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很多国际政治学者认为现实主义的道德主张是"非道德"或"不道德"的,这两种观点都未能准确把握现实主义的道德学说。只有从人性论假定出发才能揭示现实主义道德学说的深刻内涵,现实主义者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持怀疑态度,他们是道德相对论者,他们发现政治家们经常深陷道德困境中,审慎是应对道德困境的唯一选择。

  • 标签: 人性论 理性的限度 道德怀疑论 审慎 国际关系
  • 简介:阿什利批判了新现实主义体现出来的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尤其是结构主义等特征,并创立了以“实际共识”和“霸权集团”为支柱的“辩证胜任模型”。其中,他对沃尔兹关于国际体系是国家自发行为引发的论断进行了合理的批判,对其功利主义的批评比较客观,但他认为新现实主义脱离结构谈单元个体性特征、忽视结构独立于单元的特性、把政治经济化、忽略历史进程的观点有不合理之处。另外,在“辩证胜任模型”中,阿什利提倡霸权集团的作用,却忽略了具有价值或道德含义的规范,尤其是构成性规范的作用。

  • 标签: 新现实主义 历史进程 辩证胜任模型 构成性规范
  • 简介: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的文学流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带领中国作家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挖掘民族文化的阶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发展。研究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诠释当前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动态。

  • 标签: 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影视剧
  • 简介:“威胁平衡论”认为国家结成联盟主要是为了制衡威胁,这是对传统均势理论的重大改进。对外部威胁的认知,不仅决定国家对所处国际体系性质的判断,还影响国家的结盟选择和对国际危机的管理。影响威胁水平的因素包括受到威胁的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对手的综合实力、地缘的毗邻性、侵略意图。文章基于逻辑推理和历史案例,从单元层次角度研究面对发出威胁的大国,国家在何种情况下分别会选择制衡、绥靖或追随战略。

  • 标签: 威胁平衡论 新古典现实主义 防御性现实主义 外交政策
  • 简介:卢卡奇通过阐释恩格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命题,认为作家世界观与创作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作家世界观自身的矛盾,是世界观深层与浅层的矛盾,表现于浅层的矛盾在深层是统一的。

  • 标签: 现实主义 作家 家世 自身 矛盾 阐释
  • 简介:"主观战斗精神论"本质上是主体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是指为民主斗争而献身的战斗精神,一种在艰苦斗争中必胜的乐观精神.主观精神鼓舞作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和真实客观地描绘生活.胡风坚持文艺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是主客观的复杂心理因素作用下交融一体的产物.胡风的文艺观属于现实主义范畴,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主体论.

  • 标签: 现实主义 主体论 文艺思想 胡风 "主观战斗精神论" 能动反映论
  • 简介:由于苏联的解体,中亚地区原五个加盟共和国获得了独立,为了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些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确立了多边务实外交战略。中亚国家所奉行的多边务实外交并非“等距离”外交,其外交政策表现为一定的不平衡倾向性;中亚国家对外交往的亲疏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动态地调整,尤其在与俄、中、美三大国的外交关系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 标签: 中亚国家 国家利益 多边务实外交 现实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人的主体性问题又是与目的相联系的,只有充分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才能依靠人自身的力量(物质的和精神的),达到人类的最终的解放.

  • 标签: 社会主义 目的 主体性 解放
  • 简介:苏东剧变后,全球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证实,能在观代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社会主义只能是面向市场的、民主的、世界的社会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民主 世界
  • 简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思考。“法人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论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是“法人资本主义”,法人是社会资本的所有者,股权法人化标志着股份资本已属于法人团体,而不属于原先作为个人股东的资本家。因而在法人持股日益普遍化的法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已经消失。本文运用劳动同资本对立的辩证性理论,对“法人资本主义”论进行分析,得出了其实质是资本进一步强化自己统治的手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社会化、集中化与垄断化的内在需求。通过对“法人资本主义”论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其对我国当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启示。

  • 标签: 法人资本主义 资本 股权 资本民主化
  • 简介: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曾经一度是一种世界现象,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股法西斯主义狂潮虽然已经被扑灭,但是战后半个多世纪却屡次出现一些不正常的事件,表明其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种历史现象。为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有必要把法西斯的过去历史和当今的现实联系起来,对这一思潮加以剖析。

  • 标签: 法西斯主义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 简介: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代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状态及其对全球社会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更加充分地显示了其存在的现实理由和价值。当然.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和发展中的社会,通过改革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 标签: 社会主义 价值 根据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一系列动荡,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叫嚣历史的终结。德里达逆势而动,为马克思主义敬上了一份特殊的献礼---《马克思的幽灵》。德里达作为解构主义大师,而非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他解构、“激进化”马克思主义,使其成为一种“幽灵”般游荡的弥赛亚精神。但需要警醒的是,共产主义无论在过去和当下,都不能仅作为“不在场的”幻梦而存在,而必须是现实的运动。

  • 标签: 正义 弥赛亚 宗教 共产主义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必然性:其一,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二,一定意义上,它也是在意识层面对市场经济所导致的负面效应的积极匡正。审视社会现实,对于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途径
  • 简介:本文针对西方“未来的社会主义”讨论问题.作者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具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苏东社会主义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以及现实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为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成功的.

  • 标签: 现实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苏东社会主义 若干问题 物质条件 苏东演变
  • 简介: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从两层含义来研究。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现实生活,与人民大众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性;其二,核心价值体系与现实生活主要就是强调理论的当前性,当下社会现实产生的理论既不能指导过去也不能干涉未来,只能指导当下的现实生活,当前的现实生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体现其核心价值的生活舞台。

  • 标签: 核心价值体系 人民大众 社会实践 现实生活
  • 简介: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探索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思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西方左翼学者的重新建构和演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复兴和新的发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追溯这一历史演进的轨迹,市场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兴起实然在理论上内在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深化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理解。它和我们对社会主义目标这一共同价值判断的分享,决定了它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效率等问题的探索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折射着和谐理念光辉的价值目标,将有助于我们从“自由、民主、平等、公平”的维度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市场社会主义 兴起 启示 现实价值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振兴的道德保障,更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

  • 标签: 荣辱观 道德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