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佛陀在世时,其随从弟子的学习方式是传诵佛的教化与禅坐为主。当佛将涅槃时,交待众弟子以后应该以戒为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又“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又,“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这样的交待,奠定了佛陀入灭后,仍应重视戒定慧三学。佛灭后众弟子将佛生前49年讲此三学的教化结集,这就是经律二藏。

  • 标签: 佛教 《金刚经》 佛法 印刷术 装订形式 电子牌大藏经
  • 简介:电子书是指通过数码方式将文字、图片、声音等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必须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的电子文件。有纯文本格式(txt)、超文本格式(html)、便携文件格式(pdf)等多种格式,此外还包括音频存储格式(mp3)等。其普及的时间距今不过短短十几年,却己深深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这样一件新事物,究竟有哪些优点呢?

  • 标签: 电子书 文本格式 文件格式 存储格式 学术研究 印刷纸
  • 简介:以SAT、CBETA为主的汉译"大藏经"等电子佛典数据库的逐渐公开,不仅为利用者提供了便利,更改变了佛学研究的方法。但另一方面,大藏经以外的各种佛教丛书,以及各国寺院、研究机构所藏的大量文献中,也包含了为数不少的重要佛教文献。但在数据的电子化方面则非常滞后,处于没有进展的窘况。因此,本文主要从"既存电子佛典数据库的现状与完善""各佛教文献数据库间的数据整合与协作""既存佛教关联数据库间的互通与连接"三个方面,来讨论汉语佛教文献电子化的现状与未来的展望。

  • 标签: SAT CBETA 大藏经 佛教文库 电子佛典数据库
  • 简介:瓷器发展到宋代已臻完美,它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起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的完美,也要思考那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的钥匙。宋人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制尚象”说,

  • 标签: 宋代 道家思想 精神世界 《通志》
  • 简介:磬在古诗中时能见到,“清磬几僧邻”即引用自唐代诗人姚合的《过钦上人院》。这句诗说明了“磬”和僧人的密切关系:僧人时时在敲磬,以至于一听见磬声,就联想到僧人,联想到僧人诵经。现代的寺院中,磬也是主要的法器之一。“钟磬”并举以概括佛教的呗,自古依然如此。还是举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名句以证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用“典了磬”和“典了钟”来说明僧人穷到极点,真是入木i分。众所周知,“相如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做看家本领用的宝贝是不能离手的呀!

  • 标签: 佛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故事 唐代诗人 《金瓶梅》 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