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是"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决胜之年,为进一步加大精准攻坚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最高人民法院组成7个巡查组,自6月开始对全国法院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实地巡查工作。

  • 标签: 执行体制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 执行难 基本解 巡查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这就是说,县、区以下乡镇、街道是不设立监察委员会的。而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监察全覆盖,监察体制改革如果不深入基层,所谓监察全覆盖就会落空。于是,如何将监察体制改革、监察职能延伸到社会基层,也就成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 标签: 体制改革 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监察委员会 深入基层 社会基层
  • 简介: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是对党的领导体制中存在的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不相一致的部分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是党的领导体制的自我完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坚持加强改进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改革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大潮而来,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紧紧围绕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来进行,以党内法规制度作保证,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为改革开放发挥了政治保障作用,其经验值得在今后的改革中借鉴.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40年 领导体制 党的建设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简介:目前,随着2018年省级地方两会陆续闭幕,我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选出省级监察委员会主任,这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再立里程碑,'反腐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 标签: 反腐败工作
  • 简介:2018年1月25日清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金晓东早早来到区委会议室。进入区委、区政府大楼前,他习惯性地看了一眼那块一年前挂上的'杭州市上城区监察委员会'的牌子。今天,他将向区委常委会专题报告过去一年区纪委监委开展审查调查的情况.

  • 标签: 监察体制 上城区 区纪委 纪检干部 开除党籍处分 纪检监察室
  • 简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创新型政府的根本,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围绕创新型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鼓励各区先行先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政府治理理念、政府履职方式、政府工作机制、政府管理方法和政府监督机制五个方面不断创新,建设一个精简、高效、廉洁、服务的创新型政府。

  • 标签: 创新型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 政治职能转变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县级党组织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阐发县域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机制。与西方科层制是基层治理的基本机制不同,中国县域治理的科层组织不仅受到党政体的塑造,而且党政体直接介入县域治理事务。调查发现,中心工作模式是县域党政体领导和介入治理事务的主要机制。县级党委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从众多治理事务中遴选出重要的治理事务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并以目标责任的形式下发给下级党政部门。县域党政体为了完成中心工作,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对县域内的政府部门进行改造和重组,充分调动了和有效地整合了党政部门的资源,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县域党政体中,党政既非完全合一,又非分离对立,而是有统有分,分工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治理格局。本文深化了对县域治理机制和逻辑的理解,对党政体与科层体制进行了实质性区分,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突破。

  • 标签: 县域治理 中心工作 党政体制 运动式治理 压力型体制
  • 简介:“(逃亡21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肖俊还曾化名为任懿飞,谐音‘任意飞’,表明天下之大任其飞翔,没有人可以追到他。”10月27日,天府廉政论坛的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发言环节,当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郭宏川透露这一细节时,会场发出“轰”地感叹。郭宏川接着说,“追逃难度大,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盯住追,追到底。”不久前,廉政瞭望记者曾到德阳采访“四川监察体制改革后成功追逃第一案”,并就相关问题专访了郭宏川。文章(请扫二维码阅读)刊出后引发了强烈反响。此次,他详细介绍了成功追逃带来的启示,以及德阳在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方面的新探索。

  • 标签: 纪检监察 体制改革 市委常委 纪委书记 德阳 专访
  • 简介:市场失灵论和政府失灵论不能作为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失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不是市场失灵造成的,而是由于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还比较软弱,其调节力度还不足不强,政府干预过多和失当。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推进双向改革——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构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双效模式——有效率市场和有效率政府组合。

  • 标签: 市场化改革 政府改革 有效率市场 有效率政府
  • 简介: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西方关注的视角有很大差异。对此,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提出西方学者比较关心“政体”问题,而中国很多学者则关心“政道”问题。西方不少学者认为政治生活中“政体”是最重要的,因而重点讨论权力怎样产生、分配和制约,喜欢用民主与专制对立的框架进行分析。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思想家对“政道”更为津津乐道,常用国有道、君有道、政不得其道等方式进行表述。“政道”问题关注的重点是治国的理念和目标,就是考察治理的实际效果。

  • 标签: 西方政治思想 政道 政体 西方学者 对比 中国传统
  • 简介:中美"贸易战"揭开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即众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这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必须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我们大而不强,迫切需要攻坚克难。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固然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但就根源上讲却是体制机制问题。从创新生态系统看,首先要解决的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有无问题,然后是用不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

  • 标签: 技术缺失 体制 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生态系统 机制问题 硬实力
  • 简介:党内立规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党内立规权主体及其权限的配置和行使制度。党内立规权是一种创制或变动党内法规的权力,是党的组织权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权力,兼具内向性和外向性两种属性。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等例》之规定,享有党内立规权的主体为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军事委员会及其总政治部也享有军队党内法规制定权。完善党内立规体制,需要思考并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概括现行的党内立规体制;二是地方党委是否应当被赋予以及应当在多大范围内赋予党内立规权。

  • 标签: 党内立规体制 党内立规权 党内立规主体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机构改革历经冲破计划经济政府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政府管理架构,深化机构改革,探索“大部制改革”三个阶段的演进历程。40年的经验表明,机构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注重与全面深化改革的配套推进。在整体性治理理论指导下合理划分权力边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机构改革 政府管理 整体性治理
  • 简介:财政与金融在我国的关系呈现出含混不清的状态,金融系统与地方财政系统没有保持应有的安全距离,金融行使着某些财政职能或者说金融替代了部分财政功能,这是造成地方债务滥觞的体制性根源。推进财政与金融的法律界分,需要进行财政分权化改革与金融集权化改革,在财政责任方面厘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债务责任边界、创新地方政府债务责任的追究形式、实施财政透明度建设工程,建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制度化协调机制。

  • 标签: 地方债务治理 金融风险 财政风险 财政责任
  • 简介:中国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因素众多,但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全面改革,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始终保持改革勇气。

  • 标签: 改革 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顶层设计、系统集成,用全局观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进改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把握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 标签: 经济体制改革 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 改革开放
  • 简介:9月21日,全国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会上,浙江省委组织部、深圳市委、武汉市委组织部、北京市网信办等单位作了交流发言。现将4家单位的发言材料予以刊发。

  • 标签: 互联网 市委组织部 阵地 旗帜 体制 企业党建工作
  • 简介: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重要制度基础。建设我国现代财政制度,既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历史传统,坚持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本质规定性,又要充分吸收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实现历史理性与实践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制度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在实践中,应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大国财政理念,通过务实、理性、渐进、有序的改革促进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的持续协调良性互动。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现代财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