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王莲教授新著《柬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通过传播学、图像学、文献学、考古学、比较艺术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层面对柬元时期绘画交流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填补了学术界关于中日水墨画比较研究的空白,为中日两国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发现,促进了中日交流和发展。

  • 标签: 王莲 《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 禅画
  • 简介:服饰是文化的象征。中世纪文明是宗教文化影响的显著体现。中世纪的服装艺术虽然在宗教的禁欲主义影响下被一定程度地进行了抹杀,但同时也刺激了某些服装的发展,使服装衍生出新的种类,从而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服装艺术风格。服饰辅佐了宗教,宗教又使服饰得到了升华,中世纪的服饰形态在世界服装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 标签: 宗教文化 服装艺术 服饰设计 禁欲主义 艺术风格
  • 简介: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是每个人的居所,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对古建筑的考察和回顾,不仅是在见证祖先流传给现代人的历史瑰宝,而且还赋予了现代人审美创造的动机.……

  • 标签: 中木构 建筑比较 木构建筑
  • 简介:我们在日常的美术阅读和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熟似无睹”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却并没有做过仔细的推敲.比如,我们经常在其历史年代不确定或含糊不清的时候为某位艺术家或某种艺术现象作出断定给出结论,称其为古代著名艺术家、抑或近现代、近当代、现当代艺术家.然而,若是判断有误,这种混乱的称呼往往会给人留下模棱两可的印象.因此,对历史年代的划分和考究,不光是历史学家乃至文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美术、艺术流派、艺术家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美术史 美术思潮 年代划分
  • 简介:中国历来的器物设计,基本上都以"对称饱满"为基本特色。而日本人在艺术中尽量避免"对称和饱满",在遇到功能要求左右对称的物体时,也尽量采用非对称性的设计手法。中国人对"对称饱满"的执著和热爱,一方面是由于人的形体左右对称这一生理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文化与政治所决定的。长期的农耕文化和以儒家为基础的伦理观念,导致了一种追求圆满、尚全忌缺的审美要求。而日本的地理格局导致了自然灾害较多,日本人对这种巨大的且根本无法预防的自然灾害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开始祈求自然神灵的保护。日本人对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怀有景仰之心,在日本人生活中,也是处处仿照大自然,避免对称公正的造型和格局。日本对"倚斜残缺"的偏爱,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文化的很重要的特点——"物哀美"。

  • 标签: 非对称性 民族审美意识 设计手法 农耕文化 自然灾害 日本人
  • 简介:《论语》中“文胜质则”的命题,蕴含颇多。分而论之,不外“文”、“质”、“”三个概念;合而论之,不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之初义是色、形、声、象等交错而成的修饰性形式,由此推出“言”、“辞”的区别。对文学来讲,“质”就是健康的人类情感和思想智慧,由此推出“性”、“质”(或本性、本质)的区分与联系。与远古的巫史传统密切相关,“”的本义是奇崛瑰丽的想象。对历史来说,想象是辅助性的,对文学来讲,想象是主导性的。以此反观后现代史学的“皆文”观点,它打破了历史记载表面的真实而深入到了更深一层的真实,不足之处则是消解了历史的真实性。我们认识其局限,才能取得“文”、“”共荣的境界,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和谐境界。

  • 标签: 文艺思想 孔子 历史记载 后现代史学 “文” “质”
  • 简介:琴是中国古代一种平常的乐器,然而它又是一种极其不平常的乐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作为文化形态而存在的万千器物中,应数琴与剑二种最能全面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最能集中地浓缩中华文化的观念与精神.

  • 标签: 文化漫议 琴文化
  • 简介:美”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好”,现代汉语中主要衍生出“美丽”“美好”“优美”等词汇。从价值论来看,“美”是一种审美上的价值,往往与真和善成为人类的最高精神价值追求。从美学来看,“美”是指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问题,从本体论上看,美是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或者价值;从认识论上看,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从发生学上看,美是社会实践的自由的产物;从现象学上看,美是显现为形象的价值。中西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大约有四种途径:一是从事物的自然性质上探讨美;二是从客观精神世界寻找美;三是从主观精神世界寻找美;四是从社会生活寻找美。现代还出现了一种完全否定美的本质问题的反本质主义的倾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思想,其表现为“和合之美”“美善相乐”“天人合一”的中华美学精神,它与西方“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思想相反相成。不同的美学思想体系有不同的美的范畴。一般来说,美的范畴有:美与丑、优美与崇高、幽默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美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 标签: 美丽 美好 优美 美的本质 美的范畴
  • 简介:许都曹魏文化是河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古韵汉风的曹魏建筑、文韬武略的三国人物形象、黍禾飘香的民间饮食三个方面深入剖析许都曹魏文化的地域特征,以视觉设计介入许都曹魏文化的地域资源整合。一方面探究许都曹魏文化与当代许昌人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创设计,加强设计与地方居民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探求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产品文创设计、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相结合的途径,从而带动许都曹魏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

  • 标签: 许都曹魏文化 地域文化 活化设计
  • 简介:西方有着两千多年的听觉文化理论资源,其发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古希腊时期逐渐形成的通过“看”来认识世界的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为视觉中心主义奠定基础;其次是德国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比较重视理性,将二元对立的对象性形而上学体系建设得近乎完善,继承古希腊时期用“看”,而不是“听”的方式认知,以哲学的角度而非艺术美学的角度建构理论体系;在此之后的现代时期,尼采、海德格尔等人反思传统形而上学的危害性,欲将人类从传统的视觉至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用听觉来影响、平衡或者是替代视觉中心.

  • 标签: 听觉文化 音乐 形而上学
  • 简介:春节传统文化视觉符号设计对象以能塑造出浓厚的春节氛围为设计目的,主要包含了字体、标志、插画及其衍生品的视觉符号设计.就设计内容而言,从农历二十三到正月十五之间选择能代表春节传统文化的日子,将其通过手绘结合软件调色的方法创制出主要图形,以此提高民众对春节的关注度,继承与发展春节传统文化,最终能弘扬春节传统文化习俗.

  • 标签: 春节 文化视觉符号 图形设计 插画设计
  • 简介:中国古代桥梁的建造技艺堪称一绝,彰显了古人的卓越智慧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扬州的古桥是古人审美创造的结晶,是扬州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使得古桥本体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毁灭性打击,有的被损毁了,有的被迁移了,有的被重建了。因此,保护扬州传统桥文化已是一件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的事情,社会各界人士应予以重视,携手并进共同保护传统桥文化

  • 标签: 扬州 传统文化 古桥 保护
  • 简介: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 标签: 审美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 美育 学生感受 创造美 审美情趣
  • 简介:Lomo是一种创作性的摄影,在当下年轻人中广泛流行。其实,Lomo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其让生活变得更加艺术,人们借用Lomo来抒发心情、感知生活的周遭,更像是生活的秀场,是生活的诗歌。Lomo的这一价值观很好地与当下文化契合到了一起,Lomo迷们的理念是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大胆表现自我,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穿衣风格独特。因此,整合Lomo摄影文化,将会进一步深化已有的文化形态,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和喜爱Lomo文化

  • 标签: Lomo文化 复古风潮 乐摸 创意生活
  • 简介: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武汉传统饮食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生活习俗、人文背景、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品牌构建的过程中,挖掘武汉饮食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对于宣传武汉老字号品牌、打造地域文化符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武汉 饮食 老字号 品牌 文化内涵
  • 简介:通过对南通江海文化的梳理和设计元素的提取,构建南通品牌视觉形象,以唤醒南通地域文化的内在动力,促进南通城市的发展。事实上,在城市品牌形象研究过程中,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才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内容,才能塑造具有情感的品牌,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 标签: 城市品牌 地域文化 视觉形象
  • 简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了这一历史趋势。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全球化,对中国工业现代化具有不同性质的意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和理论批评,反映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现实,成为反帝反封建与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一翼。著名美学家和批评家、国内唯一审美文化杂志《美与时代》副主编贾玉民教授、刘凤艳主编的《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一书,以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方法为主旋律,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介了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发展成就,成为评介和探索中国工业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扛鼎之作。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 简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家具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已发生明显变化.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家具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现代家具的竞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著名品牌、商业贸易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创新设计的竞争.从现代产业的水准来衡量中国还远远不是一个家具强国,与国际先进的家具强国相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现在中国家具已经开始出现一批著名的中国现代家具品牌,开始有了初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家具设计,开始建立中国自己的家具文化体系.……

  • 标签: 品牌核心 家具品牌 家具文化
  • 简介:红色文化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一方面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它;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必须以有效的机制去传播它,从而让红色文化成为"四个全面"建设中宝贵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 标签: 红色文化 当代价值 传播
  • 简介:民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形成、变化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花腰彝服饰是花腰彝人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从色彩到图案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民间信仰的观念和意识,折射着这个民族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心理积淀。

  • 标签: 民族服饰 文化内涵 解读 文化载体 历史变迁 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