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嫉妒是生活当中最普遍的现象,可以说,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我们常常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某个活动当中,在某个场合当中,感受到嫉妒的目光。可是,没有人知道嫉妒是需要有一种资格的。

  • 标签: 嫉妒 资格 日常生活
  • 简介:以围棋业余棋手为被试,采用2(大局观:高分、低分)×2(机敏轻灵:高分、低分)的被试间设计,通过眼动分析技术来探寻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弈棋风格维度存在的眼动证据。结果表明:(1)机敏轻灵维度的高低可以从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注视次数三个眼动特征上加以区分;(2)大局观维度存在兴趣区数目、回视次数、眼跳次数、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等五个眼动指标。研究认为,眼动指标为弈棋风格的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维度的存在提供了客观证据

  • 标签: 弈棋风格 机敏轻灵 大局观 眼动
  • 简介:基于机会同化模型,采用催化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比较有准备阶段和无准备阶段汉字字谜理解过程中准备效应的脑内变化。结果发现,在200ms-900ms内,准备效应引起了一个正的ERP成分(P200—900),大部分脑区得到激活;在900ms-1400ms内,准备效应主要在额区、中央区引起了一个P900—1400成分,在枕区引起了一个N900—1400成分。结果表明,准备期的加工影响了对字谜的理解,准备效应对字谜理解的作用是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

  • 标签: 准备效应 理解 字谜 ERP
  • 简介: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性的视觉刺激,面孔比一般的视觉刺激更容易吸引注意。本研究以Eyelink2000车载眼动仪为工具,在混合呈现的反眼跳任务中考察了32名大学生被试对自我面孔、恋人面孔和陌生面孔加工中的注意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的特点。结果发现:在朝向眼跳任务中,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的眼跳错误率显著低于异性陌生面孔,并且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都表现出了保持注意的优势;而在反眼跳任务中,自我面孔、恋人面孔与陌生人面孔的反眼跳错误率和眼跳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自我面孔、恋人面孔与陌生面孔之间在高水平视觉特征上的差异没有达到影响反眼跳的最小可觉察差别量。因此,在反眼跳任务中面孔的优势效应掩盖了自我相关信息加工的优势,导致了自我面孔与陌生面孔没有表现出对注意捕获或保持注意上的差异。

  • 标签: 自我面孔 反向眼跳 朝向眼跳 注意捕获 注意保持
  • 简介: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情绪对信任的影响。通过中英文献检索,共有2I篇文章70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4745)。其中积极情绪对信任的影响有47个独立样本,消极情绪对信任的影响有23个独立样本。元分析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中性情绪,积极情绪对信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呈中等效应量(d=0.49);消极情绪对信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呈较小效应量(d=一0.23)。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情绪的诱发方式、信任对象熟悉性以及信任测量方式的调节作用与不显著。

  • 标签: 情绪 信任 元分析 调节效应
  • 简介:以整群取样的方式选取650名小学儿童,采用社会创造性故事情境问卷、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分别测量了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和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同时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中的开放性分量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以及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中的(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分量表,考察了儿童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的特点和性质。结果表明:(1)二者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创造性得分总体上呈现“倒z形”的发展趋势,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倾向总体上呈现“U形”发展趋势;(2)两种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及网络交往(信息交流)偏好呈现不同的相关,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及网络交往偏好均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与经验开放性、自尊之间也具有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而且与网络交往偏好无显著相关;(3)经验开放性、自尊和网络交往偏好均可以显著地预测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创造性,而难以预测问题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这表明,社会创造性可能存在状态与特质之分。

  • 标签: 状态创造性 特质创造性 社会创造性 小学儿童
  • 简介:基于心理测试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心理测试符合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的观点予以认可,但法律制度对民事诉讼证据法律属性的规定却是具体而明确。由于民事诉讼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应变性、反复性等,因此对心理测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应在完善其法定程序、形式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心理上有助于当事人化解纷争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测试 诉讼证据 证据价值
  • 简介: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的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的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文化差异 集体主义-个体主义 基因 大脑
  • 简介:记忆与生存相关,即记忆会关注食物,居住地,外在成胁等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信息。因此记忆也就同时留下了环境刻画的痕迹。本文以世界各国的节日为对象,采用档案调查法做横向研究。假设各国节日里都会有有关生存的庆典。研究结果了这一假设。

  • 标签: 适应性记忆 生存功能 世界各国节日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用侧抑制任务探讨了刺激和反应冲突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数据表明,冲突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冲突条件,表现出明显的干扰效应;脑电数据表明,在300-450ms内,反应冲突比无冲突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00-450),主要分布于额顶部,偶极子溯源分析发现,这一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ACC;而刺激冲突与无冲突相比在350-450ms内,也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50-450),该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丘脑附近。这一结果表明,刺激与反应冲突所涉及的大脑机制可能并不相同。

  • 标签: 侧抑制任务 反应冲突 刺激冲突 事件相关电位(ERPs)
  • 简介:医患问题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但已有研究大多基于案例和问卷调查等主观经验数据展开,在样本代表性和客观性上存在一定风险。本研究尝试基于2015年中国95个城市网民在微博社交媒体平台的客观行为数据,探索网民对医患议题的关注规律和态度规律。结果发现,中国一线城市对医患问题关注度最高,并表现出正面情绪低、控制感低等低信任特征。本研究为理解当前中国公众对医患问题的社会心态,提升医患信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患 医患关注 医患态度 微博 医患信任
  • 简介:利用跟动记录方法,采用内隐序列学习的观察范式,通过操纵注意负荷高和低,考察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参与。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条件下眼跳反应时长于低注意负荷条件下的;(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 标签: 内隐学习 序列反应时任务 注意 眼动.
  • 简介:该研究以简单形状和颜色构成的客体为材料,采用延迟匹配范式,通过记录事件相关电位,以反映工作记忆表征与知觉输入间冲突的N270为指标,就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客体存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无关维度特征变化与目标维度特征变化均可诱发N270。该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对客体目标特征进行存储时,无关特征亦自动得到选择加工,支持基于客体的存储说。

  • 标签: 视觉工作记忆 基于客体的存储 选择性存储 N270 简单特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