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为切实加快石阡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石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找准了一条适合石阡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新路子——生态茶叶产业。通过举全县之力,集群众之智,抢抓机遇,强势推进,着力打造,当前石阡县的生态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社会及生态集聚效应已初见端倪,成为继烤烟之后的又一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石阡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新的增长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新亮点,成为推动石阡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 标签: 发展生态 石阡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跨越式发展 茶产业 调整步伐
  • 简介:首先本文采用龚伯兹生命周期模型研究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之间的关系,以中国广东省为例,利用2003-2011年工业污染物和GDP的数据,估计出各地区经济与环境变化的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各种生产要素效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当第二产值发展到243.63亿元和3041.18亿元这两个门槛时,各个要素生产效率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环境生命周期差异.(2)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不均衡以及要素禀赋差异,提出区域之间协作机制,确定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减排重点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环境生命周期 龚伯兹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生态效率
  • 简介:卡瓦诺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压抑现象,银行信贷成为企业运营资本的主要来源,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企业的信贷供给,在短期内会产生滞涨现象,即存在卡瓦诺效应.为此,构建一个非均衡的理论模型,并用SUR模型对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卡瓦诺效应在中国同样是存在的,信贷结构对滞涨效应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控制信贷规模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滞涨效应更为显著.

  • 标签: 金融压抑 信贷结构 滞涨效应
  • 简介: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深圳和上海股票市场的股利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析了不同类型股利的市场效应及投资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对现金股利政策尤其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表现出了偏好行为,而对于不分配股利政策则表现出了漠视效应行为。

  • 标签: 股利政策 市场效应 实证分析
  • 简介:近年来西宁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园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园区以一种制度化的安排为纽带,以创新性的政策为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具有产品特色及产业特色的新型工业经济,促进了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跨度上的不断进步。围绕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 标签: 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 聚集效应 产业特色 新型工业 产品特色
  • 简介:利用菲德模型讨论电子商务的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基于中国2006—2015年的数据,测度中国电子商务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电子商务的外溢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实证结果显示:电子商务每增长1%,其外溢效应促进经济增长0.133%;电子商务显著地推动了三次产业的发展,其中第二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红利,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 标签: 菲德模型 电子商务 外溢效应
  • 简介:中国钢铁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暴露了严重的产业结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个问题,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钢铁产业政策。然而,集中趋势不是个单纯的问题,与之伴随的还有市场份额和市场结构变化以及由于产业集中所带来的经济效应问题。那么,如何评估在目前这样的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的状态下,该行政性目标对钢铁产业本身的发展和各宏观经济指标带来的影响,无疑是个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 标签: 钢铁产业政策 产业集中度 经济效应 宏观经济指标 中国政府 市场份额
  • 简介: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人口增长率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曾提出要建立节制生育机构。但由于当时原苏联人口理论对我国影响很大,加之受“人多是好事”观点的影响,对人口发展未能有效控制,相反还对多子女家庭给予了多方面的照顾,使得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1949年到1973年,我国人口增加了3.5亿,年均增长21%。1973年末,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晚、稀、少”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为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从1974年开始,人口年环比增长率降到2%以下,1980年降至1.19%。由于五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八十年代进入婚育期.1980年以后的人口增长率又有所

  • 标签: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计划 人口增长率 人口数量 增长模型 比增长率
  • 简介: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反事实”思想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研究股指期货对股票价格指数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指期货的处置效应显著为负,沪深300指数的真实波动率远低于构造的“反事实”波动率,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能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通过安慰剂检验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发挥了市场“稳定器”作用.

  • 标签: 股指期货 “反事实”波动率 政策效应评估方法
  • 简介: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5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新的银行投资者情绪指标,采用SGMM和DGMM等模型估计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媒体效应。结果发现: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显著的媒体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越少,投资者情绪越乐观,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媒体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者情绪越悲观,发生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前期的银行系统性风险越大,当期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也越大;前期的投资者情绪越高涨,当期的投资者情绪也呈现高涨状态。

  • 标签: 媒体报道 投资者情绪 银行系统性风险 GMM估计
  • 简介:通过构建包含文化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验证文化资本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文化以资本的形式具体量化,在永续盘存法框架下估算出中国省际文化资本存量,并证明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现象。实证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能排除两者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可能性;分区域研究表明:中部地区文化资本产出弹性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因文化资本过度集聚反而出现不显著的情况,这意味着不仅要加大文化领域的投入,还更应该合理配置文化资本在地区间的比重,以实现全局利益最优的目标。

  • 标签: 文化资本 经济增长 存量估算 空间误差模型
  • 简介:基于生产函数理论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效应机理,构建了效应的测度指标,并对历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明显改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在过去的22年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约为12%。分段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增长效应增加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增长速度减慢。

  • 标签: 农村劳动力流动 增长效应 生产函数
  • 简介: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对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及英语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为高职教师准确定位的看法,要摆脱“花盆效应”的桎梏,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建立开放式生态系统,促进学校这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

  • 标签: 教育生态学 平衡 花盆效应
  • 简介: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充分就业是关键。为了了解在宏观经济“增速换挡”大背景下移民就业情况,自治区统计局对全区22个县区540户移民家庭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就业情况 生态移民 宁夏 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 移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