介:<正>中共抚顺市委、长沙市委吉林教育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这本《雷锋精神市场经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说这件事情有意义,首先是因为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能不能提倡雷锋精神,似乎成了一个大问题。一些同志认为,这两件事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时并存的。这当然本来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但既然已经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成了问题,总有一点原因,不能不认真地加以讨论研究。矛盾的产生好象同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有关。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是

  • 标签: 雷锋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雷锋 共产主义精神 美国教育 奉献精神
  • 简介:关于亚洲价值观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亚洲价值观不是所有亚洲人和亚洲国家一致认同的价值观,而是起源于亚洲的并且可能对亚洲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价值观。亚洲人的需要就是亚洲价值观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为本的亚洲价值观是否已经完成了由传统身份制国家观向现代契约论国家观的转变;亚洲价值观中,与威权主义的肯定的国家观相反相成的,无政府主义的否定的价值观的强大作用力,是否被我们认识;在儒家传统伦理所维护的"三纲"秩序被打破以后,我们能否建立不同于"丛林法则"的"园林法则"伦理新秩序。认清和解决这些问题,亚洲价值观才能成为亚洲发展的未来价值目标,反之则可能成为亚洲发展的障碍。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国家观 伦理秩序 园林法则
  • 简介:<正>在日本伦理思想史上留下划时代功绩、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家和(?)哲郎(1889—1960),他的学术地位在日本是首屈一指的,日本学者在《近代日本的伦理思想》一书中给他以很高评价,称他为“伟大的文化学家”。可以说,的伦理思想是对近代日本伦理思想的总结,是东西方伦理思想相融合的产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这正是日本明治维新、确立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军国主义、战后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历史时期。作为出生在医生之家的哲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23岁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

  • 标签: 伦理思想 伦理学 集合体 日本明治维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存在
  • 简介:体面劳动作为有尊严、文明的人类劳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根本利益,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权、以人为本的诠释。本文对体面劳动的内涵目标进行了阐释,从伦理的视角对体面劳动的精神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体面劳动实现的制度要求,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体面劳动"更多的关注,为劳动者提供体面的就业机会。

  • 标签: 体面劳动 和谐就业 制度诉求
  • 简介:黄百家认定宋朝的理学是从"宋初三先生"开始的。黄百家说:"宋兴八十年,安定胡先生、泰山孙先生、徂徕石先生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1所谓的"宋初三先生"就是胡瑗、孙复石介。宋初三先生实为两个主要的学派,一个是安定学派,另一个是泰山学派。

  • 标签: 泰山学派 价值 宋朝 初三 理学 石介
  • 简介:<正>自二月下旬以来,天津市南开区广泛开展了“学雷锋、弘正气、讲文明、做奉献”系列教育活动。他们举办了“雷锋仍然是时代的一面旗帜”报告会,邀请沈阳军区雷锋连指导员欧阳华初传授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经

  • 标签: 学雷锋 雷锋精神 正确认识 学习雷锋活动 讲文明 发展商品经济
  • 简介:<正>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有的人主张以人性作为道德的来源基础,或者认为人性经济状况是道德的双重基础等等。这种观点显然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不是什么创新。我们介绍普列汉诺夫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人性来解释道德的分析批判,以及关于人性道德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对于正确认识以人性说明道德的观点的错误所在,会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普列汉诺夫 人性 人的本性 社会心理 哲学著作 思想体系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以个体经济、公私合营个人承包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价值规律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样情况下,反映到人们的心理道德观念上,会不会产生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道德意识?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适应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主义道德体系能不能同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和平共存,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合法的道德层次看待?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想法大家共同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 个人主义 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