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发展史中不可略过的时期,"信仰寻求理解(FidesQuaerensintellectum)"是中世纪经院神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经院神学家努力调和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的关系,力图使基督教与异质文化能够对话、相通,为大众所能接受。本文以中世纪经院神学作为论述对象,阐释其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的神学诠释进路,期待对当下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处境中的福音诠释有所启发。

  • 标签: 经院神学 调和 诠释进路
  • 简介:本文从处境中对基督教发展作简要回顾与反思,并探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基督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思考基督教发展的进路,力求基督教在发展中不断与处境对话,凸显自身存在价值,为处境提供思考人性的独特视角,将基督教的灵性精神内蕴融入到处境文化之中,彰显基督教信仰所应有的生命力。

  • 标签: 处境 基督教 发展 对话 适应
  • 简介:作为"神秘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神秘主义"涵盖着体验和学说两个互为表里的层面。个体对神之在场的直接体验是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系统的核心,而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体系是在借助语言、逻辑和文化传统对体验本身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形成的。鉴于此,本文摒弃那种超然的、不带偏见的、条分缕析式的历史建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和现象学的研究进路,而选取一种与其核质相契合的研究方法,即神话法和象征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略梳理了基督教神秘主义与教理神学间的关系,以及在此视域下基督教神秘主义与其他所谓"世俗领域"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基督教 神秘主义 神秘体验 神话 象征
  • 简介:当前.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时代课题:现代人正走在精神虚无与癫狂的边沿,在不确定性、焦躁茫然、放纵空虚的生活状态中.痛苦的心灵需要慰藉.脆弱的生命需要安顿,平面化的精神需要从物化、私欲中超越出来;然而,在这个被“解咒”(disenchantment)的世界里,“意义”、“价值”被打得粉碎,

  • 标签: 精神超越 现代人 无常 时代课题 不确定性 生活状态
  • 简介:导言《丁光训文集》出版已近三年,在《金陵神学志》和《天风》上经常可以看到读者他们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论述丁光训主教的神学思想,阐述对《丁光训文集》中的一些观点的体会、理解和所引发的思考的文章。我读完《丁光训文集》,发觉获益良多,虽然《文集》没有严密的系统性,

  • 标签: 神学思想建设 中国基督教 基督徒 基督教神学 上帝 基督论
  • 简介:健全完善信教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使信教群众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效开展信教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群众工作 信教 党的群众路线 制度化
  • 简介:清代官绘本《哈密图》图幅宽大且为纸本彩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历经时代嬗变和地域移转后,其流转路径渐已模糊。本文结合相关史实,借助藏图目录等,还原了其辗转迁移过程。《哈密图》应该为清代官员呈报政务而绘制的随折上奏材料,阅览后存于清内阁大库红本库,至清末为筹建京师图书馆而将其从清内阁大库转存入京师图书馆,迄至抗战时期被迫与北平图书馆珍藏一同南迁至南京,后于国共内战后期转入台湾,先存于台北中央图书馆,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

  • 标签: 新疆 《哈密图》 古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简介:宗教本土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的一种新的合并和认同。世界宗教史一再告诉我们,外来宗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本土文化形成交融互摄的关系从而得以传播。事实上,只有那些本色化较为成功的宗教才得以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 标签: 本土化 建构路径 伊斯兰教 外来宗教 美国 本土文化
  • 简介:积善成佛化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四句偈。此四句偈以其经戒具足的特性,历来被佛教视为修行的根本道谛。其所开示的由去恶行善到治心净意再到证得菩提的修行路径,与生活禅的修行路径若合符节。去恶行善因以也是生活禅最基础的修行方式。

  • 标签: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四句偈 生活禅
  • 简介:18世纪初,英国神学家约瑟夫·巴特勒在反击自然神论者对《圣经》启示的质疑时,指出如果把自然神论者质疑《圣经》的方式用到对自然宗教的考察中,会发现自然宗教同样是令人怀疑的。因此,应当把《圣经》和自然界一起作为上帝的作品加以维护。一个世纪后,约翰·纽曼借用了巴特勒的论证方法,他在捍卫基督教传统时,指出如果把新教神学质疑基督教传统的方式引入对《圣经》的考察,就会发现《圣经》同样是可疑的,因此应当把传统和《圣经》都视为基督教权威的来源。巴特勒和纽曼不但在论证路径上极为相似,其后果也相似。二者的本意都是维护基督教信仰,但其结果却是,二者都被怀疑主义者所利用,成为他们攻击基督教的武器。这种耐人寻味的重演体现了近代基督教演变过程的复杂性。

  • 标签: 约翰·纽曼 巴特勒 牛津运动 自然神论
  • 简介:都市寺院能够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特殊摇篮”。为此,都市寺院应当坚守弘扬正法之本份,以身作则,促使广大佛教徒积极成为履行国家公民神圣职责的先进代表。都市寺院可以成为“社会慈善活动的策源地”。都市寺院应当尽力关注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开源节流,争取成为回报社会众生的楷模。都市寺院应该成为“佛教和谐发展的主力军”。都市寺院应当自觉的承担佛教界团结互助的责任,公平合理,推动佛教界不同生存环境下也能够协调发展。

  • 标签: 佛教都市寺院和谐社会路径
  • 简介:末法时期的我等凡夫,舍净土一门,决无当生了生死脱轮回之可能,而欲往生净土,只有信靠弥陀之慈悲大愿,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才行。本愿法门强调得信(它又称为金刚信),说得信之后,即得往生,不用任何自力修为。又说得信之后的念佛,只是为报恩。认为对弥陀的信仰也

  • 标签: 本愿法门 佛教文化 慧净法师 教义思想
  • 简介:天主教从明末利玛窦神父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教务发展状况,以及教友的人数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教友的传教使命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平信徒的福传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如何提高教友

  • 标签: 天主教 教友 素质 信仰意识 平信徒 公教生活
  • 简介:杨柳青商型乡镇的基础形态和街村并体,构成其镇乡商农两半户持续存在的制度资源;商业与土地的关系并非如以往的研究那样分化对立,而是有交叉具态和功能的相互转换。村街权力精英之在野性,是基层制度化的主体能动所在。杨柳青农商依赖的衔合路径,也是其农人和居民双向选择的结果。这对时下农商制度的实践具有经验借鉴意义。

  • 标签: 街村并体 两半户 农商依赖 制度路径
  • 简介:关于灵修方面的论著,海内外都有不少,可谓汗牛充栋,而且还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有研究某一个灵修学派的、有研究各大宗教灵修合一的、有从灵修史的脉络中找出新意的;当然教会的不少传统灵修方式无论对于现代的人或为今后的人还是实用的,不可轻易丢掉,因为任何灵修方法都在于帮助人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有此标准,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切实可行的,什么是不当的。教会过去灵修的特征教会传统的神修学中,一般都是先提出圣德或成全是什么来作为讨论的开端,努力把圣德、成

  • 标签: 跨世纪 “天人合一”观念 “天” 基督徒 天主教 天人合一观
  • 简介:中西方文化都对个人设置了一定的理想人格,说服引导激励民众向特定方向靠拢。西方的马丁·路德和中国的王阳明分别以因信称义和致良知学说将人们超凡入圣的路径内化。路德强调惟有凭借信仰才能称义成圣,阳明提出致良知才是通达圣人境界的正确途径。但他们在人成为圣人(圣徒)之前人性的状态、过程中应予否定的事项、实现路径、之后的心境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宗旨。

  • 标签: 成圣 马丁·路德 王阳明 因信称义 致良知
  • 简介:所谓“宇宙”,就是无尽的空间与时间。宇宙的大统一,就是时空的统一,时间的统一,空间的统一。简单的说,就是古今一如,十方不异。正如佛经上的六种成就中的“时成就”,佛经上的“时成就”就用“一时”来表达:“一时佛在……处。”这“一时”就是机感相应之时。既不言古.也不言今,所以佛法中的时间观念,是很符合宇宙大统一规律的——古今一如。

  • 标签: 《现代万法唯心论》 宇宙 时间观念 佛法
  • 简介:宗教典籍的翻译与其他学术著作的翻译一样,都是将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的技术过程,其核心标准是信、达、雅。然而,宗教典籍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学术著作。在信、达、雅中,宗教典籍更注重强调的是信——忠实原典、原词、原意——在信的基础上争取译文的达和雅。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穆斯林译经习惯,即用“传闻中的先知言行”和泰伯里所搜集编纂的《古兰经解总汇》作为解读翻译经典的依据,必然会产生人为的歧见,导致教派争端。历史上,中国穆斯林学者一直沿用古代中亚人的传统方法翻译、注释《古兰经》,实践中,给信仰者带来诸多的困惑。

  • 标签: 以经解经 《古兰经》汉译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