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马克思在1853年论述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人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一论述阐明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及有关问题时,往往产生两种倾向:

  • 标签: 殖民主义者 历史作用 印度社会 殖民地 进步作用 帝国主义
  • 简介: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英、美等国商人对中国进行大规模鸦片贸易,林则徐受命领导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战争中失利。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随后又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外国侵略者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赔款二千一百万元,而且取得了协定关税,沿海贸易权、开放

  • 标签: 半殖民地半封建 沿海贸易权 《南京条约》 侵华战争 鸦片贸易 外国侵略者
  • 简介: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涵着许多民主思想,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主内蕴对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仍有很多指导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言:“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主内蕴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必然反映,正是与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毛泽东把这种新型民主政治的内蕴放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构成之中;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主内蕴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根本原则的必然要求,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文化人民性的特性;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主内蕴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现实启示,政治文明建设不是孤立的,需要经济市场化的支撑和文化民主化的配套。

  • 标签: 新民主主义文化 民主 内蕴
  • 简介:<正>一、社会民主党的历史渊源及现状现代社会民主党(或称社会党、工党)的历史渊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组织上看,它与国际工人运动中老的社会民主党有联系;是老的社会民主党在组织上的延续;二是从思想上看,它与老社会民主党已有所不同,与在老的社会民主党左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产党,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历史上第一批社会民主党大部分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其中多数集中在西欧地区。创建最早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其他如丹麦、瑞士和瑞典的社会民主党,葡萄牙、比利时、奥地利和意大利的社会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英国、挪威工党等20多个政党和组织,大都是在这段时间成立的。在这个基础上,1889年成立了第二国际,领导各国的工人运动。在第二国际后期,恩格斯逝世后,出现

  • 标签: 德国社会民主党 民主社会主义 共产党 工人社会党 工人运动 十九世纪
  • 简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再认识、再思考。我们在此选编了几篇文章,希望对深化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

  • 标签: 社会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关系
  • 简介: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试图构造一种纯粹“政治的”自由主义理论,但批评者们认为,民主政治的过程与议题本身却在其中却被排除了,这使得“政治”自由主义的可能性成了疑问。本文力图证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目标不在民主的政治行动本身,而是寻求这种民主得以可能的条件。同时,它对这些条件的寻求乃是以公共理性与协商民主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政治自由主义一方面保证了自己的政治性质,同时又把民主政治与公共领域的力量推进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结果,国家的强制性权力成了公共领域的产物,而不是其对立面。这一点体现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闻的一个根本区别。

  • 标签: 政治自由主义 民主 公共理性 协商民主 公共领域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的界限。"这是政治理论领域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正确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前提。一、划清"两个界限"的必要性当前,之所以要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的界限的重要性是:第一、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精英"、"理论权威"打着"启蒙民主思想"的旗号,大肆兜售资本主义民主以及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私货,在民主问题上严重

  • 标签: 社会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极端民主化 资产阶级自由化 政治精英 民主的形式
  • 简介: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

  • 标签: 新民主主义 政治 科学文化 大众文化 中国
  •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论述.习近平同志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中强调,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希冀通过协商民主路径,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化、制度化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因此,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实践,将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使人民政协成为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如何让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重获新生并不断开拓前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标签: 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 民主发展 新开拓
  • 简介:最近看到一篇奇文,叫做《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作者公开地、毫不隐讳地主张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求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他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伯恩斯坦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 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者
  • 简介: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是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核心议题.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生死攸关的战略抉择.本文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的历史经验,立足中国社会现实,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的未来是福利-民主-市场社会主义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和精髓就是建设福利-民主-市场社会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研究 市场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福利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命运
  • 简介:当前理论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看法争论较多、观点分歧较大,谢韬等人、毛泽东旗帜网站、主流媒体是主要争论方。厘清这些争论对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改革.准确判断当前国内外的社会实践模式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不揣浅陋,试对这些争论进行初步梳理,希起抛砖引玉作用。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 简介:贺瑞教授撰写的《列宁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专著,2015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该著作具有以下独特的内容。其一,该著论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社会论与列宁主义的关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学说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部分。

  • 标签: 理论要点 武装暴动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高潮 令人 城市中心
  • 简介:有人说:"社会主义就是要发扬民主嘛,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过去民主就是不够,民主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四个字前面加上‘民主’二字,有什么不对,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们的回答是:社会主义当然要讲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154页)但是,

  • 标签: 民主观 《邓小平文选》 二字 资产阶级多党制 国家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
  • 简介: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反对资本主义这一点上和科学社会主义有一致性,但两者在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苏东剧变过程中,民主社会主义充当了资产阶级演变社会主义的工具,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积极配合国际资产阶级促进了苏东演变。历史证明,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演变科学社会主义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侵蚀。

  •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东剧变
  • 简介:<正>按照列宁的说法,“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既承认阶级斗争又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他是公认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关于“平民主”或“平民政治”,关于“工人政治”,以及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表达了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有不完备、不准确的地方。

  • 标签: 平民主义 李大钊 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政治 平民政治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欧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共同信奉的思想体系,是当代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思潮。它不仅是西欧各社会党制定政策重要理论依据,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东欧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依据。如何认识这一问题,成了当代国际共运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当代社会主义 社会党国际 国际共运 社会主义国家 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模式
  • 简介: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内形势为协商民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发展到抗战时期,从国防参议会到国民参政会,再到中共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表明协商民主思想萌芽已经产生。建国前后的"旧政协"和"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得到了充分发展。经过九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直到中共十八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框架正式确立。

  • 标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发展脉络 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