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来,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两改一建”的重大进展,初步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分配体制(收入划分)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支出管理),形成了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从当前情况看,政府财力与事权、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财税体系等仍然影响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增加,成为完善财政体制的体制性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协调配置政府财力与事权,减少财政管理体制层级;调整规范政府间收入划分,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财力保障基础;创新税收征管体制,健全财税运行体系;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摆脱基层收支困境。

  • 标签: 财政分配体制 一般预算收入 政策建议
  • 简介:内容提要:本文以揭阳市地方财政发展为例,分析地方财政要发展,必须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在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 标签: 财政 发展 五大关系
  • 简介:使用中国1999—2007年度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和内部相对结构变化的作用。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地方个人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和非税收入,整体上也引起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增加;并使地方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非税收入比重上升,城建税收入比重下降。投资开放的提升显著增加了地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行为税、非税及预算外收入,同时减少了地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总体上对地方财政收入有负效应;并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行为税、财产税、非税收入及预算外收入的比重。由于外资和外贸对经济及税基的作用差异、现行分税制、地方各项财政收入自身特征、地方政府基于多元目标为促进外资投资呈现出的策略行为等,使经济开放对地方各项财政收入规模及其相对结构的影响具有复杂和非一致性。

  • 标签: 经济开放 地方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结构
  • 简介:县级政府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县级也是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终落脚点。本文运用1994—2009年中国县级社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那些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努力程度低的县级地区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促进财政均等化是中央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2002—2009年期间,那些教育供给水平低的县级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相比于分税制初期,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研究还发现,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员规模与财政转移支付正相关,表明"经济效率"和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也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考虑的因素。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改革应强化转移支付的积极效应,同时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影响因素 财政均等
  • 简介:从理论上讲,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作为稳定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尤其自1994年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然而,对于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稳定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均没有注意到。为此,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国7个省861个县(区)的财政面板数据,把偏离趋势值变动的比率作为因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ais-Winsten模型或者Cochrane-Oreutt模型,实证分析了转移支付对省、市、县(区)财政收入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省、市、县(区)财政收入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当财政收入处于下降阶段时,转移支付的稳定效应更加明显。所以,有必要重新反思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将其稳定作用纳入政策制订目标和实施效果的考虑范围,并考虑把转移支付作为稳定地方财政的一种政策工具。

  • 标签: 转移支付 地方财政收入 稳定效应
  • 简介:地方政府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经济基础.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还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不尽适应的问题,制约了地方政府正常地履行其职能.这需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来解决.

  • 标签: 地方政府职能 地方财政体制改革 公共财政
  • 简介: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将集体土地承包到户,搞起了"大包干"。其做法是生产队与每户农民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留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农民自己的。这个方法简便易行,最受农民欢迎。1979年,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对"大包干"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与支持。小岗村18户农民的伟大壮举,奏响了中国改革的序曲。

  • 标签: “大包干” 小岗村 政治风险 土地承包 中国改革 安徽省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把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国各地在贯彻过程中,试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比

  • 标签: 包产到户 农业生产责任制 包干到户 农村改革 联产计酬 解放思想
  • 简介:有的同志认为,大包干责任制是和集体经济基础上的个体经营联系在一起的,归承包户所得的部分,直接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分散经营,自负盈亏。能不能多得,不仅要看投入劳动量,而且要看投入资金多少,更要看他会不会经营。由于“归己”的这一部分,因投入的活劳动与收益不等,等量劳动不能取得等量成果,因此在理论上就已经不属于按劳分配的范围了。有的同志认为,包干到户是由全奖全罚的包产到户转化而来的,既然包产到户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那就没有理由说大包干不是按劳分配,只是手续更为简便罢了。但是,由于在包干到户的情况下,社员由于增加投资而得到的收益,不属于按劳分配的性

  • 标签: 个体经营 分配方式 劳动收入 劳动报酬 个人所有 个人收入
  • 简介:多年来,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市,蔬菜供应一直是个难题。尤其三、四月份,青黄不接,居民吃菜更为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二年来,乌鲁木齐市郊区在普遍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绝大多数菜队实行了'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基本上改变了蔬菜供应的状况。

  • 标签: 蔬菜供应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统购包销 蔬菜销售 蔬菜品种 种植计划
  • 简介:入院,出院,再入院。一位78岁的慈母,经过这一番折腾后提前“走了”。这是谁造成的?亲属、医院、制度?

  • 标签: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险 医生 医院
  • 简介:财政与金融在我国的关系呈现出含混不清的状态,金融系统与地方财政系统没有保持应有的安全距离,金融行使着某些财政职能或者说金融替代了部分财政功能,这是造成地方债务滥觞的体制性根源。推进财政与金融的法律界分,需要进行财政分权化改革与金融集权化改革,在财政责任方面厘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债务责任边界、创新地方政府债务责任的追究形式、实施财政透明度建设工程,建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制度化协调机制。

  • 标签: 地方债务治理 金融风险 财政风险 财政责任
  • 简介:长期以来,对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更多是在思想教育、组织要求的层面上,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灌输群众路线的思想,通过各级党组织的会议和文件,对党员、干部提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要求,启发其自觉,调动其热情。这些办法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在进入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矛盾复杂化的新时期,必须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把原则性的群众路线要求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定,用刚性的约束保证其落到实处。

  • 标签: 群众路线 思想教育 制度建设
  • 简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体系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正因为是这样,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如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已在各高校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学校正在实行的介乎集中与分散管理模式之间的经费划块包干的财务管理办法,也是财务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尝试。

  • 标签: 高校经费 管理体系 学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 学校事业发展
  • 简介:行政管理支出具有双重属性:过多的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使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不利于官员的晋升,同时有违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但能直接提高地方政府官员个人的福利水平。所以,地方政府及官员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两难选择。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行政管理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是:在中国特色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自由裁量权扩大时,总体效应是加大了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同时,行政人员规模与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社会结构等因素对行政管理支出也有显著性的影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其他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社会保障支出除外)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

  • 标签: 财政分权 行政管理支出 政府竞争
  • 简介:黑龙江五大连池:认真破解基层组织工作难题。;山东烟台: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吉林珲春:深入开展“同心筑堡垒”活动。;河北宣化: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山西汾西:在大学生村干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

  • 标签: 基层组织工作 五大连池 山东烟台 帮扶机制 黑龙江 党组织
  • 简介:浙江省温州市探索提高民主推荐科学性和真实性办法。一是实行定期民主推荐。结合年度考核或换届考察工作,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以书面形式非定向推荐近期可提拔任用的干部,推荐结果一年内有效。

  • 标签: 动态 民主推荐 领导干部 考察工作 年度考核 书面形式
  • 简介:辽宁省鞍山市探索规范市直部门正职干部平职调整交流提名办法。一是适度扩大提名主体,增强推荐提名的广泛性。将提名主体扩大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市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既扩大了干部平职调整交流提名环节的民主,又防止了提名主体无限扩大。二是发布空岗预告,增强推荐提名的针对性。提前一天向提名主体公布空缺岗位、提名范围、任职资格条件等,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

  • 标签: 动态 领导班子成员 正职干部 人大主任 政协主席 任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