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979年7月26日晚10时.一列专列抵达万家灯火的海滨城市青岛。邓小平微笑着走下列车.与迎上来的山东省党政军负责同志握手寒暄后,驱车至山海关路9号下榻。他说,此行主要是休息,什么也不干。其实,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休息,不如说是换个工作环境而已。

  • 标签: 邓小平 解放思想 胶东 海滨城市 工作环境 山东省
  • 简介:1938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前身)的20多名将士,在胶东半岛的牟平县雷神庙,遭到100多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包围,全体将士浴血奋战七八小时,毙伤日军50余人,最后成功突围。这是中共军队同日军在胶东半岛的第一战,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也是中共军队同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整个抗战时期都极为罕见的战斗,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 标签: 胶东半岛 抗战时期 神庙 中国共产党领导 海军陆战队 中共军队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诞生于1935年11月爆发的胶东农民武装暴动("一一·四"暴动),这支队伍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省内硕果仅存的红军队伍,是揭开胶东抗日斗争序幕的天福山起义的主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4个军另2个师又25个团的起源。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游击队 胶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 北方沿海地区 天福山起义
  • 简介:抗战时期,随着适时、适地经济措施的制定和推行、经济机构的不断完善,胶东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经济运行的有效机制,成为全国的典范.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不仅逐步解决了胶东军民生活品的供给,还充实了根据地的财富和抗战物资,支撑起坚实的抗战物资基础.民用工业逐渐规模化,兵工生产持续扩大,黄金生产源源不断;这些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发展,促进抗战经济走向成熟.北海银行的有力运营和北海币的广泛发行,构建起了有活力的抗战金融体系.胶东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各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为中国抗战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 标签: 胶东抗日根据地 经济建设 抗战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