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方从是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画家,其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师从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高道,而且还拜师于全真高道金月岩,并获得过真人封号。方从还是一位高产画家,创作绘画作品达七八十幅之多,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 标签: 方从义 道士画家 元代
  • 简介:有关《大乘起信论》的注疏以及现代研究中,多偏向本觉的讨论,而较少论及始觉,致使始觉的基本含义与功用长期晦暗不明。本文则通过深入分析有关觉的相关段落,认为觉与不觉为心性论语境,而本觉与始觉却为修道论语境,由此确定始觉的基本语境。进而借助古今诸多注疏家的观点,考察始觉与其后四种觉的关系,大致分为"过程说"和"定点说"两类。因"过程说"内有悖论,故不可用,"定点说"所确定的起点也值得商榷,故需要对四种觉逐次分析,确证相似觉为始觉最合理。而相似觉成为始觉的重要因素是初发意菩萨深信真如法,又真如即为本觉,故始觉=信本觉,由此确定始觉的基本含义。始觉也是真如用熏习的开端,此即始觉的功用。

  • 标签: 本觉 始觉 过程说 定点说 信本觉
  • 简介:《老子》一书五千言,看似往而不返,实则有着明确的逻辑理路。开宗明所言之“道”非“常道”,其所言之“名”亦非“常名”,并以有无之和合而为“道”玄妙之所在;继而以“遮诠”的方式对“道”进行描述而非定义:“道”本身不是一具体物,故不可对“道”是什么来进行言说,若能言说“道”为何,“道”就具有规定性和确定性,是此物则不能是彼物,更不可言创生万物。

  • 标签: 《老子》 生命共同体 “玄同” 社会 “道” 逻辑理路
  • 简介:中西方文化都对个人设置了一定的理想人格,说服引导激励民众向特定方向靠拢。西方的马丁·路德和中国的王阳明分别以因信称和致良知学说将人们超凡入圣的路径内化。路德强调惟有凭借信仰才能称成圣,阳明提出致良知才是通达圣人境界的正确途径。但他们在人成为圣人(圣徒)之前人性的状态、过程中应予否定的事项、实现路径、之后的心境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宗旨。

  • 标签: 成圣 马丁·路德 王阳明 因信称义 致良知
  • 简介:明珂探讨匈奴辅助性经济与国家组合的内在联系,可视为兼跨人类学与历史学领域研究游牧族群问题之滥觞。论证的逻辑:游牧是匈奴人群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却不能自给自足;匈奴人群对掠夺一类辅助性生业,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匈奴的国家组织,则主要是由辅助性经济决定的。本文意在讨论游牧在匈奴国家组合成立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是否对匈奴国家组合的成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匈奴 辅助性经济 国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