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日三国近代历史观的比较,指出民族主义既是三国近代历史观得以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造成三国历史认识相互冲突的重要根源。东亚三国要在历史认识问题上达成共识,就需要超越民族史观的局限,从构建东亚未来国际秩序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历史。

  • 标签: 中日韩 历史观 民族主义 近代
  • 简介:冷战结束后,在中国和日本国内都出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并且都体现在了两国国民对对方的感情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方政府对待对方的政策。民族主义可以分为内向型民族主义即合理和积极的民族主义,以及外向型民族主义即不合理和消极或极端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将对方作为其对立面,因此在两国关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破坏性。中日两国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制约和积极引导各自的民族主义,彼此的民族主义都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能够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看待对方,而不是将对方作为参照物和对立物来加以反对。中日两国要更多地提倡地区主义,增加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共同责任,逐渐淡化两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要削弱极端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步入比较良好的发展轨道。

  • 标签: 民族主义 中国 日本 冲突 制约 比较研究
  • 简介: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中日经贸合作始终在两国间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近几年来,中日关系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复杂困难的时期,中日经贸合作受到严峻挑战。就2014年来说,虽然中日双方特别是在两国经济界的不懈努力下,相互交流与务实合作维持了一定的发展,

  • 标签: 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经贸合作 相互交流 经济界 务实
  • 简介:一直以来,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日主导权之争被认为是阻碍东亚地区合作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东亚地区主义的历史表明,虽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日的地区主导权竞争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由于两国在推动自由贸易与对亚洲国家发展援助等经济议题上具有利益一致性,双方的竞争不但不会“撕裂”东亚,反而会刺激东亚地区主义运动,促进多边合作的深化。因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中日两国在第三国的民间合作的未来值得期待。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是左右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变量,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行动随时可能会影响中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

  • 标签: 中日关系 东亚合作 地区主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简介: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岛”,对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被迫做出强烈反应,中日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此后,两国关系全面恶化,一度甚至走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自那时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2014年11月7日,中日两国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并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期间实现了首脑会晤,中日关系朝着稳定与改善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标签: 安全关系 现状 亚太经合组织 日本政府 中国政府 安全危机
  • 简介:在新世纪里,中日关系如何发展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这是我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一直沿用的对两国近邻关系的说法。“一衣带水”原形容长江水似同一条衣带,语出自《南史·陈后主记》。毛泽东很早就把这个典故用来形容中日两国的亲密关系。他在1918年的一首七言古诗中写道:“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 标签: 中日关系 中国 日本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外交关系
  • 简介:20世纪是亚洲国家获得新生的世纪,觉醒的世纪。从最近25年东亚经济的发展势头看,可以断言:21世纪将是亚洲腾飞的世纪。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如何克服制约亚洲腾飞的因素,建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东亚地区各国亟待回答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主要国家,两国关系发展好坏不仅关系两国自身的利益,也将直接影响亚洲的进程。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虽然存在一些摩擦,总的来讲发

  • 标签: 两国关系 国际新秩序 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 服制 国际环境
  • 简介: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日两国都是具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潜力的国家,和则两利,斗则两败,中日合作对东亚的稳定与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中日双边关系近来受到历史问题、美日安保条约扩大和钓鱼岛争端的困惑,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多边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中日两国可以通过推动东北亚、东南亚和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体系的建立进程来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为此,两国必须承认彼此在东亚合作体系中共同的主导作用而不是相互排斥。

  • 标签: 中日关系 双边关系 中共 条约 多边合作 承认
  • 简介:2017年中日关系迎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安倍积极利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盟系列峰会等多边外交场合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显示中日关系有所趋暖。然而,趋暖的走势能否使中日关系走出低谷,实现"再正常化"则取决于安倍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剑指何方。安倍在国内经济和民生领域面临压力迫使其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但安倍政府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近期又大力推进所谓美日印澳四国联手的印太战略,

  • 标签: 邦交正常化 中日关系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领导人 亚太经合组织 多边外交
  • 简介:最近,日本方面连续发生损害中日关系的事情:日本政府签准李登辉赴日看病,通过含有否定侵略战争内容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三种农产品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这三件事牵扯到双方很敏感的台湾、历史和经贸问题,反映了内在的一些深层原因,透现出中日关系的某种趋向性变化.如何认识及怎样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是摆在两国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中国 经贸 进口限制措施 农产品 深层原因 日本政府
  • 简介:本文是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2年10月4日-5日在岛根县联合举办的“东北亚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3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详细论述了中日贸易和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日本对华ODA和中日经贸合作发展的前景,作者认为,中日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中“双赢”效果最突出的领域,是长期稳定双边关系的关键和基础。

  • 标签: 两国关系 国际关系学 中日邦交正常化 ODA 东北亚 双边关系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后,亚洲局势呈现了相对缓和与稳定的特征。在政治上,各国相互关系普遍改善,建立地区安全对话机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经济上,东亚崛起带动了亚太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内经济合作保持了良好势头。但是,亚洲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

  • 标签: 中日美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美日关系 三角关系 日本
  • 简介:<正>中国自1978年开始全力推行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它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在没有内乱外患的情况下,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展开的“第二次革命”,也是一场全方位,影响最大的现代化运动。改革开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包括政治和社会的内容。十五

  • 标签: 中国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 东亚地区 中日关系 经贸关系 改革开放政策
  • 简介:21世纪的日中关系向着什么方向前进呢?又应当怎样去做呢?值此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能有机会以此重要课题向中国的朋友们讲述自己的见解,深致谢意。贵国的江主席曾于9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上,面对出席大会的13000多名日本各界人士发表了祝词。

  • 标签: 21世纪 中日关系 中国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国家主义
  • 简介:发展民间外交实现关系正常化———缅怀周恩来总理对中日建交的贡献□陈都明中日建交的翌月,1972年10月23日晚,人民大会堂灯火通明、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日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此举行盛大宴会,庆祝中日关系正常化。当周恩来总理出现在宴会厅时,来...

  • 标签: 民间外交 中日两国 中日关系正常化 实现关系 周恩来总理 中国红十字会
  • 简介:<正>1997年9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联合举办的“跨世纪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勺园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梁守德教授,副院长潘国华教授、方连庆教授,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部长加藤节教授出席开幕式,梁守德院长和加藤节学部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龚文庠教授、叶自成教授、林代昭教授、潘维副教授、许振洲副

  • 标签: 中西方文化 学术研讨会 跨世纪 国际关系 北京大学 教授
  • 简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和处遇措施进行了规定,并将这些不良行为少年分置不同的部门管理,客观上造成无法全面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主义的局面。相比之下,日本在立法上明晰地将非行少年分为犯罪少年、触法少年和虞犯少年,恰当地规定了相应报复处分措施,并拥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司法机构,使得日本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正,确保少年的健康成长。比较中日两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矫正制度的不同,对发现我国相关制度的不足,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矫正制度不无裨益。

  • 标签: 中日未成年人 犯罪预防与矫正制度 比较 存在问题 启示
  • 简介: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率中联部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9年9月13~17日访日。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第45届众议院选举,民主党一举获得480个议席中的308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自民党,以民主党为主体的新政权应运而生。按照日本政治日程安排,9月16日召开特别国会选举产生新首相。

  • 标签: 日本政治 代表团 中共中央 中日关系 政局 期待