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阐述和分析“牧区大寨”乌审召的新旧“神话”传说,探讨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与当地居民社会的关系。首先阐述20世纪60~70年代轰动全中国的模范地区“牧区大寨”——乌审召的人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一场改造毛乌素沙地的经验。再者,总揽当今政府部门正在进行的新型开发模式。最后,对当地民众记忆和传述的一部古老传说进行剖析。由此,通过回看人类对大自然的适度干预,来展望未来的人与自然的互助关系。

  • 标签: 神话 乌审召 牧区大寨 生态
  • 简介:笔者根据文献记录对朱蒙神话与布库里雍顺神话进行了比较,着重考察两个不同民族的建国神话的母系形象、父系形象以及始祖形象体系,试图探索朝鲜和满族的建国神话中出现的诸神的形象及意义。如果说朱蒙神话具有天父水母的血统,布库里雍顺神话具有天父天母或者水父天母的血统。其血统无论属于天神界还是水神界,都是古代崇拜天神或者崇拜水神的民族的结合。

  • 标签: 神话 比较 朝鲜 满族 朱蒙 布库里雍顺
  • 简介:昆仑神话与羌戎文化琐谈张得祖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与文化的根。它是初民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也是初民的生活与斗争、愿望与要求的艺术反映。任何民族对本民族的神话都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它古老的民族一样,早在远古...

  • 标签: 昆仑神话 西王母 羌戎文化 《山海经》 《汉武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
  • 简介:自先秦以来,古希腊神话随着中西交往的发展而传入中国,且传入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小型物件和宗教的附着。古希腊神话传入中国不仅折射出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面貌,同时也体现出华夏文化在历史上的强势地位及其兼收并蓄、富于借鉴的优良传统。

  • 标签: 希腊神话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 简介:通过借鉴神话学的相关理论,解析了“侠”的内涵及人们对于“侠”的观念的流转与演变:侠的创造具有相当的虚构性和变数。侠走出历史后,就被不断地“发明”、“创造”成为维护正义的斗士和人间的浪漫英雄。侠神话的创造涉及对存在的认识、对道德的需求和对政治公道的盼望。侠神话建构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不断地解构,在港台新武侠小说对侠的现代阐释中,这种神话最终被打破。

  • 标签: 神话学 侠神话 想象
  • 简介:马头琴的源头——火不思,从形制与奏法看,应当属于那种似琵琶的弹拨乐器,这在史料中得到证实。蒙古族诸部落在蒙古高原迅速崛起后,马尾胡琴在北方草原逐渐传播,并被当地居民所喜爱,成为一种流行乐器。明灭亡元朝后,部分蒙古族风俗习惯都遗留下来,对明朝的文化和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明朝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构建的,自然更多地体现中原文化的特点,加之政治因素的作用,潮兀尔排除于国乐之外。但此时的潮兀尔已经在蒙古族中深入人心,在蒙古族部落中广泛流传。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其音乐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被异域民族所欣赏。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的代表,几乎成为蒙古民族的象征。马头琴作为拉弦乐器,得到广泛传播,并最终使弹拨乐器“黯然失色”,成为蒙古民族心中的乐神和心灵的旋律。从蒙古民族的音乐发展史看,用马尾弓代替竹擦(棒擦)弓、火不思退出舞台、马尾胡琴-潮兀尔盛行于草原,最终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成为主流,这是历史对马头琴的必然选择,马头琴成为蒙古民族音乐的核心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 标签: 蒙古族 马头琴 艺术 历史演变
  • 简介:<正>近年来,《三仙女》如同磁石一般,将不少中外学者紧紧吸引,尤其伴随五六种民间传说的相继发表,一时间,举凡探讨满族源流;阐发清朝前史;考辨满族迁徙踪迹;勾索满族图腾系谱;追溯爱新觉罗氏国姓之缘起;以及论析满族何以称母亲为额娘等等问题时,几无不征引《三仙女》为证.且与此同时,还每有声称《三仙女》这个"具有史诗一样意义"的"古老神话",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真实,这是不容否定的;或断言《三仙女》的传说,世代人云如此,必有所据,不然如何能流传至今云云.诚然,传说也许不无某些历史的影子,但求实言之,却也未必尽可征信.同今某些辗转援引、论析评说,就不无商榷之处,兹

  • 标签: 爱新觉罗 民间传说 满族 始祖神话 历史真实 长白山天池
  • 简介: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西部,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明代嘉峪关作为边镇,主要发挥其军事防御、控制西域、中亚与中央朝贡的职能。清顺、康年间嘉峪关的职能尚没有太大变化。但随着乾隆年间新疆的统一,嘉峪关成为腹地,军事职能减弱,其检查过往行人以及管理进出口贸易的职能凸显,作为连接内地与新疆的重要关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标签: 清代 嘉峪关 职能
  • 简介:依据大量散见的史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将中国百年乡土教材的发端、演变脉络总结为三个时期五次高峰期,认为中国乡土教材源于舶来成于传统;伴随于乡土教育运动;适应于教育改革运动,普及面广而作用为补充;存在着有发展空间无实施保证、体系上与学校教育的其他内容相对脱节、其功能作用或被夸大或被忽视、缺乏相应的师资、相应理论建设不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总结等局限。

  • 标签: 乡土教材 百年演变 述评
  • 简介:<正>作为表达原始思维的一种符号——神话,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而对于“神话思维来说,隐喻不仅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替代,一种单纯的修辞格;从我们后人的反思看来不过是一种‘改写’的东西,对于神话思维来说却是一种真正的直接认同”。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认同”,隐含着原始人万物皆有智有灵的观念及自己氏族部落的图腾观念,因而“隐喻”了当时的某些文化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诸如,凉山彝族神话

  • 标签: 氐羌 土家族 彝族先民 彝语 鹰图腾 族源
  • 简介: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它是古代蒙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崇拜天地、高山、大树的原始信仰活动。据元史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宪宗即位之二年,秋八月九日,

  • 标签: 蒙古族 祭敖包活动 演变 民族风俗 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