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分析的方法.探讨在中外研究中工作记忆容量与第语言水平的相关性和影响者相关的潜在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选择63项研究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1992—2014。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第语言水平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效应值为0.358。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文化背景、工作记忆测量方法、测量内容、测量语言有调节作用。结论:工作记忆容量与第语言水平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文化背景和工作记忆测量调节者之间的相关。

  • 标签: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容量 第二语言 元分析 调节作用
  • 简介:早期关于正义动机的研究多以西方、受良好教育、工业化、富有、民主社会(western,educated,industrialized,rich,anddemocratic,WEIRD)的被试(特别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并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作为文化区分的理论基础,发现西方人表达个人正义动机多从独立的自我参照视角出发,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美好世界;而中国人表达正义动机却从互依或他人参照视角出发,认为社会整体是一个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和谐世界。近年来,主流学者开始意识到这样的研究存在重大的取样偏差或自我偏差、情境偏差,其揭示的人类行为特征(WEIRD)也是奇怪的。本文利用分析技术,对36个中国样本(N=8396)的个人世道正义观(自我参照)与一般世道正义观(他人参照)的相关系数和均值差进行效果值检验。结果发现,个人世道正义观与一般世道正义观之间存在强正相关(r=0.64,Fisher’sZ=0.75),平均数差异显著,但效果值很小(d=0.20);进一步的调节变量分析发现,只有在非学生样本、弱势情境下(如生活逆境),被试的个人世道正义观得分才显著低于一般世道正义观,即认为'自己委屈、他人应得'。总之,中国人的正义动机呈现低自我参照、高情境区分的特点,并非'独立'或'互依'就能简单概括的。

  • 标签: 一般世道正义观 个人世道正义观 公正世界信念 元分析 年龄 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